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古代狂想曲:始于大英博物馆的13段旅程-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6-28) 120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作者从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物中选取13件镇馆之宝,透过叙述该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所代表的美学,让读者了解到每个被珍藏文物的艺术之作的价值。作者更实地去探访该作品的创作起源地,如希腊、埃及、印度、加拿大、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爱尔兰等。透过作者的实地探访,细细地描绘出当地的景物,有些或许人事已非,但却仍能藉由景物的描述,让人了解每个作品所联系的浪漫情调、文化渊源,以及该作品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也藉此将过往的历史与现今生活串连起来。一般人去英国旅游,都会造访大英博物馆,才不枉此行。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虽然无法像作者那样深入的细细品味每个作品的精髓之处,甚至还特地飞到每个作品的创作起源地去寻根。但透过此书让我们日后去到大英博物馆不再走马看花,甚或在观赏作品时也能试着感受原创作者在创作时可能有的心境。透过此书让心灵也来趟不同的文化之旅。

作者介绍

池泽夏树 IKEZAWA NATSUKI,194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带广市。埼玉大学理学系物理专业中途退学。1975年起在希腊生活3年。1988年凭借小说《STILL LIFE》获得芥川奖。2004年因《跨过伊拉克的小桥》,《我才不懂宪法》、《安静的大地》等作品荣获第 七届司马辽太郎奖,另著有《睿智的断片》、《塞纳河边》,译有《小王子》等多部作品。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芥川奖的现任评委之一。

部分摘录:
每当有新的东西出现,人们都兴奋不已、极力吹捧。而这所谓的新,不过都是些微的改良或者顶多算得上灵机一动的发明,哪里可能会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呢?只要能比竞争对手领先哪怕一毫米,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一个鼻尖的距离决定胜负。整个社会已经化作一个过热的市场,让人难以平心静气地生活。
人被裹挟其中欣然起舞之时且不提,一旦当你猛然惊觉,退后三步看看全貌,兴奋感就会迅速冷却。节日,就是要一年过一次才有气氛。如果每天都过节,早晚会觉得索然无味。人人彷徨在兴奋与无聊之间,日子过得乏味至极。
男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碰巧由于工作关系遇到了一位研究苏美尔文化的女性。从她的讲述中,男人渐渐感到,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所做的事情,似乎和如今的人类所为也并无太大差别。她带来的照片上,当时的工艺品看起来比我们现今身边的物品要好看得多。
然而,五千年实在是很漫长。怎样才能实际感受到这段时间的长度呢?女人如果二十岁生孩子的话,五千年相当于跨越了两百五十代人。而如今的我们如此热衷于新鲜事物,三代人之前的记忆也难以传承下来了吧。比方说,你对你的曾祖母知道些什么呢?
人出生,成长,长大成人,与人相恋,成家生子,再将下一代抚育成人。在此过程中,种种相遇、事故和幸运,各种悲欢离合,组成了一段段人生。而五千年之久远,相当于这样的人生重复了两百五十遍。
然而时至今日,人类精神世界的基本形态却并未改变。因为现在的我看到苏美尔的美术作品,依然觉得美丽动人。创作出这样作品的家伙想必十分得意吧——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是因为得到国王的褒赏,或是声名远扬等世俗的理由,而是因为创造出美的东西、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本身就是幸福。
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幸福。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不是长度。现代社会使长寿成为可能,但其内在却空洞无物。人们单纯地相信,只要能击退不幸之源就能获得幸福,而缺乏追求幸福的积极性。人被眼前的诱饵驱使着去工作,被满足感和饥饿感交替诱引着去购物。仅此而已。看似在增长,实则是缩小再生产。这是一个没有人创造美的东西的时代。
当男人意识到这一点后,他考虑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了。主动脱离现在的时代,从现代社会这辆“特快列车”上下车,换乘上每站都停的“慢车”,成为一名热衷于无用之物的浪游者。他这么打算着。
幸好,浪游所需的本钱还够。其实只要不碰女人和赌博,浪游的生活也并不十分费钱。而且只要能抛弃出人头地的欲望,时间也有的是。
虽说有些钱,但他也并不打算拿去买苏美尔的出土文物。男人从小性格中就完全没有所谓的占有欲。收藏物品的爱好倒不是没有,但都收在脑子里。即便手头有一份钟爱之物的清单,实物也都“寄放”在各地的博物馆中,这样就不需要自己花精力去管理了。
男人迄今最中意的当属大英博物馆。巨大的建筑物中有着如此多的藏品。人类的过去被高度浓缩,收纳进了那座建筑中。全世界的历史都在那里得以重现。从每间展厅选出最喜欢的一件展品,花一个小时去仔细观赏,将其形态牢牢刻入脑中。展品说明一掠即可。从博物馆商店里买回参考书籍,回到住处再仔细研读。次日再回博物馆细细端详实物。这种学习虽然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却自是乐在其中。
当然卢浮宫也不错,但男人不会说法语(英语还凑合)。就因为这个原因,眼看着宝物在眼前堆积成山却无法深入其中,难免心有不甘。不过有大英博物馆足矣。人生短暂,不可贪念。也不知道今后能不能有时间学习法语。
新的东西对男人并没有吸引力。一种文化创造出的作品似乎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的稚嫩但充满力量,到迎来技术和意念浑然天成的美妙瞬间,最后再发展到只剩技术、没了灵魂。所有的文化都会同样地经历这个过程,真是不可思议。器物本应形意结合,可不知何时“形”却成了主角。其结果就是现代社会。
现代美术品都注重彰显作者的个性。人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何许人也。可你是何许人,一百年后谁也不会在意。重要的是留下好的作品。重要的是创作出即使不署名也能凭作品自身的力量千古流芳的作品。
自打人类开始在作品上署名,艺术就变得无聊了。男人不喜欢近代和现当代作品也许正因如此吧。不过或许就是单纯的个人好恶,他对中世纪的作品也提不起兴趣。他只喜欢古代的作品——那时的人类胸怀璞玉活得洒脱粗放。
本性这种东西,只有遇到某个契机自己才会忽然意识到。男人再次意识到自己已完全为古代所倾倒。他回忆起,大正时期的一位诗人(未能查到是哪位大正时期的诗人)也是这样的性格,他玩笑般创造了“古代妄想狂”这么一个词,不是“夸大妄想狂”哦。 [1] 这个词完全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用西洋的语言来说的话,是αρχαίο(未能查到转为拉丁字母的写法,英语中ancient之意)mania?还是Παλαιό(用拉丁字母写作pareo,英语中old之意)mania呢?不太清楚准确的应该是什么,不过后者听起来顺耳些,于是决定今后暂用Παλαιόmania——也就是“古代狂”来自称了。
男人一共去过五次伦敦,每次办完事后都会花上三天去逛大英博物馆,每次也都能收获好心情。这座无限巨大的建筑物有着仿佛博尔赫斯的迷宫一般的氛围,络绎不绝的访客使空气显得尘埃弥漫。这里有手持导游册的游客,专心写生的美术生,吵闹而又可爱的孩子们,还有总能有问即答的工作人员。
当然最惊人的还是展品的数量。一间间展厅逛下来,起初只叫人觉得无穷无尽的绝望感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变成幸福感。一件件展品中蕴含着上千年的岁月。不管人世间如何变化,埋在地下的古壶不会变,刻有女神像的石头不会变,镶嵌着宝石的金属工艺品不会变,刻在黏土上的文字也不会变。它们都原样保存到了现代,仿佛是通向古代世界的光缆,横截面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然而,更多东西还是都消亡了吧。1000件作品里能留存到三千年后的仅有1件而已。而谁能留存下来则充满偶然性,即便消亡的999件中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只有将这一点也考虑进去,才能看清楚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貌。从这个角度推想,如今人们的创作中是否有能流传千古的杰作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念及此,男人不由得产生了这本书开头的那个疑问:“大家都在兴奋个什么劲儿呢?”
当男人决定与这些“兴奋”的世人背道而驰,出发前往伦敦时,对于再往后的打算还没有想好。既然决定要游戏人生,像以往一样光泡在博物馆里三天显然是不行的,还要再往前迈出一步。那么,怎样做才能算又往前迈进了一步呢?
每件藏品都有其背景,有其诞生的土地,被珍视重用的土地,被长期埋藏的土地。被赋予人类意蕴的土地,即为“场所”(希腊语:τόπος)。土地孕育了人类,规定了人类生活的形态,而人类在土地上生产物品。换而言之,这些物品是土地以人为媒介的一种自我表现。通过这一过程土地就成为有特定意义的场所。
在博物馆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藏品,仔细端详,然后动身前往它的故乡。就这样不务正业地浪游一阵吧。这算得上是一种了不起的游戏人生了吧。古代盛极一时的土地大多已经衰败,这番旅行颇具冒险性。抑或这些地方变成了旅游景点,不得不从世俗化的表层中去探寻遗迹的本来面目。
本着这样的目的,男人启程了。
男人决定先去看望“恋人”。
飞抵伦敦,下榻于紧邻大英博物馆的一个小酒店。第二天上午10点,步行三分钟就到了博物馆。这时游客还不多。日本游客倒是不少,因为日本旅行团走马观花游伦敦的固定路线一般都是从这里开始。
从正门进入馆内,左拐,经过书店,穿过古代亚述王国有关的展厅,就到了希腊展区。第7展厅里侧是小小的海中女神涅内伊德斯神殿,从其背后绕过去就能看到第9展厅的入口——她就在进门后的左手边。
她直直站在那里,左膝微微向前探出。由于下面有个底座,男人需要稍稍仰视才能看清楚,但实际上她的身高同男人差不多。看到她一如从前,男人放下心来。
实际上,她的身体承载着建筑物的横梁的重量。但从她轻松自如的举止看来,她全然没有将这当作负担,只是普通地站在那儿。她胸部虽然丰满,但由于肩幅较宽,并不像现代社会所追求的那种身体的某些部位近乎畸形地突出的所谓理想女性体型。她看起来实在是一个健康而有力的少女。
尽管她脸部的细微之处已经模糊(毕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仍能分辨出那是一副颇具气质的容颜。每次看到她,男人都不禁要感叹她的下颌线条之美。
她头上顶着装有献给诸神供品的篮子。过去,世界各地的女人都常常将东西顶在头顶来搬运,这样的搬运方式要求腰背必须挺直。她为了不让头顶的篮子掉下来,略显紧张地挺直身躯,在男人看来,正是那种紧张感让她愈显美丽。现代的模特们为了练成这样的姿态,往往头顶书本练习走步。
她穿的是极为简朴的毛纺衣物。专业地讲,是将多利亚风格的女式大披肩折起一道来穿,但未系腰带。
再具体一点来讲,与其说这是一件衣服,不如说是一块布,长度比身体稍长,宽度达到臂展的两倍。将这块布从三分之一长度处折叠,再横向对折,然后宽松地包裹住身体,肩部用别针固定。没有袖子,手臂露在外边。纵向开口部分也用别针固定或是针线缝合。
然而,据说处女的衣服不合上这个开口是当地的习俗。如果腰部系上带子尚无大碍,不系的话可就要衣不遮体了。这名少女应该还是合上了吧,男人每次见到她都不由得惦记这个问题。
总之她就穿着这样一件衣服,透过薄薄的布料,身体的线条依稀可见。胸部的隆起、腰部的线条、腿部的质感都得到完美呈现,这样看起来显得比裸体更加性感。如果与她在路上擦肩而过,一定会让人怦然心动吧,男人仰视着她,为之着迷。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