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谁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国民教授”戴建业就总能发现让人惊喜的宝藏
我的个天!原来端午节和屈原毫无关系
我的个天!某些高考满分作文,其实写得一塌糊涂
我的个天!农村那位裹脚的妈妈,才是天生的教育家
这本随笔集,将跟你聊人生,品文艺,话教育,谈婚姻,保你读完以后,也会惊叹——“我的个天”!
作者介绍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已出版《你听懂了没有》《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等著作十多部。
他不仅文笔机智优美,讲课也幽默风趣,被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评为”受欢迎导师”第一名。其讲课视频流传到网络上后,获得数亿次播放,并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港台媒体争相报道。
已出版作品: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戴建业精读老子》
《两宋诗词简史》《六朝文学史》《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诗囚:孟郊论稿》
《文本阐释的内与外》《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你听懂了没有》
部分摘录:
受广州购书中心的邀请,有机会在金秋时节来到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有机会认识这么多比金子更珍贵的朋友,我深感荣幸。
“吃在广州”天下妇孺皆知,说来伤心,我第一次“吃在广州”已年过而立,记得三十多年前在这儿吃早茶,我由衷地感叹“广州人真幸福”。我国四大菜系中,鲁菜稍嫌油重,淮扬菜略带甜腻,我最喜欢粤菜和川菜。川菜的红油麻辣,近于诗中色彩浓丽的李商隐,而粤菜的清淡天然,则酷似纯真自然的陶渊明。年轻时更喜欢川菜的刺激,年老后则偏好粤菜的素淡,借用元好问评陶诗的名句来说,粤菜真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
我小学和中学基本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过来的,青少年时期留给我最深的记忆,是那种叫人坐立不安的饥饿,陶渊明《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至今读来还让我鼻子发酸。已过花甲,我还像练过轻功似的身轻如燕,每当朋友问我“如何保持身材”,我都是用“一脸苦笑”来回答他们。正长身体的时候严重营养不良,我的身材从少至老就没有“发福”过,我一见到胖子就有一种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冲动。
物质上的营养不良容易露馅,精神上的营养不良很好遮掩。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文化基因”缺陷。譬如,我中小学是在学农、学工、学军中度过的,没有上过音乐、绘画、英语课,到现在还是五音不全,到现在还没有提过画笔,上大学才开始学英语,舞蹈仅停留在大爷大妈广场舞水平,钢琴和小提琴小时根本没见过。连身体的营养也无法保证,谁还有心思考虑精神营养?恰如吃饭时饥不择食一样,阅读也是碰上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在中小学我们都是同学们之间相互借阅,有时一本书读成了“猪油渣”,我读过的很多书都是无头无尾的。那时很少人家中敢藏书,我们一借到书便马上抢读和偷读,因为还有很多同学正排着队借阅。要么是老师在台上讲课,我们把头埋在桌子下面看书,要么干脆撒谎旷课,一个人跑到外面抢读。
现在想来,缺少食物,没有书读,也不全是坏事。由于饥肠辘辘,任何食物在我嘴里都是美味佳肴,因为没有书读,随便什么书都读得津津有味。十七岁那年,一个武汉知青给了我一个苹果,当时吃苹果的样子要是制成抖音,肯定比我现在所有的短视频都火。苹果吃完了还要舔指头,很长时间仍然闭着眼睛回味无穷,觉得只有仙人和伟人才能天天吃苹果。二十多年前,见我儿子竟然不喜欢吃苹果,我一时诧异得快要失控,还有比不喜欢吃苹果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吗?小时候根本没有选择,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我从小就没有挑食的坏习惯。一直到现在,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田里种的,没有一样我不喜欢吃的食物。不仅饭量大,而且胃口好,吃饭倍儿香,喝水也倍儿甜。
我中学时抢读和偷读书,一是怕同学催还,二是怕被老师发现,今天的年轻人想象不到那是如何紧张刺激。读书可能和谈恋爱一样,偷偷摸摸地进行才格外来劲。那时要是有手机就好了,随便录一个我们当年读书时的短视频,就能让青年学子知道什么叫“如饥似渴”。
那时不仅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更不可能打游戏,两三个月才能看一场电影,读书就是我小时候最大的快乐。由于书和食物都严重匮乏,没有条件挑食,也没有条件挑书,反而养成了广泛阅读的兴趣。由于常常无书可读,我慢慢喜欢上了数学,那是因为数学书最耐看,一本厚厚的《初等代数》可以读半年,没有书看时就去琢磨数学。今天我们在食物和书籍上有更多的选择。一个幸福的广州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可以变着法子去吃广州菜、潮州菜,可以交替着吃海鲜、吃鸡鸭,还可以轮换着吃荤吃素,下一代普遍比父辈个头高身体好。
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近代以来不仅食物鲜美可口,而且学术文化繁荣昌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多年里,祖国各地的优秀学者大批“孔雀东南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名校聚集了大批文化精英,广州早已是我国的文化重镇。广州人“好吃”又“会吃”,广州人更“好学”且“善学”。广州人在吃喝上从不吝啬,广州人在读书上更舍得花钱。大数据告诉我们,广东、江苏、浙江是我国的买书“大户”,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广州不仅到处都能吃到美味,而且遍地都洋溢着书香。
当然,有了更多的选择条件,也可能造成选择的迷茫。今天的广州人可以吃正宗的粤菜,也可以吃外来的肯德基;可以品读中外名著,也可以刷手机上的八卦。可能有人说这十分正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只是偶尔吃点肯德基换换胃口,只是短时间看看手机上的八卦解乏,这当然属于人之常情,但要是只喜欢吃肯德基,只是疯狂地打游戏玩手机,这种“所爱”就属于病态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病态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瘟疫”,在很多人那里已经“病入膏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人空间,到处都是“低头一族”。机场或地铁里捧着书的家伙,在众人眼里可能成了外星来的怪物。不管你想读哪种类型的书,网上和书店随时都可以买到,各大图书馆里随时可以借到,在购书和借书极为方便的今天,人们突然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恰如四周都是美味可口的粤菜,人们却患上了厌食症,好像后宫到处是绝色美人,但太监见了既无心也无力。
由于生活的节奏过快,人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下流行听音频和看视频缓解疲劳,“听书”已经取代了“读书”。看视频讲解的优点是形象生动,但绝不能代替自己阅读。听别人读书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饭,味道和营养都差远了。
朋友们,假如大家不故弄玄虚,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人生”,不过就是吃自己喜欢的菜,读自己喜欢的书,干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
我们学校博士生导师六十五岁退休,再过两年我就可以退休了,一想到退休我就心情激动。8月18日这套九卷本作品集在上海书展上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我在首发式上致辞的题目是《美好的人生才刚开始》。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憧憬和筹划着退休生活。拟在广州、深圳或珠海觅得一间斗室,斗室四周摆满自己的藏书,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环境里,一日三餐享受清淡滑嫩的粤菜,泡一壶上好的凤凰单丛或冻顶乌龙,细读自己特别想读的好书,录制一些既有益又有趣的课程,写一点对得起自己的文章,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神仙日子。“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代书生的白日梦,如今的家居生活用不着“添香”,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头更用不着“红袖”。粤菜、单丛、乌龙、好书,足矣;至于“红袖”,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