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孩子:挑战-电子书下载

学习教育 2年前 (2022-07-11) 111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德雷克斯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
《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部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作者介绍

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1897-197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部分摘录:
当父母有了孩子,就出现了复杂的家庭关系。妈妈的角色和妻子的角色不同,爸爸的角色与丈夫的角色也不能混为一谈。孩子的出现,让夫妻关系空间增加了一个新维度。这个婴儿是独生子,从他的角度看家庭关系,和从父母的角度看家庭关系是不一样的,婴儿处在接收父母关注的一端。而父母处在给予这个独生子关注的一端。其中,妈妈给予婴儿大部分的照顾,因为这是她的职责。三个人发展出非常明确的“给予和接收”的关系及行为模式?非常典型的相互影响。父母之间甚至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原因发生冲突。这种关系结构因为孩子的出现而产生,而孩子会以他的行为影响父母。
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原有的三人组合变了。“小皇帝”突然被废黜了,他不明白谁导致了这个情况,但他现在必须面对自己的家庭地位的变化,对“篡位者”和允许改变发生的爸爸妈妈表明自己的立场。“家庭星座”发生了改变,新成员加入了这个“关系网”。新成员是个婴儿,第一个孩子发现,非常有必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他是年长的孩子。另外一方面,新来的婴儿发现自己的地位是“家里的小宝宝”。然而,因为有哥哥,这个小宝宝的地位和第一个孩子曾经的“小宝宝地位”具有不同的意义。
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每个人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又变了。爸爸妈妈现在有了三个孩子。老大曾经被“废黜”,现在轮到老二被“废黜”了。老二现在发现,自己被夹在中间?在老大和新生婴儿之间。随着每个新生儿的出现,“家庭星座”就会因为新的互动方式和新的行为模式而呈现出新面貌。这就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性不尽相同的原因。我们发现,如果两个孩子都是老大,即使他们来自不同家庭,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通常也会比同一个家庭中老大和老二之间更多。
随着“家庭星座”逐渐发生变化,每个孩子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确立自己所占的位置。就好像通常人们会认为邻居家的草坪长得更好一样,孩子们也容易认为别人的位置比自己的好。当老大觉得老二对自己的地位造成了威胁时,他会认为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内在环境,结果通常是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在某些方面努力保持领先,以达到弥补和平衡。老二也一样,通常他会对老大的进步和成长感到不满,会想尽办法超越,或者放弃。孩子们对自己排行重要性的认识,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家庭位置的看法,也就是他如何去理解每个人的家庭位置。并不是所有排行老大的孩子天生都要争抢领先。每个“家庭星座”都会因为其中每个人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童年的理解和决定,会留下终生印象。通常,大多数家庭里都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之间,他们会刺激对方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常用两个孩子作对比,误以为这个方法可以刺激孩子们更加努力,实际上会更糟糕。孩子们会背道而驰:他们会很气馁地将这个对比的领域割让给较成功的一方,然后自己选择相反的方向。老大在某个方面成功,老二就会把这个领域视为“被占领区”,转而发展完全相反的方面。
我们举例说明“家庭星座”对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A先生和太太都受过高等教育,活跃,聪敏,精力充沛,学识渊博。女儿帕蒂的出生让他们感到无比喜悦,自然而然地期盼她能干成“大事”。帕蒂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充满了爸爸妈妈的赞美和鼓励。十个半月,帕蒂开始学走路,A太太无比骄傲。一岁多,帕蒂就能自己如厕。爸爸妈妈为拥有这么聪明的孩子而感到幸福和兴奋。帕蒂也能感到这些赞许,因而更加努力学习和发展。帕蒂十四个月时,弟弟斯基珀出生了。从出生起,斯基珀就比帕蒂弱。他的体重增长不太符合标准,出牙时间也比帕蒂晚。爸爸盼望有个强壮、“有男孩气”的儿子,忍不住为斯基珀担忧。这个过程中,帕蒂一直在研究家里的形势。虽然随着斯基珀日渐长大,她发现自己也在长大,自己的能力也在增长,但她还是认为斯基珀对她造成了威胁——一种障碍。她怎样才能保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呢?当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帕蒂并不是进行理智的推理或深思熟虑,她只是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做出下意识的认知和决定。她感受到爸爸对这个弱儿子的失望,并据此增加体现自己活力的行为。然而,每当斯基珀有了进步,帕蒂就会感到恐慌。她必须有另一个新成绩,以保持自己领先——维持第一——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帕蒂越来越专注于达到父母对成绩的要求,力争领先于弟弟。渐渐地,她形成了一个错误信念:我必须是第一,我必须是最好的。同时她也发现了阻止弟弟斯基珀发展的方法,就是让他气馁,并藐视他所做的一切。
与此同时,斯基珀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意识也在渐渐发展,他感觉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同时感觉到了姐姐的聪明和敏捷,并因为她能力更高而感到恼火。他尝试做很多事,但不指望自己会成功。他会很快感到气馁,容易放弃。他逐渐形成一个错误信念:我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当他听到父母说:“帕蒂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呀,为什么你做不到呢?”他就会涌起绝望和类似痛恨帕蒂的感觉。面对挑战他不是更加努力,相反,他对父母的批评照单全收,借此证明:我是个没指望的人。
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斯基珀对帕蒂不再构成威胁。通过加倍努力,帕蒂不断取得成绩,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斯基珀出生时的外部环境和帕蒂出生时的外部环境不同,虽然他们有相同的父母,父母的期望标准也没有变,但他有个处处符合父母标准的姐姐。斯基珀的身体不够强壮,这是他的不利条件,在这个条件下,他观察衡量自己的处境,感到似乎面临无法逾越的障碍,这让他很沮丧,逐渐形成自己没有成功可能的错误概念。那么,他怎么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呢?父母对他能力差这个现象表现得很在乎——他们花了大量精力:惩罚他、逼迫他、警告他,并由于他的笨拙而失去耐心。虽然斯基珀经常用大哭来回应爸爸妈妈的难过,但他却因此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很多关注。好了,这就是他自己的定位!
当帕蒂三岁三个月时,凯茜出生了。帕蒂开始察觉到她现在面临一个新现实:要和另外一个女孩竞争。这时她对生命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她明白小婴儿十分无助,不能自理。于是她发挥了令人惊讶的作用,帮助妈妈照顾这个无能为力的妹妹。然而,当凯茜渐渐长大,并学会一些技能时,帕蒂开始感到恐慌。现在,“星座”改变了。帕蒂要和弟弟妹妹竞争并保持领先,不论弟弟妹妹中哪一个取得一点成绩,都会对她这个唯一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造成威胁。她开始对弟弟妹妹因为成功得到赞美而郁闷生气。然而,她也察觉到,如果自己表现出嫉妒,就会遭到父母的指责。为了规避这个结果,她找到了掩饰嫉妒的方法。
而斯基珀看到,凯茜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这更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指望的人,让他的家庭地位雪上加霜。男孩这个身份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很多方面他不像个男孩。斯基珀现在成了夹在中间的孩子。很不幸,他还是个尴尬的孩子,既不是个聪明的女孩,也不是个强壮的男孩,容易失败,受挫时容易哭泣。大家都说他很胆小,他更加畏畏缩缩,对人对事都很冷漠。他和帕蒂玩得比较多,但总是扮演卑微的角色,接受帕蒂的指挥。
而凯茜是个可爱又迷人的小婴儿,是大家注意力的焦点,身边有四个人为她服务。当她对外部环境的觉察增长时,她感受到父母的成绩标准,发现姐姐帕蒂遥遥领先,而哥哥斯基珀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达到标准。最重要的是,她看到帕蒂和斯基珀都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帕蒂因为乖戾、浮躁(这是她对父母给弟弟妹妹太多关注的报复);斯基珀因为粗心、爱哭。凯茜两岁时,她发现在家里自己可以做个快乐的、容易满足的好孩子,就这样,她为自己在家中找到了定位。
帕蒂六岁半开始上学,她因为是妈妈的好帮手而非常自大,这时艾琳出生了。帕蒂并不太在乎艾琳这个新威胁,因为她在家里已经拥有了相当稳固的地位。尽管如此,她认为最保险的行为,是尽一切努力让这个小妹妹停留在婴儿阶段。慢慢地,每当妈妈让帕蒂教艾琳系鞋带时,帕蒂就会迟疑。她会做出精彩的表演,一边教艾琳系鞋带,一边总是能找到投机取巧的方法,并指出艾琳多么蠢笨。斯基珀基本不理艾琳,这不过是另一个女孩——又多了一个而已。妈妈经常说斯基珀处在“半睡眠状态”。凯茜则总是自己玩,表现得极富创造力,很少惹麻烦招致父母指责。她不擅长任何事,但也从不招人讨厌。艾琳总是个“婴儿”,需要全家人更多的关注。
艾琳长到三岁时,这个“家庭星座”呈现出这样的状况:爸爸妈妈活跃、高标准;九岁半的帕蒂聪明、高效,是个好学生,她相信只有保持第一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领先才有价值;八岁半的斯基珀软弱、低效、容易气馁,他相信只有成为“软弱的爱哭者”或让别人为自己难过,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六岁的凯茜夹在中间,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的,她快乐、容易满足、举止良好——她用好的行为讨人喜欢,从不在意自己是否做出什么成绩;三岁的艾琳,她是一个可爱但笨笨的“小宝宝”。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位置、独特的角色,对如何踏上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明确的感受。
当然,并不是每个有四个孩子的家庭都是这样的。我们所举的例子只是一个家庭的情形。也可能在有的家庭里,老大因为老二卓越的表现而气馁,让老二成功地超越了自己。比如,老大可能是个平庸的女孩,而老二是个可爱的女孩,并且成功地引起许多关注,让姐姐黯然失色。这样的“家庭星座”会怎么发展,取决于每个孩子对生活现状和自己地位的理解,以及他为应对前两者所做的决定。我们所举的家庭也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假如帕蒂觉得父母的标准过高,或者弟弟斯基珀带来的威胁过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那她有可能会选择放弃或缩小自己取得成绩的范围。斯基珀有可能发现,做学问是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便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而弥补了体弱的缺点。凯茜则有可能决定要成为一个强壮的“男人婆”,甚至是家里的“小恶魔”。这些结果也可能导致艾琳成为家里的“小乖乖”。
每个“家庭星座”成员的行为模式,由他们对自己家庭位置的想法来决定。同时,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又微妙地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是在给其他孩子提出问题:我要对他的行为做何种应对?孩子们的决定,取决于他们怎么诠释自己的地位和其他孩子的表现。如果这个诠释是错误的?很多情况的确如此?错误观念就形成了。如果父母察觉到这些错误观念(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很少注意到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他们就能够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定。至于如何引导,我们会在后面加以说明。
十岁的乔治和八岁的大卫暑假时共同负责修剪草坪。如果他们不把修剪草坪后的垃圾清除干净,妈妈就不准他们第二天去游泳。大卫负责前院,乔治负责后院。中午修剪完,大卫走进屋里大声宣布:“妈妈,我是个好孩子,我已经做完我的工作了。乔治在路上玩呢,都还没开始干呢!”“是啊!亲爱的,你一向是个好孩子,”妈妈回答,“你去把乔治叫回来,跟他说,是我要他回家!”大卫找到乔治对他说:“妈妈让你回家,你倒霉啦!我已经清理好我负责的院子了,你都还没开始干呢!”乔治转过身面向大卫,打了他一拳。接下来两兄弟打了一架。两人回到家,大卫向妈妈哭诉被哥哥打的经过,他认为哥哥根本是“无缘无故”打他。妈妈对哥哥说:“噢,乔治,你怎么总这么坏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做你应该做的事?你不能对弟弟好点吗?你们应该相亲相爱,而不是老打架。”
兄弟俩这个让人头疼的关系始于弟弟大卫出生后不久,那时候乔治两岁,变得非常难管。他目中无人,抵触情绪严重,行为不端,总惹麻烦。妈妈经常责骂他。而弟弟大卫是个快乐的小婴儿,每次妈妈对他表达爱和亲昵,他都迅速做出回应,妈妈不断称赞他是个好孩子。妈妈隐约知道乔治有些嫉妒刚出生的小弟弟,但不明白为什么,她觉得自己仍然在乔治身上花了很多时间。而乔治看到的是,弟弟大卫取代了自己在妈妈心中的地位。妈妈对这个小宝宝的“优点”十分喜爱和欣赏,于是乔治便放弃了这个好孩子的“领地”(而不是调整和改进能给妈妈好印象的能力),他转而成为“坏孩子”以得到妈妈的关注。虽然大卫是“好孩子”,但他总能巧妙地让乔治和他发生冲突,这样就会使乔治的形象更糟糕,以维持他“好孩子”的地位。而乔治和弟弟大卫发生冲突,又是想通过这个事实证明是大卫抢了自己的“头等位置”。乔治通过冲突击败他,以取得心理平衡。兄弟俩用不同的方式,都不让爸爸妈妈省心。他们俩的行为基于两人如何诠释自己的家庭地位,并且根据自己的诠释和对方互动,以保持关系的平衡感。显而易见,兄弟俩对自己的诠释完全没有意识,也不清楚自己其实是竞争和冲突的参与者和维持者。
而在有三个孩子的家庭里,原本是“小宝宝”的老二失去了原有的位置,成为中间的孩子。他面临一个困难处境:老大和最小的孩子会联手对抗他这个共同的“敌人”。这使得老二两头受压。身为老二的孩子忽然发现自己既没有老大的长处,也享受不了“小宝宝”的特权。因此,他容易有被歧视和被虐待的感觉,觉得生活和周围人都很不公平。他很可能喜欢挑衅别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证明生活就是不公平的。除非他能找到改变这种思维的方式,否则他一生都会认为,生活不公平,自己没有什么机会。但是,如果中间的孩子取得了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好的成绩,他的公平感就会增强。如果一个家庭中,妈妈是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而中间的孩子是女孩,那么这个女孩就可能会模仿妈妈,也成为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她会利用自己的女性特质在家里以及今后的生活中达到那些标准和要求。如果一个家庭中成员们普遍重视强壮的男性气质,那么生活在中间的女孩就有可能去和哥哥及弟弟竞争,可能会发展成“男人婆”,甚至比哥哥和弟弟更男孩气。同理,如果一个全是女儿的家庭中父母对没有儿子感到遗憾,那么其中一个女儿可能会表现得像个男孩子而让父母高兴。而如果中间的是唯一的男孩,则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可能他因为自己的性别,从姐姐妹妹中脱颖而出,不会因为是中间的孩子而受气或逊色。但是,如果家里妈妈比较强势,这个中间的孩子就会感受到妈妈对懦弱的爸爸的不屑,他会觉得自己处境困难,容易逃避,认为男性不值一提。他也有可能站在妈妈一边,也对爸爸强势,发展成大男子主义;他还有可能和爸爸联手,用微妙的行为反击妈妈以及她的权威。他会朝着哪种方向成长,取决于他对自己家庭地位的诠释以及潜意识的决定。
在有四个孩子的家庭里,老二和最小的孩子通常会成为盟友。他们会表现出相近的兴趣、行为和性格特质。孩子们之间相互竞争时,是在表达他们的不同。而他们什么时候会发展成盟友,并没有统一的法则。但这对家庭状态很重要,孩子们之间的共性是整个家庭气氛的体现;而他们的差别,是他们在“家庭星座”中不同位置的体现。
如果是女孩中的唯一男孩,不论他排行老几,他都会发现,他的性别既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是劣势,完全取决于这个家庭怎么看待男性角色,以及他对能否承担这个男性角色的诠释和决定。而男孩中唯一的女孩也会是同样的情况。如果这个女孩体弱多病,并且因此受到家人的同情和怜悯,那她就会发现,体弱多病是个优势。如果这个家庭重视强壮而看不起弱小,那她就会发现自己面临困境。她有可能会选择放弃变得强大,生活在哀怨之中,认为自己没有家庭地位,生活充满磨难;她也有可能尽全力克服体弱多病的特点,力求和健康孩子一样有能力,甚至比他们还好。如果是在一个成员都很活跃的家庭里,这样的选择就会难上加难。比如,如果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几乎可以说,她再努力也无法和身体健康的孩子一样活跃。而如果她放弃,又可能会被家里人取笑。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朝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不是成为爱好运动的人,而是成为一个学者。
如果第一个孩子夭折后家里又有了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会面临两难的境地。他在家里虽是老二,前面总有个“亡灵老大”,然而他的现实位置却是老大。再加上一种可能,妈妈可能因为失去了第一个孩子,而对这个孩子过分保护,恨不得把他用棉花团包起来。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选择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中做一个备受宠爱的人,也有可能选择竭尽全力反抗这种过度保护以争取独立。
最小的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很独特。他很快便能发现,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拥有了许多“仆人”。如果父母对这种心理没有察觉,最小的孩子就会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维持特权,总想办法让家里人围着他忙个不停。这个“无助的小宝宝”宁愿别人替自己做,也不愿意自己动手。这样很轻松,但对孩子的性格健康却很危险。
独生子的情况是另一种困境。这是个活在大人世界里的孩子,仿佛是被巨人包围的小矮人。他没有兄弟姐妹能让他发展和同龄人的关系,那么他的目标很可能是取悦或变相操纵成人。他可能会发展出大人的看法,理解力早熟,他总是“踮起脚尖走路”,希望达到大人的高度;他还有可能会是一个永远没机会长大的婴儿,总在大人之下。他和其他孩子的关系容易紧张和不稳定。他不懂得怎么了解其他孩子,而其他孩子可能会觉得他是个“胆小鬼”。除非他很小就经常和其他孩子相处,否则他很难发展出孩子群体的归属感。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最理想的子女数量”。不论一个家庭有多少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家庭全体以及每个成员如何诠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产生的。不论家里有多少个成员,都会相互影响。没有某个因素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父母。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发展有主动的影响,例如前面提到的乔治和大卫的案例。乔治眼里的家庭情况是,婴儿大卫是个掠夺者,他强占了妈妈所有的爱和关注。所以对乔治来说,做个“好孩子”没有用。然而,如果他表现出不良行为,至少妈妈会注意他。那么对他来说,宁可被责骂也不愿意被忽视。这样的矛盾想法,让乔治在心理上趋向成为“坏孩子”,因为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庭定位:我是个“坏孩子”,而大人拿我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存在价值。当然,乔治并不是真的用这些词语思考,这是他潜意识里的信念。他通过不良行为赢得妈妈的关注。他不快乐,他认为他所面临的障碍(婴儿大卫)绝对难以克服,因此他变得沮丧,对生活中的这个难题,他趋向负面解答,因为他找不到其他方法来克服障碍,因为他看不到和这个婴儿相比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而妈妈频频对他的不良行为产生反应,这反倒更加鼓励了他的不良行为。再加上爸爸的责备:“为什么你不能像弟弟一样?”乔治更确认他只能用“坏”来得到关注,也更进一步确认了那个婴儿是“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卫会变得更好,这又增加了乔治的压力,激起他更不愿遵从爸爸妈妈的要求去爱护弟弟,因为这是推翻他的人,是被他认定为“敌人”的人。大卫持续以“好”来维护他的地位,而乔治进一步成为“坏”的。父母责备“坏”的,支持“好”的,加剧了这个关系,造成两个孩子的对立冲突,使得他们的关系纠缠不清。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