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艺术的故事(共12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33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系列是大型艺术类普及丛书“艺术的故事”,包括明四家传(唐寅、沈周、文徵明、仇英)、徐渭传、八大山人传、扬州八怪传、石涛传、毕加索传、梵高传、达利传、文艺复兴三杰传(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本系列的写作,都是将人物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融,将人物的成长、创作风格的演变与他所处的环境相结合,在写人物的同时也是写社会生活,极为难得。本系列图文结合,收入传主传世画作,配图与其生命历程相对照,令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作者介绍

段红伟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古代文学撰述与教育工作多年。主要著作有《在淡泊宁静中绽放:沈周传》,译著《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合译)。 林家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创始人、苏州 市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美术史、吴门画派研究四十余载。先后出版吴派 研究、艺术鉴赏、人物传记、词文精粹等专业著作二十多部。著作《民国商业美术史》 为第三届 AAC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 的“2009 年度中国最佳舴捇￾￿捏￿￿￿￿
卢寿荣 笔名卢小雅,闽籍客家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著有《镜中流年》,另著译出版《中国新诗》《名刹》《八仙》《在喧嚣世界里持守匠心:仇英传》《思维技巧》等十余种书籍。 王进 资深媒体人。以明代文学为研究方向。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 毕业后辗转就职于东方早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编作品屡获“中国新闻奖”等传媒奖项。
周时奋,浙江宁波人。作家、画家,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曾读书、种田、教书、当兵,退役后做过曲艺队琴师,展览馆美工、摄影,剧团舞美、灯光、音响师。历任剧团团长、电视台台长、报社总编、地方志主编、文化行政官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屋檐听雨》《一半秋山带夕阳》《随风飘散》,小说《半边莲•淡蓝色的小花》,传记文学《用太阳的颜色孤独燃烧:梵高传》《给世界一个白眼:八大山人传》等。 程波 ,男,1976年出生。1993年入复旦大学学习,2003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毕业。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电影的探索策略研究》、《世界电影地图》(三卷本)、《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西风破-西方美学讲读》、《西方美的历程》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小说百余万字,2003年起从事剧本创作,著有影视剧本若干,策划监制多部影视剧,网剧,微电影。

部分摘录:
正统六年(1441),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十五岁的沈周来到南京,他是代替父亲作为粮长来听宣的。对于沈恒来说,十年的粮长之任将他折磨得心力交瘁,即使顾虑到儿子年龄还小,也不愿自己再做这些事情了。对于沈周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独自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虽然父亲也托本县其他粮长多多关照,然而在他的心中,既充溢着兴奋,又有隐隐的担心。
所谓听宣,就是粮长每年秋季到京城面听宣谕,领取勘合(古代一种两联单式的符契文件,骑缝加盖官府印信,使用时撕剪下来,双方各执一半,供日后校勘对合之用)后,再回乡催办秋粮。明朝自永乐帝迁都后实行的是两都制,北京和南京都是都城,都有一套中央政府机构,南直隶的粮长每年都是到南京户部听宣。
这一年的户部主事是崔恭,一位雅尚文学的官员,沈周在家里就听说过了。当沈周在南京城里住下,等待宣谕的日子里,他忽然兴起了献诗的念头。少年沈周对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他希望在熟悉自己的人之外得到肯定,并非出于客气和爱屋及乌的那种肯定。于是他精心写了一首百韵诗,来到崔恭的宅第外求见。崔宅的仆人自然不会放这样一个无名的年轻人进去。不能面见崔恭,只好请仆人转呈。诗稿呈上去了,沈周却不安起来:这位崔大人对自己的诗会做何评价?对自己献诗的行为会有何看法?会不会给他留下年少轻狂、自以为是的印象?毕竟自己只是布衣,并且是作为粮长来的。
听宣的日子到了,崔恭并未派人来召见他,这让沈周有些失望。也许崔恭遇到想得他赏识的青年文人太多了,献诗邀名的事也习惯了。沈周略微带些忐忑的心情,随着各地粮长走进户部的衙门。他看到一位官员坐在大堂上,很儒雅的样子,应该是户部主事崔恭。他没想到崔恭也在人群中注意到了他。沈周这天的穿着是寻常的青衫方巾,文质彬彬,但在一群绸衣绣袍中间,反倒显得卓尔不群。而且沈周的容貌确实俊逸,眉目清秀,风格洁修,崔恭一见就先有了几分喜爱。他把沈周叫到人群前面,问:
“前日送百韵诗之人,就是你了?真是你自己所作?”
沈周听到这样一问,立刻放心了。原来崔大人只是怀疑自己没有写出这样作品的能力。他躬身称是。“那你可敢让本官当面一试?”
“请大人出题。”
崔恭点点头,说:“刚才见到你,忽然想出一上联,你来对出下联吧:书生粮长,打粮长不打书生。”
沈周脱口对出:“父母大人,敬大人如敬父母。”
崔大人不由莞尔一笑,说:“这个对子让你讨巧了,我再出一题。南京有凤台山,当年李太白游历到此,写下《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你可读过?”
沈周答是,朗声背诵:“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崔恭说:“李太白才情超迈,自是后人不能及万一,但也不妨同题同作,你能否现在写一首《凤凰台歌》?”
“晚生愿勉力一试。”
沈周的自信让崔恭惊讶,也让堂上两厢站立的众粮长惊讶。有人暗暗摇头,为沈周捏一把汗;有人很不耐烦——本来听宣就是程式性的,只要领了勘合就可以回家了,哪想到这位崔大人来了雅兴,不知还要拖多久;也有人在心里幸灾乐祸,等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七步不能成诗,出乖露丑。
衙役抬来一张书案,放在厅堂中央,案上摆好了笔墨纸砚。沈周稳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在手,略作沉吟,挥毫疾书,文不加点,顷刻而就。崔恭原以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写出就已不错,不料一读之下,竟词采斐然,不由拍案赞赏:“君真王子安(王勃)才也!”他望望垂手站立的沈周,说:“不想你小小年纪,才高如斯,本官有意奖赏,你想要什么?”
沈周躬身说:“晚生不知天高地厚,大人若能开恩免去家父粮长之役,晚生感激涕零。”
崔恭点头,说:“孝心可嘉,本官应允。”
沈周大喜,施礼答谢。
崔恭起身走到沈周面前,牵起沈周的手:“小友有此高才,已属难得,少年高才而毫无骄矜之色,更为难中之难。假以时日,蟾宫折桂,当不作第二人想也。”
沈周大窘:“大人谬奖,晚生惶恐。”
当沈周踏上返家的路程,乘船沿长江而下时,心情是十分愉悦的。能获得崔大人奖赏,怎么也算得上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父亲也终于免去粮长之役,从此不必早出晚归去征粮,也不必霜行露宿去送粮,更不必为征不够粮租而垫赔,他从此可以心无余虑地饮酒作画、登临赋诗了。至于崔大人最后鼓励进取功名的话语,倒是沈周此前不曾考虑过的。沈氏以隐逸为家风,虽然很注重对沈周的教育,但并不是以科举及第为目标的。他跟随陈孟贤先生读书,所学也是以诗文词韵为主。如果想去考个功名,必须要学试帖、制艺,特别是真要考进士、中状元的话,不在八股文里摸爬滚打是不行的,那又太枯燥无趣了。但是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对于任何一名读书少年来说,也还是有诱惑力的。
沈周走到船头,迎着萧萧江风,飘飘白云,望着湛湛天宇,滔滔江水,心中忽然涌起“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不枉此生呢?像崔大人这样,居庙堂之上,夙昔国事,史册留名;还是像祖父、伯父和父亲那样处江湖之远,流连山水,悠游自适?
沈周并不急于探求答案,现在也不必得出答案。他遥望水天之际,只感到无比惬意。从苏州往南京的途中,因为人生中第一次远行的那种忐忑,他不曾注意沿途的风景,现在要回家了,而且是带着意外的惊喜,似乎这碧涛两岸的青山也格外亲切起来。沈周的神思在这秀美的风景中飞翔,他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愉悦的感觉。
沈周返身走进舱中,他想写诗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诗很快便写了出来,但总感觉并不能确切传达刚才的感觉。事实上,和前人赞美大自然的灵动诗句相比,沈周觉得自己的诗太笨拙生涩了。他有些泄气,而舱外的风光仍在眼前闪现,语言不足以描述,更不足以表达神思在其中飞翔的感觉。
沈周的心中忽然生起一个念头:如果能够画下来,把触动自己的最优美、最微妙之处都直接呈现于笔端,岂不是更好?
他虽不曾学过绘画,但毕竟出生于绘画世家,祖父、伯父和父亲都擅长丹青绘事,他们作画时,沈周常常在旁侍奉笔墨,潜移默化中,他很自然地在闭目遐思中,把刚才满目的青山碧涛组织成一幅幅画面。
家里已经得知了消息,日日计算行程,等着沈周归来。最高兴的当然是沈恒了:儿子在外扬名也罢了,帮他摆脱了粮长一职的困扰才着实让他痛快。沈周到家时,在家中等着欢迎他的,除了父母,还有伯父沈贞和伯父、父亲的一位朋友刘珏,是沈周早就熟识的。沈周一一拜见了众位长辈,又和小弟沈召及几位妹妹见过,众人在客厅中坐下,听沈周讲述这次南京之行。在长辈面前,沈周不敢有丝毫得色,用很平实的语气叙述了自己如何向崔大人上百韵诗,崔大人如何惊疑不信,如何面试,自己又如何当场赋《凤凰台歌》。沈贞、沈恒均微笑不语,刘珏却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一边听一边感叹。沈周说完,刘珏击掌说:“启南名动金陵,亦是我吴中士林一大佳话。我来赠你一首诗。”说着让沈恒家中仆人准备笔墨。沈恒笑道:“廷美兄不要宠坏他了。”
刘珏不以为意,提笔挥毫,众人围拢过来,只见是一篇七律:
慷慨襟怀俊逸才,壮游初上凤凰台。
金陵歌舞无心恋,一夜庭闱入梦来。
木叶暗随秋露下,江帆寒逐暮朝开。
清时莫道功名晚,桃李公门次第栽。
刘珏虽和沈家交往密切,与沈贞、沈恒是多年知交,但他不像二人那样绝意仕途,三年前他已考中举人,现在写了这首诗,尾联“清时莫道功名晚,桃李公门次第栽”,显然是希望沈周能考举人、中进士,而这有悖于沈家家风。所以沈贞看完后说:“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借《世说新语》中的话和他开玩笑。大家一笑而散。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