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坚守与突围 : 李鸿章与大清帝国-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1) 117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李鸿章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镜鉴?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和国家该如何自处?张鸣、金满楼、徐焰、姜鸣、雷颐等精彩评述,王鲁湘、田桐、陈晓楠等诚挚推荐。为官从政、为人处世必读之作。
全书回顾了李鸿章从拜曾国藩为师起至暮色年逝的一段历史,分析了李鸿章作为当权大臣的得与失、功与过、罪与悔,肯定了李鸿章作为清代末期改革者的客观形象。他早年落拓,任曾国藩幕僚抱负不得,而后创立淮军,在镇压太平军中屡建奇功,成为封疆大吏。创办洋务运动而使其声望达到顶点,甲午战争却粉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怀着忍辱负重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直至死去。
李鸿章被视为“再造玄黄”的中兴名臣,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和“探照灯”。他的一生,不止是晚清数十年的写照,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全书清晰地展现了大历史下政局中个体的命运与抗争,悲壮鲜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此书在创作过程中采访了诸多国内外优秀的军事、历史文化学者,客观公正,史实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1、“大视野”下重新解读李鸿章 本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是在晚清宏大的背景之下,复杂地展现了大历史下政局中个体的命运与抗争。“近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在人生沉浮进退之间,看李鸿章如何突破大清帝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之困局。
2、为官从政、为人处世必读。
李鸿章敢于做事,又精于自保;他顾全大局,又自有主张;他倡导洋务,以求国富民强;他周旋于各路势力,游走列强外交……
从一个无名幕僚成为朝廷重臣,突破重重艰难困境,到达人生巅峰。
→读懂政治家的处事方法和成功之道。
3、一个李鸿章,相当于半部近代史。
李鸿章是传统士大夫和现代改革者的矛盾体,而近代中国则充满了困惑和清醒的交织。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他为清朝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中西杂糅,“开拓”“因循”毕具,抗争与妥协并存。
以史为鉴,守住底线,韬光养晦,面向未来。
4、众多专家学者和凤凰卫视主持人共同打造。
张鸣、金满楼、姜鸣、徐焰、雷颐等22位专家学者精彩评述。
王鲁湘、田桐、陈晓楠等凤凰卫视主持人诚挚推荐。

作者介绍

凤凰书品是凤凰卫视旗下的出版机构,成立于2006年,策划、编辑、出版了《包容的智慧》《修好这颗心》《诚信的力量》《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觉悟——星云大师的心灵修行课》《这世界无处不美——星云大师对人间的108个祝福》《民国人物在台湾》《凤凰卫视这些年》《我读》系列等多本社科类畅销书。

部分摘录:
上海!上海! 1860年7月1日清晨,值守上海城头的清军士兵绝望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心惊肉跳:一夜之间,黄浦江对岸冒出数万太平军,上海成了一座孤岛!
外表柔弱的太平军悍将李秀成,5月攻破清军苦心经营的江南大营后,兵锋直指清军在苏南唯一的据点——上海。据英商在沪创办的英文报刊《北华捷报》称,上海当时是清王朝对外贸易的心脏,其他港口只不过是血管。自1843年开埠后,上海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崛起为一座国际化商贸港口。那里商贾买办麇集,各国驻沪机构林立,英、美、法相继辟有租界。
这片华洋杂处的膏腴之地,同时也是战略要地,太平军有心攻取,却不敢轻举妄动。一次秘密的会晤,在百里之外的苏州城进行,一方是李秀成和洪仁玕,另一方是英国传教士。李秀成托传教士带信函给上海的英法公使,让他们支持太平军入城,太平军则会保护英法商人的在华利益。
这个和平占领上海的方案,源于太平天国相信它与洋人之间特殊的情谊。对这个打着“基督教”旗号的政权,西方国家起初持冷静的观望态度,以中立静待时局变化。最欢呼雀跃的是西方传教士,他们数百年来苦恼于攻不破中土壁垒,如今竟然有一帮中国人主动站出来,将上帝的福音传遍每一个角落!英国基督徒曾发起一场为中国印刷100万册中文版《新约全书》的募捐活动,不到一年,认捐金额多达四万英镑。有西方观察家乐观地估计,基督教彻底占领中国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在太平天国的荒唐让洋人大跌眼镜之前,它与洋兄弟有过一段微妙的“蜜月期”。李秀成单纯地认为,攻打上海是中国人之间的事,只要不伤及外国侨民,洋兄弟就没理由加以阻拦。出征前夕,李秀成还特意发信告诉外国人,让他们在门口悬挂黄旗表明身份,以免被误伤。做好这些精心准备后,李秀成开始向上海挺进。
1860年8月19日清晨,当李秀成带着三千人马来到上海县城西门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招展的黄旗和洋兄弟的鲜花,而是埋伏好的英法士兵疯狂的射击。据说当时李秀成坐着软轿,他的轿子也遭到炮击,脸颊被弹片划伤。
这并不是洋人第一次变脸。1858年与清政府签完《天津条约》,西方列强取得长江流域的内河航运权,而当时长江下游在太平军的控制下。有一次,一批英国军舰闯入长江,直逼天京城外,在江面上游弋示威,太平军就开炮轰击,双方火器互攻甚为稠密。
在这场军事冲突前不久,洪秀全刚跟洋人们称兄道弟,褒扬洋兄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出手灭“清妖”。在洪秀全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发去的“御诏”里,满是“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之类古怪的词句,翻译官看完头都大了。
西方列强的外交策略是务实,在与清政府达成有利可图的协议后,就将太平天国视为实现既得利益的阻碍,于是炮口悄然转向。然而,幽居天京纵情享乐的洪秀全并不了解此次冲突真正的原因,仍旧认为洋人是太平天国的好兄弟,于是下诏将开炮的太平军将士斩首,并派遣专使道歉。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