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战争特典(精选集共10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35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世界间谍史》:本书是一本全景式写间谍改变历史进程的书,是一本以幽默风格讲情报系统暗战故事的书,是一本让你看完后立刻明白世界各大文明和主要国家来龙去脉的书。打开这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上古贤臣伊尹和姜子牙原来都是情报头子组织领袖;南明时代的张煌言在逆境中利用情报网试图重整河山又叫后人唏嘘不已。相信你一定会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间谍暗战的漫长历史有所思索和回味。
《条顿骑士团全史》:本书以欧洲历史观,全景式呈现“条顿骑士团”,在十字军东征漫长的百年间从崛起到没落的完整历史。采用“年鉴学派”的叙事手法,系统地讲述欧洲各大政治体在“十字军东征”、“北方十字军”、“蒙古西征”以及面对“立陶宛—波兰联邦”崛起过程中的选择和博弈。
《千年匈奴史》:本书以全景式视角,图文并茂生动呈现了匈奴从兴起到湮灭的历史。他们如席卷千山万水的沙尘暴一般骤然兴盛,将无尽的杀戮劫掠和金戈铁马用刀箭刻在史书之上;又像树叶草丛中凝结的露水般默然消逝,只留下千年的感慨叹息和英雄豪情在后人心头萦绕——这就是匈奴。
《日本战国武将记》:日本战国时代,开始于1467年日本的应仁之乱,当时是室町幕府后期,日本各地的大名纷纷以下犯上,战乱频仍。本书以日本各地大小家族为纲,对日本战国武将经历进行详细介绍,全方围呈现日本战国历史中的武将事迹、事件细节,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脉络。
《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后在强大的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
《天国王朝》: 11世纪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他们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重创拜占庭帝国的大军并将剑锋直指君士坦丁堡。本书以宏大的篇幅将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和风云起伏的政治谋划都刻画得详尽清晰,将这段中世纪历史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精彩呈现。
《无冕之帝:恺撒》: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很好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官等职。本书以恺撒一生的征战生涯为主轴,全景式讲述了他传奇而辉煌的一生。
《天生王者:亚历山大》:本书以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征战历程为主轴,讲述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亚历山大大帝,古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历目前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历史记录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20岁刚一继位,就发动隆隆战车,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亚,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
《德川家康》:本书描绘了一个朝代的开创者——德川家康由人质到下者的曲折人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德川家康,一个谋略家的高明、隐忍和狡猾。德川家康被人们总结为“忍耐”的典型。也许为了能够与众多天才交战,这个既无创造力,又无天资的普通人,只能以“忍耐”来磨炼自己、提升自己。但忍耐,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他,没有创造性,倾心于模仿他人的长处,将武田的兵法、信长的果断和秀吉的策略揽于一身。
《日本战国史》:作者以类似纪传体的形式梳理了日本战国时期的 主要武将、极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等。在这段历史中,日本国内各个割据势力为了争夺天下 ,斗争了一百五十余年,大小合战数不胜数,涌现出 了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众 多乱世豪杰。这样丰富的一段历史,在陈杰的笔下渐 次铺展,让人身临其境。

作者介绍

龚琛,青年作家,笔名:龙神将。1976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现居上海。简介 青年作家。笔名:龙神将,本名:龚琛。 1976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现居上海。 自1997年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多年来在国内各种媒体发表数百万字文章。主要作品有历史题材专著《暗战千年——间谍改变历史》、《苍狼的国度——匈奴的历史》。
赵恺,江苏苏州人,经济学学士。酷爱历史,开创了用经济学理念解释霸权兴衰、帝国成败的全新史学观点。擅长长镜头、大视野解构历史事件。著有《军国凶兽:日本战史》《猛禽崛起:美国战史》《军部当国》《苍狼逐鹿——蒙宋百年战争史》《不列颠王权和战争史》《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等历史科普读物。

部分摘录:
第一节 哪来的匈奴? 1.华夏余脉,夏之苗裔? 关于匈奴的话题在中国绝不新鲜,但介绍匈奴的书籍却寥寥无几。随手捡起一本书来看看,翻来覆去大概总是那几句话:“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这段话首先将匈奴划到华夏族的范畴内,毕竟大伙儿都有同一祖先,于是暗中埋下了可以进行“统战工作”的伏笔。接着又指出淳维的子孙们是专营畜牧业的蛮族人士,明确将其与农耕为主的汉民族划分开来。而且其祖先山戎、猃狁、荤粥都曾有侵扰中原祸害百姓的旧账,倒叙起来的话,山戎侵扰过燕、齐;猃狁曾与周宣王姬静大打出手;而身为蚩尤余孽的荤粥更是胆敢去抗衡“伟大领袖”轩辕黄帝!大伙儿与他们打交道时还是小心为上。这么有水平的话自然出自大家之手,作者便是太史公司马迁先生。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那时候东亚大陆上的两大强国——汉帝国与匈奴帝国正展开长期争夺霸权的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汉与匈奴上演了绵延数百年的和亲—战争的戏码。汉对匈奴的态度变化无常,在又打又拉的过程中分化瓦解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
匈奴本身未必同意司马迁的论断,但他们本身没有发展出文字,后来又逐渐衰落消亡,自然更加无法占领舆论宣传阵地,使用笔杆子为自己摇旗呐喊。于是在以后的历史中,匈奴的“夏起源说”便被魏晋南北朝乃至于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的历史学家们不断地加强巩固,逐渐发展出“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和“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等诸多注解。
尤其是最后这条很有意思,利用匈奴特有的收继婚姻风俗来加强自己的论据。大体上是说夏王朝的末代君主姒履癸被商汤流放而死后,他的儿子獯粥先是“收编”了自己的若干后妈,接着率部跑到北方草原上过起游牧的浪漫生活,从而形成了匈奴。
这种对匈奴起源的认识绵延两千余年,直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才对其进行了纠正。
王国维否定了匈奴起源自夏后氏的观点,但对于匈奴源自山戎、猃狁等古代蛮族的看法还是很赞同的。不仅如此,王国维还进一步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运用音韵考证认为商代的鬼方和西周初期的昆夷也都是匈奴的祖先。他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提出:“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在宗周之季则曰猃狁。入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奴。”
王国维的观点成为近现代匈奴研究的金科玉律,至今国内的大多数学派都沿袭了王国维的学说。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概述了匈奴起源的传说
虽然司马迁—王国维理论体系的名头甚大,但照样也有不买账的。
例如现代学者蒙文通就不同意王国维的看法。他在《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等文中,认为鬼方、畎夷、荤粥、猃狁并非匈奴,真正和匈奴同族的,应该是义渠。
黄文弼也持有类似的见解,他在《论匈奴族之起源》一文中说:“余按鬼方、荤粥、混夷、猃狁皆古之羌族,与匈奴异。自太史公混为一族,遂今后世羌、胡不分也。”
蒙文通的主要论据是羌人和匈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服饰和发型审美差异,“被发左衽”的羌和“胡服椎结”的匈奴,就如同马褂辫子的努尔哈赤与长衣扎髻的朱由检一样,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所以匈奴的前身不是形成羌人的鬼方、猃狁等,而是林胡、楼烦、义渠,因为他们往往都被称为胡——春秋时,他们又被称为狄。
黄文弼也在《古代匈奴民族之研究》中提出春秋的白狄(白翟、北狄),战国的林胡、楼烦、义渠,就是后来的匈奴。他们二人都提到的义渠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义渠在商代一直同鬼方争夺生存空间,后来又不断蚕食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到了周文王姬昌末年,大臣姜尚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义渠首领送马、鸡和犀牛给文王,二道贩子姬昌又将这些东西转献给商纣王子受辛。
龟背上的甲骨文关于昔日匈奴的只字片语
由此可见,义渠经常同周人做生意,关系挺近乎。而鬼方就比较不上道,不懂得与周朝和谐相处的好处,于是逐渐被周朝军队驱逐到河套地区,义渠则趁机内迁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农业也开始出现。义渠人口大量增加,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义渠族全民皆兵,遇到战争便倾族而出上战场。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为妻,这些风俗似乎都与匈奴相符。而义渠被秦所灭后,其残留后裔以匈奴的名号再兴似乎从时间上也说得过去。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而《战国策·秦策》中也记载着义渠王在同一年“起兵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两份史料相互印证,似乎可以证明《史记》中所说的匈奴便是《战国策》中所说的义渠。无论是匈奴还是义渠,这次进攻最终还是被秦国瓦解。
公元前314年,秦国在中原战场取胜后,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二十五城,义渠国土大大缩小。
公元前306年,幼小的秦昭襄王嬴稷即位后由母亲宣太后芈八子摄政。宣太后是个极为厉害的女人,她使出美人计诱惑义渠王于甘泉宫,还一口气为义渠王生下两个儿子!
这下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未能阻止秦国对自己国家进行的渗透。时机成熟后,宣太后眼皮都不眨一下地杀了义渠王,接着灭掉义渠国。义渠族大部也融入秦人之中,逐渐汉化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
嬴稷母子灭掉义渠后又修筑长城“御胡”,在去除北方后顾之忧后便开始大举侵略关东六国,到嬴稷在位末期时秦国领土已经超过其余六国的总和,秦统一天下的基础由此奠定。
上述两种匈奴起源的推测其实都是根据古代史料进行的论证,可惜同样在古代史料中也充斥着与之相悖的记载。例如关于鬼方的军事组织结构和战争方式的记载就与匈奴截然不同。周康王姬钊时期的小孟鼎上刻着大将孟王奉命讨伐鬼方的事迹。上面有“孚车十两”“孚车百口百两”的记载,也就是说周军缴获了鬼方军队的战车若干,而使用战车绝非游牧民族的作风。此外,戎、狄等民族在古籍中往往有徒步作战的记录,与匈奴的骑射差距甚远。
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等民族大多已经进入半定居的状态,尤其是义渠在与秦的长期战争中曾修筑城池要塞抵御秦军进犯,这绝非游牧民族的作风。
《后汉书·西羌列传》中记载战国时期“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秦国在进攻中被迫频繁地进行消耗较大的攻城战。而义渠国与狄人分支鲜虞建立的中山国都仿效中原诸侯国的政治制度,大量任用中原人士为官吏。例如司马迁的祖先司马赒就曾三任中山国的相邦。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也确认先祖司马氏“相中山”。司马赒曾趁着邻国燕国内乱时“亲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得胜后“择燕吉金,铸为彝壶,节于禋,可法可尚,以飨上帝,以祀先王”,这说明义渠国与后来的匈奴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毫无延续性可言,况且义渠人崇尚火葬,而匈奴则是土葬。《墨子·节葬》中记载义渠人“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死不焚也”,这种观念是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的。
2.一锅混沌乱炖的“匈奴粥” 既然匈奴起源于华夏后裔的假说有破绽,那么自然会有人提出新的猜测。反正假设错误的话也不会有匈奴人跳出来反驳,更加没有因为伤害了匈奴人民感情而引起民事诉讼官司的危险。于是史学界还有如下的假设存在:匈奴是外来户,他们是从西方迁徙而来的游牧者。不过此西方并不是欧美友人的意思,而是特指突厥种族。
现代学者芩仲勉在《伊兰之胡与匈奴之胡》中提出:“所考匈奴有西来之痕迹,并非指阿利安种,只似为从西北徙来之突厥种,其人先与伊兰近居,自不难挟伊兰胡以具至……”而俄罗斯和蒙古学界则提出匈奴是秦汉之际在北方草原上新兴的游牧势力,与以往诸少数民族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
诸多说法不一而足,谁也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可以辩过其他假说。毕竟这是一个早已消失又没有文字的民族,连司马迁都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打好了预防针:“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余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也就是说这个民族的发展延续实在是难以严格考证。
匈奴的起源,难道真是不解之谜么?
当然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只有孙悟空,匈奴人可没这么神通广大。
14世纪的伊利汗国史学家拉施特丁在《史集》中这样介绍蒙古民族的由来:“由于塔塔尔人非常伟大和受人尊敬,其他非塔塔尔人各氏族也以塔塔尔人的名字为世人所知……这些非塔塔尔人由于把自己列入塔塔尔人中,也觉得居于伟大和可敬的地位……各种非蒙古部落,均仰赖成吉思汗及其氏族的洪福,才成了蒙古人。这些人原来都各自有自己的名字,但如今为了自我炫耀,他们都自称为蒙古人。”
也就是说蒙古塔塔尔部落兴起后,被其吞并的其余草原各部落也都以蒙古人自居,例如克烈部、乃蛮部和汪古部本是突厥分支,在被铁木真征服后他们也心甘情愿地成为“蒙古人”。这是游牧民族的一个特点,他们对于种族和国家的概念并不像汉人那么敏感。当蒙古帝国崩溃后,这些部落也随之放弃了自己的蒙古身份。克烈和乃蛮与乌孙、钦察等部落再度组成了新的民族——哈萨克。
14世纪的伊利汗国史学家拉施特丁所著《史集》中的插图:贵族们朝见成吉思汗
1940年,一个蒙古牧民的背影。身为游牧民族的代表,蒙古人在文化上与匈奴也有传承
以此为样板,将时间上溯千余年到匈奴的时代,是不是也可以做类似的理解呢?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上述民族全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戎、狄等新的民族称谓,并且还有数以百计的分支存在。这些民族同样也不是空降到中国大地上的,他们必定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