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4) 119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是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查尔斯·哈丁·费尔斯的代表作品,系统地解读了斯图亚特王朝政治、宗教制度及对外战争与清教徒革命爆发的必然关系,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清教徒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期间扮演的重要角色,英格兰大内战中王党军与议会军之间的历次战役,斯图亚特王朝覆亡、查理一世被处死与清教徒统治在英格兰确立的现实逻辑,奥利弗•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时期英格兰的内政与外交,以及奥利弗•克伦威尔对英格兰国运、民族运走向的巨大影响。

作者介绍

查尔斯·哈丁·费尔斯,英国历史学家,斯坦霍普奖得主,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主攻英格兰内战和英联邦时期的历史,其作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部分摘录:
当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在前方与以查理一世名义召集起来的军队作战时,议会又一次与查理一世展开谈判。尽管议会于1648年1月17日通过了“不发表任何讲话”的投票,但1648年4月还没结束,两院就计划重启谈判。伦敦一次次传来请愿书,要求与查理一世签订私人条约。上议院响应了这一要求。当詹姆斯·汉密尔顿公爵和苏格兰人入侵英格兰时,上议院强烈要求讲和,拒绝与下议院联合宣布入侵者为敌人。下议院则谨慎许多,他们坚持认为查理一世应该在签约谈判前接受某些初步条款,并拒绝让查理一世来伦敦签约。最后两院做出让步,达成一致。1648年8月1日,双方同意在怀特岛与查理一世签订私人条约。1648年9月8日,在奥利弗·克伦威尔进入苏格兰前的几天,议会专员在纽波特与查理一世会面。查理一世同意废除之前针对议会的声明,并承认议会发动战争是“公正合法的防御”,承诺在三年内建立长老会制度,随后再建立有限的主教制度。他甚至提出要交出民兵团二十年的控制权,并以议会认为最好的方式解决爱尔兰问题。虽然对于这些让步是否足以成为持久和平的基础,现代历史学家与当时的政治家看法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查理一世的这些让步并非出自真心。查理一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为了自由地与您在一起,我今天做出的巨大让步——教会、民兵和爱尔兰——仅仅是为了脱身……我唯一的希望是,现在他们相信我不敢再拒绝他们了,这样就不会对我严加看管了。”长老派领袖们争论不休,希望长老会获得永久地位,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查理一世是否会受任何条约的束缚。
与此同时,一种危险的躁动正在军队中蔓延。长老派和保王派达成的协议让独立派军队惶恐不安。条约带来的结果首先将是全面解散军队。士兵们都在做最坏的猜测:几个先令就将他们解散了,后续欠饷得不到保障,战争期间的行为也得不到豁免。如果为议会而战的非教会派曾经期望议会允许信仰自由,那么1648年5月通过的反异教和亵渎神明法案就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在主教制度和长老会制度中,无论谁占上风,只要他们一放下武器,宗教宽容就到此结束。此外,士兵们坚信正在讨论的条约没有保障国家的政治自由。一旦国王的权威恢复,查理一世就会通过武力或阴谋的方式摆脱条约强加的限制,重新建立专制主义制度,而这一制度是经过六年的浴血奋战才推翻的。战争的重新爆发加深了士兵们对查理一世的不信任和敌意。如果第一次内战归咎于查理一世的邪恶谋士,第二次内战的责任则落在了查理一世自己身上。军官们说,正是在查理一世的鼓动下,失败的敌人重新拿起武器,老战友背叛原则,外国军队入侵英格兰。在各自奔赴战场前,士兵们在温莎举行了一次大型祷告会,发誓要向查理一世追究一切责任。其中有人写道:“我们已经达成明确的决议,如果耶和华使我们平安归来,我们有责任让那个叫查理·斯图亚特的刽子手血债血偿,为他造成的巨大伤害付出代价。他背叛了主,背叛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他们同样下定决心要惩罚查理一世的帮凶。第一次内战结束时,军队表现出比议会更仁慈的一面,但第二次内战使军队变得凶猛无情,睚眦必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处决了在科尔切斯特抓获的保王派领袖查尔斯·卢卡斯爵士和乔治·莱尔爵士,“部分是为了报复他们造成的无辜流血事件”。这表明军队的性情发生了变化。
奥利弗·克伦威尔对第二次内战的始作俑者怀有同样的报复心。在接手彭布罗克时,他将某些人排除在投降条款之外,留待将来惩罚。奥利弗·克伦威尔在给议会的信中写道:
这些被排除在外的人,他们曾经为议会正义的事业服务,如今却背叛了信仰。我宁可豁免那些一直效忠查理一世的人,也不愿意豁免他们。因为他们犯了双重的罪恶:他们沐浴圣光却内心邪恶,辜负了上帝的启示,也辜负了他们曾经参与的光辉事业。
奥利弗·克伦威尔对煽动苏格兰入侵的英格兰人同样感到愤怒。他说:
这种背叛比以往的任何背叛都更令人震惊。此前的争端是让部分英格兰人凌驾于其他英格兰人之上,而这次背叛是让我们做别国的奴隶。他们在今年夏天所犯下的罪行是第一次内战中所犯罪行的两倍,是上帝见证下的同样罪孽的重复。
奥利弗·克伦威尔从普雷斯顿的胜利中得到的教训是,议会应该保护各个派别中热爱和平的基督教教徒,不管他们持什么信仰,同时惩罚各阶层扰乱和平的人。他告诉议会:
鼓起勇气,执行上帝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你们的行政目标,为这片土地寻求和平和福祉。宽容那些热爱和平的人,消灭那些给国家制造麻烦的人。你们如果勇往直前,主必赐福于你们,好人必支持你。你们虽树立了敌人,上帝必赐你们荣耀,国家也因你们得福。
从苏格兰回来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发现议会正准备扶持查理一世重回王位,只准备驱逐十几个保王派领导人。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军队中的兵团向各自的将军提交了反对条约的请愿书,要求惩罚战争的始作俑者。奥利弗·克伦威尔名下的部队也纷纷效仿,向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递交请愿书,奥利弗·克伦威尔表示完全赞同手下士兵的行为。他写道:
Figure-0148-0189 处决查尔斯·卢卡斯爵士
Figure-0148-0190 处决乔治·莱尔爵士
我在军官们身上发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观念……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所遭受的痛苦,他们都抱有极大的热情,要秉公行事,惩治一切罪人。我发自内心地支持他们。我真诚地相信,这是上帝的意旨。
1648年11月20日,南方军队向议会提交《抗议宣言》,要求放弃谈判,惩罚查理一世,并称他是“我们所有麻烦的最大制造者”。奥利弗·克伦威尔赞同这一宣言,他告诉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宣言里一片忠心,倡议者都是正直之士。”奥利弗·克伦威尔认为,最好等到条约缔结后再提出抗议,但既然现在已经提出抗议,他就准备全力支持。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看来,《纽波特条约》是对查理一世的彻底屈服。奥利弗·克伦威尔后来说:“议会就要将我们所争取的一切都交还给查理一世,而我们所有的保障将因此成为一张废纸。”没有人比奥利弗·克伦威尔更清楚,仅靠抗议是阻止不了议会的,因此他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在给朋友罗伯特·哈蒙德的信中,奥利弗·克伦威尔充分阐述了使用武力的正当理由,试图说服罗伯特·哈蒙德摆脱顾虑。
人民的安全不是最高法律吗?这个条约会毁掉战争让我们获得的一切,甚至会让生活变得比战前的情况更糟,这不是确定无疑的吗?如果反抗权威合法,那么反对议会不是和反对查理一世一样合法吗?
奥利弗·克伦威尔敦促道:
你想一想,这支军队是否是上帝基于上述理由召唤来对抗查理一世的合法力量?正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军队才具备力量,才能支持任何追求这些共同目标的权威。因为军队抗议的合法性并非来自外在权威机构的召集,而是因为它本身就合法。
这些只是“世俗的推理”,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论点。“让我们看看天意,必然会有什么启示。一系列天意紧密相连,反复预示,清晰可见。”
上帝赐予的胜利不能以这样一个“虚伪的毁灭性协议”而告终,因为这牺牲了上帝的事业和子民。“用心想想,天意会是这样的结局吗?”军队阻止条约的决心也是上帝的旨意。“你想想,天意怎么会如此弃上帝子民的心意于不顾吗?我们相信,上帝让我们如此思考,如此行动,必然也会与我们同在。”他们面临的困难很多,敌人也不少,并且“有着统一的名字、头衔和权力”,然而,他们毫不畏惧:“我们只愿意敬畏上帝。我们没有违背上帝的旨意。”
简单来说,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观点是,军队的胜利和虔诚信徒的信仰完全证明了上帝意志的存在,理所当然应该被当作一种义务去遵守。这个推理非常危险,而世俗和政治动机与宗教热情的高度吻合也同样危险。类似的观点不仅可以证明军队的临时干预是正当的,还可以证明军队对英格兰政府的长期掌控是正当的。务实的理性和保守的性格阻止了奥利弗·克伦威尔将这个理论推向极端。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旦狂热主义的逻辑成立,就不会有所顾忌。
议会无视军队的抗议,继续进行谈判。军队决定使用武力。1648年12月1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派来的军官在纽波特抓获查理一世,并将他转移到汉普郡的赫斯特城堡。1648年12月2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率领部队占领了伦敦。下议院没有被吓倒,以一百二十九票对八十三票通过表决,认为查理一世的答复是解决王国问题的基础。当天晚上,军队指挥官和议会少数派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在向伦敦挺进的路上,军官们已经宣布要解散长期议会的意向,并且计划在新议会开会之前由忠实的少数派组成临时政府。但现在,为了满足议会中同盟的意愿,他们决定将长老会多数派驱逐出下议院,而让独立派少数党拥有议会的名义和权力。为此,1648年12月6日,托马斯·普赖德上校和一群火枪手包围下议院的大门,抓捕了试图闯入的议员,并用武力将其他议员赶了回去。这样的行动持续到1648年12月7日,最终有四十五名议员被捕,另有九十六名议员被驱逐。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