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编辑推荐】
★ 三联出版社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优佳的世纪回眸。
★ 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 这套书汇聚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内容介绍】 本套装书共包含《母亲》《家事》《赌徒》《少年》《烟》《当代英雄》《沙宁》《十月》《罗亭》《死魂灵》《叶甫盖尼·奥涅金》《复活》《贵族之家》《毁灭》《诸神复活》15册。
部分摘录:
每天,在工人区的上空,在充满煤烟和油臭的空气里,工厂的汽笛颤抖着吼叫起来。那些脸色阴郁、睡过觉却还没有消除筋肉疲劳的人们,听见这吼叫声,像受惊的蟑螂似的,立即从灰色的小屋子里跑到街上。在寒冷昏暗的晨曦中,他们沿着没有铺修的道路,向工厂一座座高大的笼子般的砖房走去。工厂睁着几十只油腻的四方眼睛,照着泥泞的道路,摆出冷淡自信的样子等着他们。泥浆在人们的脚下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不时可以听见刚睡醒的人们嘶哑的喊叫声,粗野愤怒的咒骂声划破了晨空,而冲着这些人传来的却是另外一种响声——机器粗重的轰隆声和蒸汽的怨怒声。高高的黑色烟囱,酷似一根根粗大的棍子耸立在工人区的上空,阴沉而威严。
傍晚,夕阳西下,落日火红的霞光在家家户户的玻璃窗上疲倦地闪耀着,工厂的砖房从自己的胸膛里,将人们像废矿渣一样抛掷出来。他们满身油烟,面孔漆黑,在空气中散发出机油的恶臭,露着饥饿的牙齿,又在马路上走着。这会儿他们的说话声显得有点生气,甚至还有几分高兴——一天苦役般的劳动已经结束,家里等着他们的是晚餐和休息。
工厂吞噬了一天的时光,机器从人们的筋肉里榨尽了它所需要的力量。一天的时光毫无踪影地从生活中消逝了,人们向自己的坟墓又走近了一步。但是,他们看到即将得到休息的愉悦和烟雾腾腾的小酒铺里的欢乐时,也就心满意足了。
每逢假日,他们睡到十点左右,有家室的中年人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做弥撒,一路上责骂对教堂漠不关心的年轻人。他们从教堂回来,吃过馅饼,又躺下睡觉,一直睡到傍晚。
长年的积劳使他们失去了食欲,为了能吃下东西,他们拼命喝酒,用烈酒来刺激胃口。
傍晚,他们懒洋洋地在街上闲荡。有套鞋的,即使没有泥泞,也把套鞋穿上;有雨伞的,即使出太阳,也把雨伞拿着。
他们相遇的时候,总是谈论工厂、机器,咒骂工头。他们所谈所想的,都是与做工有关的事情。在这千篇一律的枯燥日子里,迟钝的头脑偶尔也闪出几星火花。回到家里,他们就和妻子吵闹,动辄挥拳殴打她们。年轻人就下酒馆,或者轮流在各家聚会,拉起手风琴,唱着淫秽难听的曲子,跳舞,说下流话,喝酒。极度劳累的人很容易喝醉,酒醉后,一种病态的莫名的积愤在胸中翻腾,寻找着发泄的机会。一有能够发泄这种烦躁心情的机会,他们就紧紧抓住不放,为了一点小事,就以野兽般的疯狂厮打起来,常常打得头破血流,有时打成重残,甚至闹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