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牛津通识课:黑洞、光、行星、引力(中英双语全八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1) 126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牛津通识课》系列丛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自1995年出版以来,该系列内容涉及十多种知识领域,包含近700本读物,全球销量过1000万册。《牛津通识课》每一本书对应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完整讲述这门专业的方方面面。确保读者能在三小时内读完一本,并在读完之后搭建起该主题的专业级知识框架。 黑洞是时空瓦解之地;光携带着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会有行星成为人类未来的家吗;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中的独行侠。
《引力》是支配宇宙的四种基本力之一。但它为什么和其他三种基本力格格不入?在这本小书里, 克利夫顿由人类认识引力的历史谈起, 以爱因斯坦、霍金等人的工作为基础, 阐述引力如何产生, 宇宙又如何借助引力支配星体的运行。读完本书, 你将重新认识引力, 并建立起引力学的专业级知识框架。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也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之地。因此黑洞成为神秘的代名词——危险,又充满吸引力。我们相信,揭开黑洞之谜,就能找到关于宇宙形成的终极答案。在这本小书里,布伦德尔着眼于看似矛盾、神秘且有趣的黑洞现象,全面、系统地阐述黑洞的本质与特征,向读者展示黑洞在宇宙中扮演的真正角色,并帮助读者建立起与黑洞相关的专业级知识框架。
《光》是我们对世界的第一印象。大量不可见光携带着来自宇宙诞生之初的信息,穿越遥远时空,对光的了解越深, 就越有可能解开宇宙运作的秘密。在这本小书中,沃尔姆斯利将带领我们从光的那些古怪特性出发,沿着人类认识和使用光的历史前进,最终抵达量子光学领域。读完本书,帮助你高效、精确地搭建起关于光学的专业级知识框架。
《行星》除了地球,宇宙里还有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吗?我们是空旷宇宙唯一的智慧生物吗?除了地球,我们是否真的无处可去? 在这本小书里,罗瑟里将带领我们踏上星辰大海的旅途。沿着太阳系出发,直达遥不可知的银河系外。从行星的起源、演化、异同等基础入手;到地质分析、航天测量的前沿科技,帮助你由浅入深,合理地搭建行星地质学的专业级知识框架。

作者介绍

[英]凯瑟琳·玛丽·布伦德尔(Katherine Mary Blundell),英国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牛津圣约翰学院高级研究员。
[英]伊恩·沃尔姆斯利(Ian Walmsley),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务长,也是该学院实验物理系主任,曾担任牛津大学副校长和胡克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
[英]戴维·罗瑟里(David A. Rothery),英国开放大学的行星地质学教授,曾担任欧洲航天局/ JAXA联合水星探测任务MIXS的英国首席科学家。
[英]蒂莫西·克利夫顿(Timothy Clifton)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任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讲师。

部分摘录:
黑洞是什么 What Is a Black Hole? 黑洞就是一个引力很强的空间区域。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因为不够快,不能从其内部逃离。虽然这一概念最初是在理论物理学家丰富的想象中被构思出来的,但现在我们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数百个黑洞,并且它们以百万计。尽管这些黑洞是不可见的,但它们以一种很容易被探测到的方式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其产生影响。确切地说,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相对黑洞的距离:太近的话是不能逃脱的,但更远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壮观现象。
1964年,安·尤因(Ann Ewing)在一篇报道1963年于得克萨斯州举办的一个研讨会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黑洞”一词,然而她从未说明是谁发明了这个词。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需要一个词作为“引力坍缩彻底的恒星”的简写,于是开始推广这个术语——不过坍缩的恒星这一概念早在1939年就由他的美国同事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和哈特兰·斯奈德(Hartland Snyder)提出来了。事实上,关于现代黑洞概念的数学基础在1915年就已经诞生了。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在空间中有孤立无转动的质量的条件下解出了爱因斯坦的重要方程(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被称为场方程)。
在此之后过了20年,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研究了恒星死亡时会发生什么。以此为基础,英国的亚瑟·爱丁顿爵士(Sir Arthur Eddington)解决了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奥本海默和斯奈德的工作稍早一点。爱丁顿的计算表明,当大质量恒星耗尽所有燃料时会坍缩形成黑洞,不过爱丁顿自己在1935年向皇家天文学会宣称其物理含义是“荒谬的”。尽管这个概念看起来荒谬,但黑洞无疑是我们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物理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1958年,美国的大卫·芬克尔斯坦(David Finkelstein)取得了更进一步的进展,他明确了黑洞周围存在一个单向表面。这对于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讨论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表面的存在不允许光从黑洞内部强大的引力中脱离,而这也是黑洞是黑色的原因。要理解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首先要理解物理世界的一个深刻的特性:任何运动的粒子或物体都存在一个最大速度。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