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5) 141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当我们受挫的时候,是否怀疑过自己能不能成功;当我们成功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又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自我实现的渴望激励人们不断去探索高峰、探索人性能到达的境界。
在这本书里,马斯洛深度探讨了自我实现与超越、男性和女性的认知、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协同作用。他颠覆性地提出了超越性动机,带你领悟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现代生活中工作和教育的压力,让人们渐渐失去对于自我实现的自主性,厌烦情绪膨胀,工作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马斯洛所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代表的心理动机,对人类自我实现的意义却远超所有人的想象,是时候把自主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人性能到达的境界,取决于你想到达的境界。

作者介绍

亚伯拉罕·马斯洛
被称为“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伟大心理学家的佼佼者,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并提出了广为人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代表作品《动机与人格》《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部分摘录: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失败 与进行全面讨论相比,我选择仅讨论这个主题的某些特定方面,因为我曾经活跃于这些领域,而且在我看来它们特别重要,却被忽略了。
从现今的观点来看,神经症在医学模式上是一种可描述的病理状态,是一种疾病或病态。但是我们已经学会了以辩证的方式看待它,认为它同时是一种前进的运动,一种朝向健康与完满人性的笨拙探索,在恐惧而不是勇气的庇护下前进。这既涉及未来,也涉及现在。
所有证据(主要是临床证据,但已经有其他种类的研究证据)表明,可以合理地假设每个人,几乎每个新生婴儿都有积极的健康意愿,对成长或实现人类潜力的冲动。但是,我们同时面临一个非常可悲的认识,那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像我们这样身处相对而言地球上最幸运的社会之一,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达到自我认同、完满人性、自我实现。这是我们的最大悖论。我们有实现人性全面发展的冲动。那为什么这种情况不经常发生呢?是什么阻碍了它?
这是我们解决人性问题的新方法,即欣赏人性巨大可能性的同时也对这些可能性很少被实现深感失望。这种态度与“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主义接受一切情况,然后将其视为常态,例如金赛以及如今电视民意测验所采取的做法。从描述性的角度以及从无价值的科学角度来看,常态化或平均化是我们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满意。但我宁愿认为常态是我们与其他人共享的一种疾病,残障或发育迟缓,只因为这是人所共有的,因此没有受到注意。我记得我读本科时用过一本关于变态心理学的旧教科书,那本书很糟糕,但是扉页非常精彩。下半部分是一排婴儿的照片,粉嫩、甜美、天真可爱、令人愉悦,上半部分是地铁上许多乘客的照片,忧郁、灰暗、阴沉酸涩。文字说明很简单:“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要谈论的问题。
我还要提到的是,我一直在做的和在此想做的事情属于研究和准备研究的战略和策略,并试图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所有临床经验和个人主观经验。我们可以以科学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信息,即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使其更加精确,并查看是否确实如此,确认直觉是否正确,等等。为了这一目的,也为了那些对哲学问题感兴趣的人,我简要介绍一些与以下内容相关的理论要点。这是事实与价值之间,是与应该之间,描述与规范之间的传统问题,对于那些自哲学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处理这个问题的哲学家们而言非常可怕,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我想提出一些我的思考,这些思考对我解决这个古老的哲学难题有所帮助,可以说这是进退两难之外的第三个转折点。
融合词 在此我想到的是一个总体结论,部分结论来自格式塔心理学家,部分来自临床和心理治疗经验。应用苏格拉底的方式,事实通常指向一个方向,即矢量。事实不像薄煎饼那样只是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路标,告诉你该做什么,并提出建议,把你推向一个方向,而不是其他方向。他们“提出要求”,他们有需求的性格,甚至有像科勒(1)所说的“必需性”。我经常觉得,只要我们了解得足够多,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者更好地知道该做什么;足够的知识通常可以解决问题,当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时,它通常会在道德伦理层面为我们提供帮助。例如,我们在治疗方面的共同经验是,随着人们越来越有意识地“知道”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主。
我认为有些事实和词语本身同时具有规范性和描述性。我暂且称它们为“融合词”,表示事实与价值的融合,除此以外我要说的应该被理解为解决“是”和“应该”问题的努力的一部分。
我认为每个人都在从事此类工作中得到了发展,包括我自己。从一开始就用一种坦率的规范方式说话,询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健康的?我以前的哲学教授仍然对我很关心,我也仍然对他很尊重,他偶尔写信给我,表达自己的担忧并提出温和的责备,因为我以一种傲慢的方式来对待这些旧哲学。他这样问道:“你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吗?这个问题背后有两千多年的思想,而你却轻松而随意地滑过这薄冰。”我记得我曾经回信试图解释自己,说这类事情的确是一种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是研究的一部分,即尽可能迅速地克服哲学难题。我记得曾经写信给他说,就哲学问题而言,从一个促进知识发展的战略层面考虑,我的态度必须是“坚定的天真”。我想这就是我们如今的现状。我觉得谈论正常和健康以及什么是好与坏是一种启发式的尝试,现在这种讨论却常常很武断。我做过一项关于优秀画作和不佳画作的研究,在脚注中我直接写道:“此处的优秀画定义为我喜欢的画作。”问题是,如果我能够跳到这一结论,那么或许可以证明这策略并不糟糕。在研究健康者、自我实现者的特点等方面,已经从公开的规范性和坦率的个体性逐步迈向越来越具有描述性以及客观性的词汇,直到出现了自我实现的标准化测试。现在,自我实现可以在操作上定义,就像过去对智力的定义一样,即用测试来衡量自我实现。它与各种外部变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不断增加其他相关的含义。因此我觉得从“坚定的天真”出发是合理的,我得以直观、直接、亲自看到的大部分内容现在都已得到了数字、表格和曲线的证实。
完满人性 现在,我们想进一步探讨“完满人性”这一融合词,与自我实现相比,这个概念更具描述性和客观性,但保留了我们所需的规范性。因此我希望从直观的推断法开始,朝着越来越确定、越来越可靠、越来越得到外部验证的方向发展,这反过来又意味着该概念的科学和理论实用性越来越强。我在罗伯特·哈特曼的价值论著作中获取了这种思维方式,他将“善”定义为对象满足其定义或概念的程度。这让我想到,为了研究目的,人性的概念可以被制定为定量概念,例如,可以以抽象分类的方式定义完满人性,也就是说,完满人性是一种抽象的能力,一种合乎语法的语言的能力,一种爱的能力,一种价值观的能力,一种超越自我的能力,等等。如果我们愿意,甚至可以将完整的分类制成清单。这个想法也许会引起惊异,但如果只是为从事研究的科学家提供理论上的观点,会帮助很大。即该概念可描述、可量化,并且也可以具有规范性,换句话说,这个人比那个人更接近完满人性。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人比那个人更人性化。这是一个融合词,其含义我已经在上文中做了说明。实际上,它是客观的描述,因为它与我的愿望和品味、我的性格、我的神经症无关。比起被排除在心理健康的概念之外,我无意识的愿望、恐惧、焦虑或希望与从心理健康的概念中排除相比,更容易被排除在完满人性之外。
如果你曾经了解过心理健康的概念,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健康或正常的概念,你会发现有巨大的力量推动你把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到自我描述中,例如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你认为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等等。这种力量是种巨大的诱惑,你必须一直与之斗争。从中你会发现,虽然这种努力帮我们尽可能保持客观,但过程非常困难。即使那样,你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陷入抽样误差?在你根据个人判断和问题选择调查对象之后,发生这种抽样误差的可能性比你根据非个人标准进行选择的可能性更大。
显然,融合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超越了纯粹的规范词,同时也避免了人们认为科学只能是无价值的、非规范性的、非人类的观念陷阱。融合的概念和词语使我们能够以其现象学和经验作为开端,参与科学和知识的正常发展,走向更可靠、更有效、更自信、更准确、与他人做出更多分享并得到认同的方向。
其他明显的融合词,例如成熟的、进化的、发展的、发育不良的、残废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优雅的、笨拙的等,还有许多规范性和描述性融合不明显的词语。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将融合词视为范式,认为它们是正常的、平常的和中心的词汇,并将更纯粹的描述性词汇和更纯粹的规范性词汇视为边缘和例外。我相信这将成为新人本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而这种世界观现在正迅速成为结构化形式(2)。
正如我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概念过于外在,无法充分说明意识的性质、内在或主观的能力。例如,欣赏音乐,冥想与沉思,品味味道,对自己的内在声音敏感等。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融洽相处可能与社交能力或现实能力一样重要。
但是,从理论优雅性和研究策略的角度来看,更为重要的是,与构成人类概念的一系列能力相比,这些概念具备较少的客观性和可量化性。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我认为这些模式都不与医学模式冲突,无须将它们彼此分开。医学上的疾病缩短了人类的生命,因此也属于人性程度从高到低的连续体。当然,尽管医学上的疾病概念是必需的(对于肿瘤、细菌侵入、溃疡等而言),但当然也是不够充分的(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而言)。
人性萎缩 使用“完满人性”而不是“心理健康”的结果之一是相应地或并行地使用“人性萎缩”而不是“神经症”。这是一个完全过时的词。这里的关键概念是人的能力,能力的丧失或尚未实现,显然这也是一个程度和数量的问题。而且,它更容易从外部观察,更接近行为的,当然使其比焦虑、强迫或压抑等更加容易进行研究。同时,它也将所有标准的精神疾病,所有因贫穷、剥削、教育不当、奴役等而产生的发育迟缓、残疾和压抑,以及新的价值病理、存在障碍、性格障碍等置于同一连续体中。它很好地处理了由于吸毒、精神病、专制主义、犯罪和其他类别引起的萎缩,这种萎缩并不是由脑瘤等医学意义上的疾病而引起的。
这是远离医学模式的根本性举措,这是早该采取的措施。严格来说,神经症是指神经疾病,这是我们今天不可以做的遗物。此外,使用“心理疾病”标签可将神经症与溃疡、病变、细菌入侵、骨折或肿瘤置于同一个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非常了解,最好设想神经官能症与精神障碍有关,和失去意义,对人生目标的怀疑,失去的爱的悲伤和愤怒,对未来的绝望,对自己的厌恶,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浪费有关。
这些都是脱离完整人性的。它们是人的可能性的丧失,是曾经有的,也许还会有的可能性的丧失。物理和化学的保健预防方法在精神病学这个领域肯定会有用处,但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哲学、公理学和家庭的决定因素相比,简直毫无价值。
主观生物学 从心理到哲学,再到教育到精神的转换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优势。
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鼓励对生物和体质基础的正确理解。在任何有关统一性、真实自我、成长、发现疗法、完满人性或人性萎缩,自我超越或相关问题的讨论中,都一定会涉及潜在的生物和体质基础因素。简言之,我相信帮助一个人向完满人性迈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以及其他事情)。这项任务的重要部分是,作为一个物种的成员,他要从生物学上、性情上、体质上去了解自身的能力、愿望、需求以及他的使命,他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坦率地说,这种意识的绝对必要条件是一种关于自身内在生物学的现象学的认识,我称其为“似本能”,是关于人的动物性和种性的认识。这当然是心理分析试图要做到的事,即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冲动、需求、紧张、沮丧、爱好、焦虑。霍尼对真实自我和伪自我的区分也是如此。这难道不是对真实身份的主观区分吗?如果一个人首先不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构造、自己的功能、自己的物种身份,那他又算是什么呢?作为理论家,我非常高兴能够将弗洛伊德、戈德斯坦、谢尔顿、霍尼、卡特尔、弗兰克尔、梅、罗格斯、默里等人的观点做出完美融合。也许斯金纳也能融入这个多元化的观点之中,因为我认为他为人类受试对象所开出的“内在强化因素”清单可能与我提出的“似本能基本需求和超越性需求层次结构”非常相似!
我相信,即使在个人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有可能贯彻这一范式,甚至能超越个性水平。我相信,我已经证明了接受一个人的最高价值的似本能特性,即所谓精神生活或哲学生活的似本能特性。甚至这种个人发现的价值论也可以归入个人似本能的现象学或“主观生物学”或“经验生物学”或诸如此类的范畴。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