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流沙河讲庄子-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6) 167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由流沙河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对《庄子》内七篇逐篇择要对照原文进行讲解,既体现了沙老对庄子其人、其书的理解,也渗透着沙老对自己一生风雨的体悟和省思,使原本极具哲学思辨性的《庄子》原文不再抽象难懂,而变得亲切可感,可读性强,富于启示意义。本书也充分体现了沙老讽世忧民的仁者情怀、勇于自嘲的谐趣智慧、随性自适的散淡性情。
作为著名诗人,沙老对《庄子》童心不泯和诗意盎然的一面,往往有妙趣横生的领会,这是多数注解词句、深研哲学的学者难以触达《庄子》的地方。作为一名颇富盛名的文字研究者,沙老对《庄子》篇名结构、“爝火不息”之“爝”、“养生主”之“主”、“指穷于为薪”之“薪”等,又有着解字家所特有的敏锐把握和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流沙河(1931—2019),诗人、作家、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成都。幼习古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立志从文。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留成都做多种劳作,1966年回老家金堂,锯木六年,钉箱六年,劳余攻读古籍。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2019年11月23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8岁。
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近作》《老成都》《文字侦探》《字看我一生》《诗经现场》《流沙河讲诗经》《庄子现代版》等。

部分摘录:
庄周与《庄子》 我们这里要讲的这个人,他如果活到现在的话,应该有两千三百多岁了。很奇怪,一个人他不过活了短短几十年,过了两千三百多年以后,还有人讲他,还有那么多人来听。这中间绝对是有道理的。
庄周这个人,姓庄,字子休。你注意这“子”和“休”两个字的音拼起来就是“周”。从他这个名字,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很可能是庄周生前不为人所知,大家在传说他的名字的时候,有的地方就说那个人名叫“庄周”,另外一些地方的人有另外一种传说,把他的“周”的音分解成了两个音,读出来就是“庄子休”。
他还和孔子、孟子不同。孔子和孟子的名和字在意思上都有相关性。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庄子名周字子休,名和字在意思上却无相关性,这个“子休”很可能是误传。误传的原因是庄子这个人在他有生之年,完全不为人所知。你看战国时代,孟子批判了很多家,批判墨子,批判杨子,批判许行,还批判兵家、纵横家,唯独没有批判庄周。孟子是富有战斗性的,别的家都拿来骂一顿。没有骂到庄周是很奇怪的事情,唯一的解释是孟子根本不知道庄周这个人。孟子和庄周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庄周只比孟子小三岁。庄周生的那一年,是公元前369年,那一年是在东周列国时代,周烈王七年,也是梁惠王元年。梁惠王这个人知名度非常高,《孟子》一开篇就是“孟子见梁惠王”。庄周就是在梁惠王元年出生的。过去都把他当做梁国人,后来发现庄周不是梁国人。庄周确实和梁国的宰相惠施关系非常好,《庄子》书上也写到梁惠王,只是他书上称梁惠王为魏惠王。魏国由于受其他国家的压迫,从山西南部安邑迁都到了大梁以后,才称为梁国。《孟子》书上称梁惠王,其他书上称魏惠王,实际是一个人。孟子见过梁惠王,庄子也见过。庄子见过梁惠王这件事情,写在《庄子·外篇》里,说庄子奉命要去见梁惠王,原因是庄周的朋友惠施当了宰相,惠施在梁惠王面前说了他很多好话,梁惠王说,好,把他喊来。庄周家中非常贫穷,庄周去见梁惠王的时候,“衣大布”,就是夏天只披了一件大布在身上,穿着草鞋,上殿的时候,脚往上一抬,鞋带就断了,赶紧弯下腰把鞋带系好,然后再上去。梁惠王说,难道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就一定是这种贫穷疲惫之相吗?庄周回答说,一个真正有见识的人,生活在昏君乱相之间,哪能不疲惫啊。连他的朋友都骂了,也就没有当到任何官,后来就回去了。但是庄子确实不是梁国人,他是宋国人。
宋国那个时候比梁国弱得多,在列国中间,可以说是自然条件最差,经济程度最低,国力最薄弱的。宋国在山东以西,河南以东,安徽和江苏的西北,这四个省凑在一起,有很小一块交界之地,那个地方就是宋国。这样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由于它的地理条件特别不利。古代农业立国,地理条件主要取决于水利、土壤、天气,宋国那地方地理条件最差,周围国家不要,就把它甩出来了。甩出来的那块地方后来就是宋国。何况宋国和其他国家在开国历史方面也有不同。在商朝亡了以后,留下的大部分老百姓对周朝敌视,周朝称他们为顽民。为什么这些人会顽固呢?其实也很简单,是因为商朝的文化比周朝的要高明得多。我们今天看他们留下的青铜器就知道,实际上武王伐纣,周灭商,是一个落后尚武的朝代,灭亡了一个文化发达的朝代。所以,商朝剩下的那些所谓的顽民,就使周公很头痛。周公干脆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再单独成立一个国家,就把刚才说的土地最贫瘠的那一块给了宋国。同时以此表明周天子是很宽大的,并不是要把亡国奴们连根铲除,消灭干净,相反还会给他们一片土地。在自然条件很差的土地上建立的宋国,自然受到其他国家的歧视,人们称这些宋国人为“殷顽民”。庄周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敌视周朝是在所难免的了。
这一片土地直到两千多年后都还是个包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于宋国的这片土地,也单独划出来成立了一个省,可能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省,名叫平原省,省府在新乡。那个平原省管的那一小块,就是以前的宋国。大家都知道焦裕禄吧,焦裕禄所在的兰考就在当时的宋国,是很贫穷的地方。
庄子生在宋国,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家庭出身,更没有记载他的远古祖先。庄子究竟是从什么样的家境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祖先和后代,是永远无法考证的了。多亏有一个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觉得庄子这个人,一定要把他弄到列传里边去,但是又没有那么大的篇幅,就只好把他附到《老子传》的后面。庄周的传非常短,其中绝大部分材料是从《庄子·外篇》来的,写庄子的活动,比如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请庄子当宰相,庄子不愿意等。司马迁找不到更多的材料了,就从《庄子》书中把这些材料整理出来。宋国有一个小地方名叫蒙,庄子是蒙这个地方的人。庄子想不到,在他死了两千三百多年后,还有人要来争他的出生地。安徽西北部有个蒙城,蒙城酿的酒,打的招牌叫“庄子酒”。其实蒙城与庄子毫无关系。庄子故乡的蒙不在那里,而是在商丘这边,还要偏北,有一个地方叫萧蒙。他是宋国萧蒙那个地方的人。
庄子十五岁时,宋国遭到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桂陵之战中惨败,国势转衰,后来一直没好起来。庄子五十一岁的时候,宋国出了一个宋偃王,残暴得很。国家贫穷落后,本来容易产生暴君。
可以断言,庄周没有当过大官,只当过漆园吏,司马迁给他记载下来了。有人说漆园是一个地名,说至今那里还有个地方叫漆园。但是,漆园这个名字最初不是地名,而是指宋国的国有园林,专门栽植漆树。现在的人很难理解漆在古代有多么重要。在古代漆是战略物资,不但修宫殿、造家具要用漆,所有的战车都要刷漆,而且还要年年刷。不刷漆,刮风下雨,木质便要腐朽,所以必须用漆来保养战车。所有的武器,包括矛杆子、射箭的弓弩,都要上漆。上漆可以防潮湿、防虫蛀。因此,漆这个东西在古代是很值钱的。宋国这一片地方特别穷,没有什么特产,最多的东西是荒山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漆树林,因此要设个管理员去管。庄周就做了一个漆园管理员。庄周一辈子做到最高的官就是漆园吏,后来他的生活很困难,估计他当漆园吏是在青年时代。迄今没有材料证明他是一个奇才,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是学问异常丰富的话,绝对写不出像《庄子》这样的一部书。那么庄子的这些学问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一个推测,就是在他那一个时代,在齐国的首都临淄,有一个城门名叫稷下门,在那里有一个自由论坛,不但齐国大批的思想家、文化人在那里聚会,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人也到那里去,所以后来有“稷下学派”。包括古代很有名的名学家,就是逻辑学家——公孙龙,都曾经在稷下讲过学。很有可能,庄周年轻时在那里读了很多书。他回到宋国,穷了以后,生活困难,就教书。这点要感谢孔夫子。孔夫子比庄周早出生差不多两百年。孔夫子一生最了不起的贡献就是由他开始,有了私人讲学,个人可以办一所学校,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齐国稷下的自由论坛就是这样合法形成的。不说稷下,难以解释庄子那样多学问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庄子的学问是很精的。《庄子》书上所写的有一些东西,我敢说绝对是超前的。《庄子》书上在介绍惠施的学说时,曾经提出一个说法:你知道天下的中央在哪里吗?我敢说,我们今天有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天下之中央在哪里呢?请大家从字面本来意义去理解天下的中央。《庄子》说: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北方的更北方和南方的更南方就是天下之中央。凡是有点儿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到了北极圈的话,夜晚抬头看,就能看见北极星在天顶正中,看见所有的星星不再有东升西落的现象,所有的星星都在天空画各种大大小小的同心圆,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同心圆。天下之中央是地球的北极。同样你到南极圈内,也能看到同样的天象。此种天文观念在《庄子》书上就已经写出来了。那个时代,庄子去过北极和南极吗?何必要去呢。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当他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时候,他自然就能够断定,地球的自转轴所指着的天球上面,就有北天极和南天极,其下就是天下之中央。
庄子自己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知识是怎样来的。我在读他的书的时候,发现他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好像和正文脱离了关系。后来我就想,他是不是有意留下线索,让读者明白他为什么取名“周”。那句话是:“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知北游》)他说了三个字,一个是“周”,一个是“遍”,一个是“咸”。这三个字是一个意思,他解释了他那个“周”,就是全面的意思,这个全面不但是他认为自己在哲学上是全面的,在知识文化上也是全面的。
庄周和孟子本是同代人,孟子比他大三岁,也比他早死三年。庄周活了八十多岁,但是孟子就不知道有庄周这个人,可见庄周在当时完全不为世人所知。那个时代,那些有学问的人,都去周游列国,去找列国的国王,去贩卖自己的那一套统治之术,贩卖自己的哲学和政治理念。孟子也去周游列国。孟子在列国之间走来走去的时候,后车都有二百乘——就是他后头的随员和学生坐的车子都有二百辆。只有庄周是披一块烂麻布,穿一双破草鞋,每天在家中打草鞋过日子。他的生活非常苦。他曾经说过,有一年春荒,他断了炊,没有办法做饭,才想起管理黄河水利的一个朋友,便去找他。庄子找到那个水利官监河侯,跟他说生活困难。监河侯说:哎呀,老同学,我也还有张三李四欠了我的账,等他们把账还给我,我再把钱给你送去。庄周说:我就像一条鱼,落在大路上车轮子压的那个沟沟里头了,只有残留的一点雨水,我都快要干死了。结果你给我这样的回答。你要我等到你哪一天把长江水引来救我,那个时候你哪能找得到我呢,只有到卖干鱼的市场上面去找我了。由此可见他的贫穷。
他带了学生就要讲课,那么我们就回到《庄子》这部书了。这部书有三十三篇,这三十三篇,从魏晋南北朝起,经过唐代以后,历来研究者都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内篇》《外篇》《杂篇》。所谓《内篇》,是指体现庄周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思想的核心部分;所谓《外篇》,是阐述庄周学说的专题部分;所谓《杂篇》,是在《内篇》和《外篇》以外的部分。那么在三十三篇里,《内篇》只有七篇,历来研究者都承认,这是庄周本人写的无疑;而《外篇》和《杂篇》,其中可能有庄周写的,也可能有庄周的学生写的。那么本书讲《庄子》就只讲《内篇》七篇。
《内篇》七篇的篇名,第一篇叫《逍遥游》,第二篇叫《齐物论》,第三篇叫《养生主》,第四篇叫《人间世》,第五篇叫《徳充符》,第六篇叫《大宗师》,第七篇叫《应帝王》。他的这七个题目是很有趣的。一看这七个题目,就能够确定这一定是庄周写的,因为除了这七篇,《外篇》和《杂篇》就没有同句型的题目,《外篇》和《杂篇》二十多篇,都是拿文章开头的几个字来做题目,比如在《外篇》中有一篇叫《秋水》的,文章开头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就取名《秋水》,实际上没有题目。还有一篇叫《马蹄》,文章开头一句就是:“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所以叫《马蹄》,也等于没有题目。唯有《内篇》这七篇是有题目的,而且题目都是三个字。从这儿我们就可以推断,《内篇》绝对是庄子写的。他这“三字”的题目还有点儿怪,比如说《齐物论》,他把“物论”两个字当做一个词,前面是一个动词“齐”,它的结构是“齐—物论”,即“×—××”结构。《养生主》也是“养—生主”,“生主”也是一个词。《人间世》是“人—间世”,很多人读成“人间—世”,这个字不读jiān,读jiàn,就是“介入”,意思是人怎样介入社会。《德充符》是“德—充符”,《大宗师》是“大—宗师”,最后一篇《应帝王》是“应—帝王”。唯有第一篇是《逍遥游》,如果按照后面的结构,应该是“游—逍遥”。我就猜测最初这个题目,可能是叫“游逍遥”,后来在传抄中不知怎么错了。这七篇中也只有这一篇的题目是“××—×”结构的。所谓“游逍遥”也就是“游于逍遥之境”,“逍遥”两个字是叠韵联绵词。所谓叠韵联绵词,就是两个字同一个韵,而且这个词组不可以拆开来讲,不能讲什么是“逍”,什么是“遥”,因为“逍”“遥”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才有意义。《离骚》里边:“聊逍遥以相羊。”“相羊”类同“逍遥”。什么叫双声叠韵?比如“逍遥游”这三个字,“逍遥”是叠韵,韵母都是 ao,“遥游”就是双声,声母都是y。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1)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