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从零开始写故事-电子书下载

学习教育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44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换都说写作开头难。 其实不对。 准确来说,写作是一件开头难、中间难、结束也难的事。
愿意投入这样一件难事的你,一定有着对于写故事的极大热爱吧!
本书正是擦亮你写作技能的绝佳工具。从确定主题、收集资料、突破采访,到文章布局、篇幅管理,作者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和观察,不谈艰深理论,只传授写作的实务技巧,举出大量的实例,一层层给你剥开特稿写作的秘密。
在电子书的附录部分,特别为你献上作者的两篇精彩特稿,并精心列出值得一读的 28 篇特稿,跟随作者的推荐语,带着读罢全书的思考,重读这些精彩绝伦的作品, 你一定能带着新的视角去感受,并获得新鲜领悟!
本书特色
1. 一边看故事,一边学写作 大量丰富案例,带你捕捉文章看点,掌握作者思路,一步步为你拆解优秀的特稿是如何成形! 2. 环节清晰、零门槛、立马就能用 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观察总结出的实务指南,浅显的文字说明,让你立马就能对照着用起来! 3. 适合想要拥有非虚构写作能力的你 不论是在校学生、新闻写作初学者,还是进阶媒体人,统统没问题!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叶伟民,资深媒体人,非虚构写作者,曾任 ZAKER 总编辑,《南方周末》特稿编辑、记者,新华社记者等。同时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特约业界讲师,以及「广东省数字出版专家库专家」。有《伊力亚的归途》、《父亲的 66 号公路》、《走出永盛监狱》等作品。

部分摘录:
任何领域都能诞生好题材 
和突发新闻等「硬题材」不同,特稿的题材涉猎面极广,可以说任何领域都是特稿题材的诞生地。建立日常积累和挖掘题材的习惯非常重要。 
1. 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是保证足够的信息获取的基础手段,但不仅限于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的阅读。它们只提供最表层的资讯来源,你看到了人家也看到了,甚至已经做了,创新空间不多。更多富矿隐藏在一些非市场化或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中。 
例如,你是跑医药、环保、汽车或法治的,那些行业的出版物、通讯、期刊、报告以及政府机关、警方、法院发布的消息,都是很重要的新闻来源。虽然它们翻起来可能并不是那么有趣,但却暗藏着更多的独家线索。 
我的一篇科学特稿《再见萤火虫》 就是从会议新闻里发掘出来的。当时我看到一则在天津举办的会议信息,300 来字的豆腐块,里面写到时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的付新华,他是中国唯一一个研究萤火虫的博士。他一直坚守在这个「冷门」的学科,靠一人之力呼吁关注中国萤火虫的生存危机。 
他当时在会上提出来,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中国某些种类的萤火虫将迎来灭绝的命运。我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特稿题材,一边是乡愁和童年回忆的消退,一边是唐吉坷德般的孤战,组成了一个情感充沛、背景辽阔、冲突强烈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从细微处觅得珍珠的例子。 
2. 社交 
社交不但是新闻记者也是所有写作者该用的基础能力。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遇到复杂棘手的问题,最高效的方法不是查资料或翻书,而是请教这个行业最专业的人。如果我们能建立并维护好一个专家库,将拥有数量可观的智囊和最聪明的脑袋,解决从选题、采访对象到咨询等众多问题,从而直接拓展了你的「脑容量」。 
社交不等同采访,而是请教、聊天,更像朋友间平等、轻松的相处,不要自带职业病而给对方造成压力。首先,你要建立关系网和消息渠道,多参加一些会议和聚会,充实你的人脉清单;其次,要周期性维护这些关系。 
我见过一位同行,以调查报道见长。他的大杀器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厚电话本,每隔一段时间就逐个联系一遍,或电话,或短信(那时候还没微信)。一来人家不会觉得很打扰,二来保持存在感,三也「搜刮」了一遍潜在选题。这个方法在传统新闻时代很有用,看似很笨,但往往最有效。 
现在就更方便了,互动方法也更多元。例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所衍生的点赞和留言,骚扰度更低,互动效果更好。而消息人士和资源人士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动态,也可能蕴藏有价值的选题和观点,可跟进深挖。 
2003 年普利策特稿奖作品《恩里克的旅程》就是一次社交产物。记者索尼亚有一次在厨房与她的洪都拉斯钟点工闲聊,意外得知这个中美洲偷渡客的「野兽之旅」。这位钟点工留在家乡的孩子也在其中,他们没有一刻不在梦想团聚。索尼亚沿着线索,经过两年的采写,完成这篇三万多字的经典作品。 
3. 随时随地记录 
记录不仅仅只在采访中,还应随时随地进行,一是记录线索,二是记录灵感。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平时有很多想法,写的时候却一片空白?」这就是平时没有注意留存和积累的结果。 
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在这一工作习惯上对我启发最大的不是同行或公众人物,而是一名房产中介。几年前我买房,手机被房产中介攻占。他们太烦了,没时没晌地打电话,我只好一一将他们拉黑。一个小伙子则是例外,除了联系间隔拿捏到位,还记住我不经意提到的小细节,每一次推荐的房子都更接近我的心意。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他的工作笔记,他给每个客户都详细建档,包括每次聊天的记录、客户的心情、新的想法和需求等,看完我只有一个感觉:他比我还了解自己。 
这种方式相当于「零存整取」。碰上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成熟、立即可以操作的好选题是小概率事件。大多选题都是需要「养」的,它可能过上三个月、半年才是最佳的报道时机。给每一个潜在选题建一个档案,建一个时间轴,记录最新进展,定期回顾并评估启动时间,将让你的工作井然有序,后期启动时也因此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