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天才和天才之间-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22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以费伯-费伯出版社自1929年到1990年共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全面呈现出版人和作家之间不为人知的合作细节,他们共同决定了20世纪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杰弗里 · 费伯在 34 岁那年尚无“正经工作”,T.S.艾略特一封自荐信打开了费伯出版社的大门,两人此后并肩作战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塞缪尔·贝克特、石黑一雄和奥尔罕·帕慕克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杰作在诞生过程中发生的诸多趣事,出版业的厮杀博弈、文学圈的趣闻逸事,都在这里。
这本书里的费伯出版社是一位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抵达梦想之地的探险家。所有正在探险路上的人,在那些重要的选择关头,不妨看看它当年是如何抉择的,这本书是前辈探险家留给后来者的“探险日志”。

作者介绍

【英】托比·费伯
作为费伯-费伯出版社创始人之孙,托比·费伯从小读着费伯出版社的新书长大,对出版社的传奇如数家珍。他曾担任费伯出版社的常务董事四年,至今仍是姊妹公司费伯出版社音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已出版两部颇受好评的非虚构作品《天才制琴师:斯特拉迪瓦里》和《珠宝传奇:法贝热彩蛋》。

部分摘录:
从诸多方面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后半段可谓费伯出版社的黄金时期。旗下作家连续两年荣获布克奖,分别是1988年彼得·凯里的《奥斯卡与露辛达》(Oscar and Lucinda)和1989年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随后一年里,费伯出版社成为史上首个“年度出版社”[马修·埃文斯从未在该奖项赞助方《出版新闻》(Publishing News)上花太多精力。他把奖杯送到了哈洛的仓库——一个他很少踏足的地方]。另外,从数学角度看,我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甚至可能是很重要)的现象:1989年,出版社的销量首次打破了弗兰克·莫利在1931年提出的抛物线理论。
但在以下这短短的一章中,读者几乎难以看到这些胜利的迹象。那是因为该时期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伦敦的每一家出版社似乎都在待价而沽,而费伯出版社的成功只是增加了它对潜在竞标者的吸引力而已。许多作家还不相信它能成为一家优秀的平装书出版社;历任销售总监跳槽频率之高也令人震惊。这家出版社每年之所以能够盈利,靠的完全是从《猫》赚到的钱。汤姆·费伯依然是控股公司主席,也是公司的实际拥有者,却时常被各类状况激怒。
因此,这一章旨在向读者还原一种情绪——正是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出版社在1990年没有被出售,而是进行了重组,并使其自身几乎无法再被出售。这一重组的最初目的是让员工能够购买股票,最终也让瓦莱丽·艾略特成了费伯出版社的股东,享有在控股公司的同等待遇。此举实际上意味着费伯家族放弃了向财大气粗的竞争对手出售公司的机会,并从此保护了费伯出版社的独立性。在我看来,这便是咱们的故事自1924年以来一直在构建的圆满结局。
罗伯特·麦克拉姆写给作家玛姬·吉的信 1987.1.23
挂断电话后,我本来给你写了一封长信,但我刚把它撕掉了。因为写的时候我意识到,你和费伯出版社之间其实已不存在任何出版关系。
我喜欢你这个人,欣赏你的作品;我也已经竭尽所能在公司内外推广。但坦率地说,我觉得你并不信任我,以至对我们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我越想越坚信,你若能另择高枝,找另一家自己信得过的出版社及其编辑去合作,或许会更快乐。
……
我将永远为“费伯书目”中拥有过《燃烧的书》和《光年》(Light Years)而自豪。
罗伯特·麦克拉姆写给马修·埃文斯的信 1987.2
现在我终于看出来了,除了艾略特、奥登、庞德、戈尔丁、达雷尔和拉金(还有另外一些杂七杂八的人)以外,1987年的费伯出版社已经完全是一家新公司了。这倒没什么不好,只是我不愿意再接受目前这样的条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指望你我年复一年地打造书目,却除了每月一张微薄的薪水支票以外没有任何股份。过去我是一直想着先留下来,看看能有什么办法;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船已经启航,但要是这艘船本身没有我的股份,我可不想在航行期间傻站在舰桥上。
罗伯特想在公司占有股份的强烈愿望源自那段收购活动如火如荼的时期。联合图书出版公司(Associated Book Publishers)在1985年收购了劳特利奇和基根·保罗出版社;其自身又在1987年6月被国际汤姆森公司(International Thomson)收购。6个月后,联合图书出版公司下属的梅休因出版社又被卖给了章鱼公司,不出所料,这让梅休因出版社旗下最著名的一位作家感到很不安。
马修·埃文斯写给文学经纪人朱迪·戴什的信 1988.2.22
我不太清楚梅休因出版社被接管之后的情况。但有小道消息说,一些作家可能对此事的过程不太满意。我并非要乘人之危,只是想写信告诉你,如果哈罗德·品特[1]希望找一个更稳定的环境来出版他的作品,费伯出版社定会很乐意与他合作!
玛姬·吉写给罗伯特·麦克拉姆的信 1988.3.23
很抱歉这么久才给你回信,但我确实是一头雾水。其实在任何阶段我都没有表示过对整个费伯出版社失去信心。所有的不快都只针对《光年》的平装本在计划确定后又进行的那些重大调整,我是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才决定跟费伯出版社合作平装本的。
讽刺的是,那年夏天,玛姬的丈夫尼克·兰金刚在费伯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本书。离开费伯出版社后,玛姬·吉又出版了9部小说、1本短篇小说集和1本回忆录。
彼得·凯里凭借《奥斯卡与露辛达》获得1988年布克奖。(© Adam Butler/PA ArchivePA/Images)
卡里尔·菲利普斯的新经纪人安东尼·哈伍德写给罗伯特·麦克拉姆的信 1988.5.5
这是卡里尔的小说《高地》(Higher Ground)。我们对这部小说的出版方案已有成熟的想法。期待您的回复。
安东尼·哈伍德写给罗伯特·麦克拉姆的信 1988.5.13
尽管咱们已经谈过了,但我认为最好还是写下来——经过仔细考虑,我们还是不能接受贵社的报价。你也知道,从一开始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小说的出版方案(而不是价格,虽然这点也很重要)。因此,我们只能另觅他处了。
罗伯特·麦克拉姆写给罗杰·斯特劳斯的信 1988.5.13
卡里尔没有接受我们的报价,并打算另找别家。这估计是你预料中的事情,但也请一定告诉我你那边的情况。当然,我们对此感到遗憾,可总觉得他在书送出去之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了。不过,哈罗德·品特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这个损失……
安东尼·哈伍德写给罗伯特·麦克拉姆的信 1988.5.18
写这封信是想让你知道,我们接受了企鹅出版集团旗下的维京出版社对这部小说的报价。你知道,我们一开始就希望由它来做平装书。另外我也应该提一句,他们的出价比费伯出版社要高得多。
玛姬·吉和卡里尔·菲利普斯等作家的离开,再加上费伯出版社局促的财务状况,都凸显出该公司在所谓的“垂直整合战略”(精装书和平装书出版两手抓)上出现的问题。
马修·埃文斯的书面建议 1988.6.14
亟待整改
社里显然仍没有实现从出版中获利的目标。此外,《猫》的全部收益也并未对我们的现金流产生应有的影响…… 现在是时候承认了——过去实行的某些重大变革策略根本不起作用。承认之余便要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以保护费伯出版社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前途。
……
各位不能忘了,1987—1988年修订后的销售预算我们虽然只超了一点点,但与最初的预算相比,仍有近1 000 000英镑的缺口,这对于像费伯出版社这样规模的公司而言相当惊人。
……
我依旧相信,“垂直整合战略”是公司前进的唯一道路。
……
值得注意的是,咱们大多数被收购的竞争对手都是做平装书且质量一般的公司。因此,问题不在于“垂直整合”这一理念,而在于费伯出版社内部的执行情况。
……
咱们社仍然是一家精装书公司,出售软封面的精装书,而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装书出版社”兼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装书出版社”。
……
公司内外已经对费伯出版社作为平装书出版商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这一问题相当严重。裂痕早已经显现——3年前,我们本可以出版毛翔青[2]的作品,但他坚持将精装本与平装本的版权分开;精装本由费伯出版社出版,而平装书则是别人出版。
……
我们刚刚与石黑一雄签订了出版其新小说的合同,他对此相当关注,并与罗伯特和我详细讨论了费伯出版社在平装书出版方面的情况。
……
社里刚刚失去了卡里尔·菲利普斯,他是一位年轻的黑人作家。罗伯特培养了他,并帮他出过2部小说和1本非虚构类作品。
汤姆·费伯撰写的1988年度控股公司主席声明 1988.9
几年来,自从《猫》誉满天下之后,每年春天制订的预算都显示,税前利润超过1 000 000英镑,而透支接近于零。但这些期望从未实现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卖出足够多的书。
……
股东们应该还记得我在1987年11月27日的一份机密书面建议中提到的有关“费伯音乐”的计划。其中包括任命罗宾·博伊尔先生接替米切尔博士担任主席,并成立一家新的“费伯音乐控股公司”(Faber Music Holdings)。博伊尔先生于12月正式加入了费伯音乐公司,与他的同事汤姆·巴斯德先生(兼职)一道。
……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