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战国到东晋·共11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50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作者介绍

华杉 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部分摘录: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主要历史事件
韩赵魏三家分晋 003
豫让漆身吞炭 010
吴起杀妻求将 012
聂政刺杀侠累 015
田氏代齐 019
吴起死于楚国 020
主要学习点
礼制名分不能乱 004
德行为先,才能为后 009
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 012
国家之宝,在德不在险 017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张居正曰】
魏斯、赵籍、韩虔,这三人都是晋国强臣。春秋时,晋国有范氏、中行氏、智氏,及韩、赵、魏三家,一共六家,就是六卿。后来范氏、中行氏、智氏都被韩、赵、魏所灭。韩、赵、魏权势日益重大,就三分晋国之地,以威势逼迫周天子,求封为诸侯。天子微弱,不能讨伐其罪,只好顺从他们,封他们为诸侯,与列国之君同等地位。
周朝自周平王东迁以来,王室卑微,诸侯强大,礼乐征伐之权不出自天子。但是,体貌犹存,名分还在,所以,诸侯彼此吞并的事虽然有,但以臣代君的事还真没发生过。到了三家分晋,割地自强,胁迫天子以请封,而天子也不敢不从,这就冠履倒置,纪纲扫地了。
所以,特意用“初命”二字,意思是之前从未有这种事,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垂戒万世。
【华杉讲透】
《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写,因为这是治乱分野。
【司马光曰】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什么是礼?就是纪纲,就是政体、制度、法律。什么是分?就是君臣的名分。什么是名?就是公、卿、大夫的名位。
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就算你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也不能因为你比他优秀,就要取而代之。你还是得为他奔走而服役听命,这就是因为有礼制纲纪。所以天子统辖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管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老百姓。这一个个层级,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上级驱使下级,就像心腹运动手脚,根本控制枝叶;下级事奉上级,就像手脚保卫心腹,枝叶庇护根本。如此才能上下相保,使国家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莫大于礼。
当初文王为《易经》作序,把《乾》《坤》二卦列在书首。孔子《系辞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就是说君臣名分像天地一样不可更易。孔子著《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室虽然衰微,可夫子还把他们序列在诸侯之上。可见圣人对于君臣分际,向来都是殷殷致意,极为重视。(这就是在敲打那些野心家,不要乱想乱动。如果没有礼制名分的规矩,那岂不是随时都会准备内战?)
所以,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比如天子是桀纣那样的暴君,而诸侯中正好又有商汤、武王那样的仁人,天下都归心于商汤文武,上天也授命他们,那样才可以更易君臣之位。否则,君臣之分当伏节守死而已。
当初纣王无道,以微子的才能,如果取而代之,那么殷商王朝还可国运绵长,他们的先祖商汤还可继续在天子太庙祭祀。另一个是季札的例子,吴王寿梦有子四人,季札排行第四,但是最为贤能。父亲寿梦想传位给他,季札辞让,说王位是大哥的。于是寿梦立了长子诸樊。诸樊死时传给老二余祭,意思是兄终弟及,要一路传给季札,完成父亲的心愿。余祭死,老三夷昧立。夷昧临死,就要传位给季札,可季札还是避而不受。于是,夷昧就立了自己的儿子僚。这时候另一个人不服了,他就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公子光认为应该传给他,如果传儿子,当初诸樊死时就应该传给他了。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阖闾再往下传一代夫差,吴国就亡了。微子和季札二人,宁愿亡国也不要君位,就是因为礼制的大节不能乱,所以说礼莫大于名分。
礼以名器为重。礼的作用,在于辨别贵贱,序次亲疏,裁制万物,办理众事。没有名,就不能隆重彰显;没有器,就没有形式符号。所以,要用不同的名分来命名,用不同级别的器物来加以区别,这就是名器。有了名器,上下的秩序就清楚明白了。如果名器没有了,那礼制也不能单独存在。
当初卫国仲叔于奚,有战功于国家,却辞去赏赐给他的采邑,而向国君申请允许他在马脖子上挂繁缨。繁缨,是天子、诸侯马车上的带饰。繁是马腹带;缨为马颈革带。繁缨是只有天子、诸侯的马车上才能装饰的。孔子就认为,就算再给他增加采邑,也不能给繁缨,因为名分与器物不可以随便给人,这是国君的执掌。如果不坚持原则,就会走上亡国之路。
繁缨,是一个小小的器物,而孔子珍惜它。正名,似乎也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是孔子认为应以之为先。因为名器乱了,上下等级次序就乱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地方开始发端,然后逐渐显著,或者成就大功,或者铸成大祸。圣人深谋远虑,在事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治理它,所以用力不多而成效显著。一般人见识短浅,总是等到事情已经不可收拾了才去救火,那竭尽全力也难以挽回了。《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脚下踏着严霜时,就知道要结冰了。《尚书》说:“一日二日万几。”每天都要注意事物的细枝末节,就是讲这道理。所以说,分莫大于名,要秩序稳定,各守本分,最重要的事就是正名。
自从周幽王、周厉王失德,周朝就日益衰落了。纪纲散坏,以下犯上,诸侯专擅征伐,大夫专擅朝政,礼之大体,也丧失七七八八了。但是,文王、武王的祭祀还能绵延不绝,是因为周的子孙还能守住名分。当初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隧葬”礼仪,可襄王不许,说:“这是国家的典章,正是区别周天子和诸侯不同的地方。没有国君之德,却敢僭行天子之礼,那就是有两个天子了,如果出现这种事,恐怕叔父您也是厌恶的吧!不然的话,您有的是土地,想怎么葬就怎么葬,何必请示我呢?”晋文公于是害怕了,不敢违背。
所以,周国的土地,虽然已经只有曹国、滕国那么大,周国的人民,也不比邾国、莒国更多,但是几百年宗主天下,以晋、楚、齐、秦之强,也不敢侵犯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名分还在。至于鲁国的季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晋国的智伯,他们的势力都足以逐君而自立。但是他们都不敢动。是他们力有不足吗?是他们于心不忍吗?非也!他们是害怕犯了奸名犯分的大罪,而天下共诛之。如今三家分晋,周天子若能像当初周襄王不许晋文公隧葬一样,不给他们名分,就是守住了底线。可他却加封了他们,先王之礼,到这儿就算走到尽头了!
或许有人会说,当时周室衰微,也是不得已。这是大谬!以三晋之强,如果不顾天子之反对而违反道义,破坏国体,那他们也不必向周天子请封,直接自立为诸侯就是了。如果不请于天子而自立,那就是悖逆之臣。天下如果再出现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诸侯霸主,就要奉礼义而讨伐他们了。可如今他们请命于天子,天子居然答应了,那他们就合法地成为诸侯了,谁要是讨伐他,就师出无名了。所以三家分晋,位列诸侯,不是三家坏了礼制,而是天子自己坏了礼制。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