•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马识途文集(精编版)中短篇小说-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35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主体为两部中篇《秋香外传》《三战华园》,并收录了《老三姐》《找红军》等五个番外。这几部小说立足本土,富有特色,均为革命传统故事,互有关联又独立成章。作者通过对几个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大巴山地方农民在党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
书中还收录了马老创作的五部短篇讽刺小说,包括《大事和小事》《新来的工地主任》等,讲述的均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故事,故事结构短小精干,文字诙谐,内容颇具深意,令人回味。

作者介绍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生于重庆忠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繁重工作之余,勤奋创作,于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纪实作品《在地下》《沧桑十年》《百岁拾忆》,短篇小说《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深受读者喜爱。

部分摘录:
回老家去打
这个故事发生在成都,但是我要从重庆说起。
1947年的早春二月,重庆已经不很冷了。早晨的山城,揭去浓雾的被,她苏醒过来,明晃晃的太阳照在她的头上,暖意洋洋。南山的松岭,浮在乳白色的雾带上,显得特别青翠。碧绿的江水,从她的脚边流过,泛起一片片耀眼的粼光。早春的确已经来到山城,不仅报春花早已开放,连朝天门万人践踏的土坡上和石梯缝里,野草也顽强地伸出头来,向长年在那里爬上爬下的干人和苦力问好。河坝边一串串纤夫在吆喝着雄壮的号子,在悬崖下坎坷不平的江边小道上挣扎前进。
停靠在朝天门码头的一艘登陆艇,挤格密格地装着一船壮丁,说是“壮丁”,实在不壮。在艇上军官的皮鞭挥舞和恶骂声中,在岸边站满的宪兵的监视下,登陆艇开出了朝天门码头。接着是一艘川江客轮停靠拢来。这艘客轮本来昨天天黑前就到了朝天门外,因为现在正是“戡乱建国”的非常时期,兴了新的规矩,所有的客轮到了重庆,都被勒令停在江心,等候穿着宪兵制服或没有穿制服的负有特别任务的人们坐上小艇,登上客轮,进行周密的检查。等他们盘问了每一个旅客,认为是合格的良民后,才准客轮靠拢码头,让旅客上岸。
在诚惶诚恐地走过趸船跳板的旅客行列里,走着一个三十来岁年纪、穿着长袍、手里提着行李包的人,他便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洪英汉。由于他的右手食指短了一截,在轮船上很受了一阵盘查。倒不是怀疑他有别的问题,是怀疑他是不是一个自残手指逃避征壮丁的人。那个时候,老百姓怕拉壮丁去打仗,有的就故意把对于扣步枪扳机十分重要的右手食指砍掉。有的妈妈甚至狠心地在儿子熟睡的时候,偷偷地用针把儿子的右眼扎瞎,以求不再被拉去当炮灰。洪英汉的右手食指残缺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那是他在华北战场上打仗,他正举起手枪射击的时候,被敌人一颗子弹飞来打断了的。当然他不能向宪兵这么如实报告。他找了许多理由来开脱。好在他身上带的证件十分齐全,是一个中学教员,到成都找生活去的,才被放过了。
洪英汉坦然地提起行李随大家登上了朝天门。他在高处把行李包放下,舒了一口气,展眼望去,青山绿水,这是多么可爱的家乡呵!他没有站在这朝天门码头上远望,已经有六七年了。1939年他曾经被调到红岩村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担任过警卫工作,后来1941年疏散人员时,他被疏散回延安,转到华北敌后去了,一直在那里打仗,立了不少战功,当了团长。
这才不过一个月以前,他正在华北战场上和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顽固军鏖战,很打了几个胜仗,实在痛快。他和他的老伙计,和他一块儿在川北参加红军、现在是他的团政委的丁元明带着部队,踏上新的战场。他和丁元明并肩走在前头。丁元明说:“看来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开始了,杀向南方,解放家乡的日子要到来了。”
洪英汉兴奋地说:“我多么想打回老家去呀。”
他们正说着,纵队王政委派通讯员来喊他们回司令部,说是接受新任务。他们回到司令部,王政委正忙着,他们便坐在那里等待,一面喝水,一面猜想新的任务是什么。洪英汉说:“大概又要叫我们去拣块肥肉吃了。”丁元明却说:“不一定,说不定是叫我们去啃硬骨头呢。”洪英汉说:“那更好。”
他们正说着,王政委进来了,他在门口听到他们说的话,一进门就插话说:“也许两样都不是呢?”他们两个站起来敬礼,王政委挥手叫他们坐下,单刀直入地说:“事实上和你们猜的完全不同。老洪,中央来了调令,要调你回四川工作,没意见吧?”
洪英汉愣了,完全没想到,他不知道怎样回答。
丁元明说:“那好呀,他刚才还说打回老家去呢。”
王政委说:“不是打回老家去,是回老家去打。四川省委向中央要军事干部,回四川去领导武装斗争,老洪是四川人,老红军,会打仗,又回过四川,所以选中你了。”
洪英汉说:“这意思是只调我一个人回四川,不带队伍去,到那里去重新拉队伍?”
王政委说:“正是这样,不要说队伍,连手枪也不准你带一支去,还要化装成老百姓回去呢。到那里重新拉起部队来干。”
丁元明说:“那好,老洪,你去搞第二条战线,我们两面夹击,会师巴山蜀水吧。”
洪英汉交了工作,换了便装,决定绕道武汉到重庆去。丁元明送他一程又一程,洪英汉说:“老丁,不送了。”
丁元明感慨地说:“是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是我想起我们一块儿在四川的老家受苦,一块儿参加红军,一块儿走上长征的路,一块儿打了十几年的仗,几乎总在一起,现在你忽然要走了,而且是回老家去……”说到这里,他喉头竟有些哽咽了。
洪英汉似乎没觉察老战友的情绪,一提到家乡,感情又重新激动起来,说:“是呀,十几年没想过家。说也奇怪,昨天晚上我忽然梦见回家了,还是我们离开时候的那个样子。可是谁知道我们那苦难的家乡怎么样了。”
丁元明不想再往感情的旋涡里钻了,他振作精神说:“有一句话叫:石头在,火总是不灭的。在家乡总有党,总有干人,总有斗争,说不定斗争的火焰烧得正旺呢,不然调你回去干什么?”
他俩依依不舍地分手后,洪英汉费了好多周折,才到了武汉,搭上客轮到了重庆。现在他正站在朝天门码头高处往北边望。那青山后边该是他的老家了,那白云浮动的远方,该是华北解放区了,他真是思绪万千呵。
二 接受任务
洪英汉现在已经走在红岩村的山路上。还是过去的样子,“阴阳树”也还在。他沿着阴阳树的右边小路走去,已经望得见红岩村那假三层楼房了。呵,红岩,你好!
他走进会客室,把信交给传达同志。他老实地坐在那里等。他装着不知道传达同志正在用手按桌子下面的暗号电铃。当他七年前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是很熟悉这一套的。果然过一会儿,进来一个青年,他不认识,把他的信拿了进去,过不多一会儿,有一个大姐从传达室通大楼的一个暗门出来了。一见面就叫他:“小洪,你到底来了。等你好久了,还以为你不来了哩。”
洪英汉一看,想起来了,是当时南方局组织部的李大姐。他忙迎上去说:“李大姐,你好!服从命令听指挥,哪儿能不来?这路程太远,实在难走呵。”
“好,好,我们上楼吧。”李大姐带着洪英汉从秘密小门进去了,一边走一边说,“你要再过些日子不来,说不定你来了,也找不到我们了。”
“怎么啦?”
“内战打起来了,国民党不欢迎我们,要送客了。说不定都请去住他们那不要钱的旅馆呢。”
李大姐把洪英汉引到了省委书记吴老的办公室,吴老和组织部的江部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亲切地询问前方战事和他一路上的见闻。一会儿,说到正题,吴老说:“小洪,调你回来,是分配你到川康特委,他们需要武装干部,他们正在川北川康一带农村,发动农民,抗租抗粮抗丁,准备发动武装暴动,开展游击战,配合解放区,迎接解放。好在你是那一带的人,回老家去打吧。”
江部长说:“小洪,哦,恐怕该叫你老洪了,你的具体任务,由川康特委分配,大概是回你的老家。那里并没有现成的队伍让你带,你还要去那里做艰苦的工作,才拉得起队伍来。你去成都怎么接头,由小李和你具体谈吧。你过去没有在白区工作过,这和在解放区工作不同,和在解放区打仗更不同。因为我们既没有政权,也没有强大的武装部队,不是兵对兵将对将地你来我往地拼杀,这里看不到战线,战斗却十分激烈,稍不注意就陷入重围,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掉的。斗争比较艰巨,生活比较艰苦。要坚决地相信,我们会胜利,同时又要有随时准备牺牲的决心,还要有和敌人拼命周旋、斗智斗力的勇气。我看你索性不忙,在这里住两三天,小李给你讲一讲白区工作的一些要领吧,特别是你不熟悉的秘密工作技术。”
李大姐说:“好吧,我们到隔壁去谈吧。”
到了隔壁房间,李大姐首先对洪英汉宣布纪律。她说:“你是要下山到白区去工作的,因此你在这里尽量少出头,不参加这里同志们的一切活动,甚至不必和其他同志打招呼,更不要透露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干什么。我跟你谈的东西,不准记笔记,不准和别人讲。”
洪英汉都一一点头答应了。
李大姐在这两天里,又详细地向洪英汉讲解江部长前两天对他讲的那些话,特别提到“相信胜利,准备牺牲”的精神。她说:“相信我们的事业是革命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我们必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又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我们也许来不及看到胜利就牺牲了,但坚信我们的党会胜利,会解放全中国。相信胜利,就有信心,准备牺牲,才有勇气,有了信心和勇气,才能临危不惧,克敌制胜。”
然后李大姐向他讲了一些白区工作的秘密工作要领和秘密工作纪律,还教给他一些接头、通信、旅行、住店,通过盘查,防止和摆脱特务盯梢的种种办法。但是她特别提醒洪英汉说:“不要有神秘感。最能隐藏自己的办法就是置身群众之中:像鱼在水中一样。我们决不是干特务或间谍工作的,像国民党说的那样。我们的着眼点是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领导群众进行斗争,最后发展到武装斗争。”
两天一晃就过去了,洪英汉听到李大姐讲了那么多过去他不知道的道理和办法。可惜时间还短了一点,不过正如李大姐说的:“一切要依靠自己去干,在干中学,甚至难免还要犯些错误。”最后,李大姐拿出一张纸给洪英汉看,对他说:“你去成都和川康特委接头的办法,我们已经通知了特委,你到了成都,找一个小旅馆住上,然后去看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茶馆,最好是东大街的华园茶厅。那里我去过,比较大,喝茶的有几百人,容易活动一些。你把华园茶厅的名字,填在这上面‘商号’的前面,把你的特征和当时的穿着打扮,填在这空格上,按这个格式到《成都新报》去登一个寻人启事的广告。登出广告的第二天起的三天内,你每天上午到那里去坐茶馆,特委便会有人来找你接头了。接头的暗号写在这张纸上,你马上把它背熟。”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