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读懂碳中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5) 145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发展目标,并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能耗高,二是煤炭消费占比高,三是单位GDP能源高。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绿色低碳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理念。如何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是本书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书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与来自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和学者合作,涵盖能源、经济、环境、建筑、交通、科技等多行业学术背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政策、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了我国到2050年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的建议。

作者介绍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 2019年年初,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基金和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设立了“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以同时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以及《巴黎协定》下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为指导思想,聚焦《巴黎协定》下更新自主贡献目标以及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相契合的低碳发展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相关国内和国际战略及政策提供技术支撑。课题组包括清华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24所机构,共有120余位专家学者全程参与,历时两年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本书是项目成果的系统总结和呈现。

部分摘录:
国际经济环境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多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贸规则加速变革,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中美经贸摩擦仍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性,给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更大变数。中国既是全球供应链中心,又是世界重要的需求来源地,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变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当前全球正处于二战后第三次格局转换的大调整期,未来30年将是全球新一轮经济格局变革、政治版图塑造以及国际秩序重构全方位深入展开并逐步形成新的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时期,这既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际各种潜在矛盾的凸显期和风险高发期。同时,随着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政治经济,中国因素也正成为影响世界形势变化的重要内生变量,未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也将对全球政治经济的走势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为此,中国应积极把握和顺应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趋利避害,从而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021—205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放缓至2.5%左右,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地球承载能力的限制,未来全球人口增长将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据联合国推算,世界整体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已在2013年达到顶峰,长期人口增长率将急剧下降,再加上劳动成本上升压力增强,最终将影响全球企业的生产率,从供给方面给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2)发展中国家面临转型。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步伐将加快。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但是2020—2050年,这一特征将发生转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将从2014年的峰值34%下降到2030年的32%。储蓄率下降将迫使部分发展中国家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同时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比重将提高。
(3)技术进步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在传统生产要素产出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与技术进步将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20—2050年,伴随受教育程度提高,主要国家的劳动力素质将得到改善。
(4)区域经济增长重心转移。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逐步由欧洲、北美洲向亚洲地区转移,预计在21世纪中期,世界经济的重心将逐步由亚洲向非洲地区转移。
(5)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国际能源署(IEA)《能源技术展望2014》认为,在过去几年里,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全球的可再生能源份额在2011年增长到20%,在2℃情景下,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将达到65%,将实现能源系统脱碳。要实现2050年达到2℃情景的目标,需要44万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抵消超过115万亿美元的燃料节约,从而实现71万亿美元的净节约。
基于以上诸多因素,初步预计,2021—203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4%,2031—205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2.7%。
未来30年将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变化期。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和变化格局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新的机遇,但也会面临并需要克服一些重大困难及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阶段,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与条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市场、资源、国际规则以及金融改革等方面的新需求;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的相互依存不断增强,中国将借“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举措深度融合全球经济。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贸易投资合作需要克服诸多难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将导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转型将使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未知的风险和更趋复杂的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将使“后美国世界”的主角博弈变得更加激烈……这些因素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各种社会矛盾复杂交织也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脆弱性。总体来看,未来30年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叠加交织,对中国的影响将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的根本走向。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