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2021年度畅销历史精选集(套装13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51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豆瓣9.4!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白金典藏版!简体横排,一字不删,精编精校中国中古史研究里程碑式杰作!呈现数百年来宏大的历史布局打破旧史学框架的新史学著作!
⭐《大隋兴衰四十年》(全4册)
隋唐史学者蒙曼成名作!被毁誉争议千年的大隋王朝,写尽令人窒息的38年兴亡权斗史!颠覆性解读隋文帝、隋炀帝!
⭐《武则天》
豆瓣8.2分!隋唐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蒙曼,抽丝剥茧,引经据典,还原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
豆瓣9.0高分推荐!《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作者重磅新书!思想文化上登峰造极,军事外交上又积贫积弱,一把“文治”双刃剑,如何塑造了一个最矛盾的王朝?
⭐《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历史大变局》
宋真宗时代改变国运走向的重要时间节点!细节还原宋辽决战、澶渊之盟的来龙去脉!见证小事对宋辽两国的关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政治、军事、外交激烈角逐,宋辽将作何抉择?一纸契约究竟如何奠定宋辽百余年和平局面?
⭐《大明兴衰三百年》
明史研究开拓者和奠基者吴晗先生全视角解读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深度剖析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历史逻辑!一本书读懂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博弈法则!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
豆瓣8.3分!清史研究者谭伯牛关于晚清历史的经典之作!中国人情世故的至高哲学,晚清军政名人的进阶之道!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马伯庸、北大教授郑也夫、复旦教授樊树志推崇备至的史学名家吴晗通俗讲史系列,一本书读懂中国人的生存规矩与生活智慧,重现古代政治的运作机制与社会生活细节。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古今,看清你我!
⭐《地中海世界一万五千年》
学界公认当今首屈一指的地中海历史专家布隆迪权威作品!无滤镜讲述地中海世界大历史!读懂了地中海,就读懂了当今世界乱象!
⭐《世界简史》
全球知名历史学家威尔斯历史经典,学习世界历史的典范读本!根据大英博物馆英文原版翻译!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力荐!

作者介绍

陈寅恪(1890—1969)
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吴晗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早年考入中国公学,成为胡适门生,于史学初露锋芒,深受赏识;后入清华专攻明史,在大学期间写下四十多篇文章,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明史。
代表作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史上最年轻的主讲人,先后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风云》等系列节目,因其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严谨的考证、条理清晰的逻辑,以及敢于质疑的颠覆性史学观点,产生巨大影响,并出版纸质书,风行至今。
甚至让几代学生读者,爱上学习历史、选择了历史专业。
2016年起,连续5年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幽默风趣的点评,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艾公子
艾公子,是公众号“最爱历史”创作团队的笔名。本书两位主创者郑焕坚、吴润凯均为《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系列畅销书。
最爱历史
“最爱历史”公众号自2017年5月创办以来,坚持深度报道式的写作模式,笼聚逾百万粉丝,跻身微信原创历史类公众号前三名。曾荣获2018年度新榜“最佳人文自媒体”、2019年度UC大鱼号“U创大奖”、2020年度今日头条“优质创作者大奖”、网易“年度最具影响力奖”等称号。
祁新龙
甘肃礼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80后,多年致力于宋史研究,擅长用散文笔法,从微观入手,书写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注重历史因果性研究。
已出版宋史通俗读物《宣和四年:大宋王朝1122的中国格局》。
谭伯牛
近代史学者,致力于研究清史,尤长于太平天国史、湘军史及曾国藩研究。著有《战天京》《牛史•晚清篇》《湘军崛起》等作品。
(法)阿兰·布隆迪(AlainBlondy)
1945年5月18日生于法国波尔多。法国历史学家,巴黎索邦大学资深教授,在校任教长达四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耶路撒冷历史、马耳他历史、地中海世界历史,尤以地中海近代史研究著称,被学界公认为是当今首屈一指的地中海历史专家,常年受邀到世界各地讲学。因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卓越贡献,受颁法国多项国家级荣誉勋章。
已出版《地中海世界的书目(1453—1835)和贸易关系》《马耳他七千年历史》《新的历史观念》《塞浦路斯的故事》《马耳他的18世纪》等著作。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
英国作家、历史学家,一生著作等身,内容涉及文学、科学、历史、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尤以科幻小说和通俗历史读物的创作获得世界性声誉和影响。
威尔斯通过《世界史纲》《世界简史》等历史著作的创作,冲破长久以来西方史学界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狭隘史观,通览世界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全球人类打开了解世界历史的大门,也为20世纪的学术界确立了大历史观

部分摘录:
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 咸丰四年末,收复武汉后,湘军水陆并下,在田家镇大败太平军,随即进攻九江、湖口。水师一部冲入鄱阳湖,被太平军封锁湖口,不得重返长江,水师遂被分割成外江、内湖两部分。外江水师多大船,不能近战;内湖水师多小艇,不利补给。太平军坚守九江等处,又分兵攻击武汉、江西,准备活生生把湘军“枯”死在长江中段。从咸丰五年被困到七年二月丁忧回乡,曾国藩一直困守江西,每日都处于愁苦凄凉的境况。军事方面,名将塔齐布、罗泽南递相沦谢,后继无人,攻守俱惫。经济方面,江西省官方吝于给饷,晋、陕、川、浙等处拨饷则多为空头支票,全靠湖南协饷和办捐收厘苦苦支撑。形格势禁,师久无功,朝廷不仅不予谅解,甚至以“顿兵不战,坐耗军需”(1)严词诘责。
“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2),这是曾国藩当日向皇上哭诉的哀辞。既是杜鹃泣血似的无奈心声,也是精卫填海似的真实写照。自湘军创办,迄于困守江西,差不多五年时间;这五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年。
三个湘乡人 咸丰二年八月,太平军围攻长沙,失败。年底,巡抚张亮基随即调令罗泽南、王錱率领一千零八个湘乡农民组成的勇团进驻长沙,帮助防御。恰在此时,在籍丁忧侍郎曾国藩接奉圣旨,命令在乡办理团练,于是实行拿来主义:在兵源上,全面接管这一千多人;在练法上,则借鉴戚继光的营制,开始筹建湘军。
根据罗尔纲的统计,湘军将领中,书生出身的占到58%的比例,在统领一路乃至多路人马的高级将领中,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67%。湘军草创,分别率领中、左、右三营的罗泽南、王錱和邹寿璋,就全由书生起家。较之腐朽溃烂的绿营,文员带勇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以道义相磨砺,稍存知耻、爱民之心,可以切实做到“不怕死、不要钱”。而时人称为“罗山先生”的罗泽南,一生服膺宋儒,与同好此道的曾国藩气味相投,一拍即合,更是在私交层面成全了这次资源整合。
罗山先生的学问志向,根据曾国藩的总结,是“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3)。罗泽南家里很穷,穷得每要吃饭,就去当铺。他的命很苦,苦得十年之内,连遭十一次期功之丧。但是,再穷再苦,他也不放在心上,未尝稍减问学求道之志。这么严重的穷苦都能扛过来,以后在军中创造出一种上马杀敌、下马讲学的风范,无疑得益于这种锻炼。他自己把这种心得称为“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临终遗言)。至于一介书生,亲临行阵,而每每克敌制胜的原因,他总结为:“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4)左宗棠不佩服罗泽南的理学,但是极为佩服他这种不学而能、触类旁通的军事天赋(5)。塔齐布是湘军名将,咸丰四年七月,曾经在岳阳和罗泽南合作,与太平军展开遭遇战。他本是瞧不起罗泽南这类“儒将”的,但是这次合作改变了他的看法。当日,罗泽南和弟子李续宾率领一千人守护岳州大桥,太平军前来攻夺的军队却有万人之多。罗泽南从容调度,派五百人守营,五百人迎战。前敌五百人又分为三路,每路不过一百多人,但是主攻、旁击、抄尾,井井有条。就凭这种布置,竟然数战数捷,力保大桥不失。此后,塔、罗并称,就再也没人轻视湘军里带兵的书生了。
罗忠节公祠遗迹。罗泽南故居在湖南省双峰县石牛乡湾洲村三柱组,2010年10月,李志和先生领我去瞻仰,故居边上就是他的专祠,可惜皆已残败。照片为刘安定先生所摄。
王錱是曾国藩的老乡,又是罗泽南的弟子。他长相“清癯”,但是“声大而远”,语速极快。师徒们围坐讲学,一旦进入自由讨论时段,就只听到他的大嗓门叽里呱啦,滔滔不绝,别人根本插不上嘴。罗泽南不止一次地对他发脾气:“璞山(錱字)盍少休,让吾侪一开口乎?”王錱这才自笑鲁莽,把“话语霸权”交还给老师。他嗓门大,志向也大,十四岁就提笔刷墙,写下一段豪言:“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一切,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用大白话表示,就是崇尚力量,不为人下。这种性格和他老师那种带有腐儒气味的性理之学大不相同,既成就了日后他以一己之力防卫湖南的功绩,也造成了他和曾国藩共事过程中产生矛盾,乃至决裂。
一开始,曾国藩很欣赏王錱这位充满激情的血性男儿,称赞他“真可爱也”(6),引为臂膀。但是,王錱不是“以利为义”、一味愚勇的武夫,而是有点哲学思想的人;他不但有身先士卒的狠劲儿,更有澄清天下的大志向。以湖南为大后方,以湖北为后勤中心,支援江、皖,肃清东南,这是初起兵时曾国藩和王錱都能设想的远大前程。可是,战略上能够取得共识,不代表战术方面能够所见略同,更不代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能和衷共济、事权明晰。具体来说,复杂微妙的人事关系决定了曾、王二人在战术上不能达成统一,而针锋相对的性格冲突则为日常操作设置了诸多障碍。
三个性格迥异的湘乡人就这么走到一起,开创了湘军。
团练之弊 当日练勇的指挥权并没有明确指定由曾国藩掌握,也就是说,曾国藩没有被授权指挥哪些具体的将领和士兵。圣旨所谓“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实在是一个模糊的指令,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帮同”的意思,就是协助巡抚办理团练和剿匪,至于怎么协助、协助到哪一步,就是天意高难问,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儿算哪儿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咸丰皇帝故意搞模糊政治,一开始就有提防不肖臣子拥兵自重、破坏中央集权制度的远见卓识。导致这种模糊局面的形成,原因不在于咸丰,而要归咎于咸丰的爷爷——嘉庆皇帝。
嘉庆元年,川、鄂、陕、豫四省交界地区,白莲教起义开始蔓延,此起彼伏,越闹越大。到了嘉庆四年,单凭国家正规部队——绿营兵——的实力,已经收拾不掉这个围剿与反围剿的僵局了。恰在此危急时刻,古意盎然的保甲制度经过改制,加入军事和经济概念,重新包装,摇身一变为团练题材,在朝野热炒之下,竟然连续涨停,托住大市,终于在嘉庆七年基本肃清白莲教,为大清帝国接下来差不多五十年的国内政局,定下了不是大好还算小好的调子。白莲教被团练制度干掉了,咸丰皇帝自然要尝试这个办法,用来对付太平天国。所以,从咸丰二年十一月到三年二月,他一口气任命了十个省共四十三位团练大臣,并刊刻嘉庆初年的《筑堡御贼疏》《坚壁清野议》以及相关指导性文件,颁发各省,号召大家边学边干,苦练快上。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
团练的精髓只有八个字:清查保甲,坚壁清野。清查保甲,可以有效防止城乡士民与起义军勾结呼应,让剿匪部队没有后顾之忧,不用东堵西捂,手忙脚乱。坚壁,就是砌高垒,挖深壕,修缮城防;清野,则是拆除城墙外若干里内的房屋,清割农田作物,一可以断绝起义部队的粮食供应,二可以增大攻城的难度。这八个字扎实做到了,在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不占领根据地的情况下,白莲教起义军想不成为“流贼”都不行。而一旦成为流贼,屁股后面总是跟着一队猎人般的绿营兵,所到之处则是坚固的碉堡,质朴勇敢的民兵想歇脚都找不到地方。除了跑到荒山野岭做“山贼”,再没有别的出路。而一旦堕落成山贼,政府军喘息已定,必然要步步为营,大举围剿。当此时也,外有重围,内无定饷,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军心摇动,随时有不攻自溃的危险。这时候恐怕是求做“降贼”也不可得了。大致来说,各地白莲教就是这样被团练制度搞定的。
白莲教和太平军在朝廷眼里,都是乱民暴民,都是黄巢、李自成,政治定性区别不大。而实际上,白莲教和太平军根本就是两码事:白莲教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多点并发,互不联属;太平军自金田起事,就有一个紧密团结在洪秀全周围、由拜上帝教和三合会骨干分子组成的领导集体,进退有度,攻守有节。白莲教像同治年间的捻军,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太平军则在南京建国,以江浙为根据地,横行长江,从容进退。白莲教自身没有明确定位,做一天强盗跑一天路,是所谓“流贼”;太平军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与清朝分庭抗礼,俨然敌国,是所谓“窃号之贼”。团练能搞定白莲教,也能搞定太平军吗?
毫无疑问,食古不化的咸丰皇帝认为可以。只可惜,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团练对付不了太平军,这是客观规律,皇帝说话也不管用。
对付太平军,团练八字诀就不够用了。自从咸丰三年从武昌战略撤退,沿江东下,二十几天内占领南京,太平军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长江以前,可以归其类为“流寇”,到南京后,就得算是“割据”了。下长江以前,太平军一直被追杀,虽然攻城略地,一路席卷,但总显得狼狈,不无屁股向后、平沙落雁的尴尬。一旦进入南京,改元建国,粮饷充足,士气旺盛,就不满足于仅仅偏安一隅,而有逐鹿中原的志向。定都以后,洪秀全立即派李开芳、林凤祥率领北伐军,胡以晃率领西征军,北边打到静海,西边打到武汉,就是这种战略意图的体现。更重要的则是,太平天国由始至终,在沦陷区民意拥戴指数上,不但远高于绿营,也略高于湘军和淮军。当时没有盖洛普公司做统计,但是别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结论:胡林翼在湖北做巡抚,慨叹湖北“莠民”每每“兵至为民,贼来从逆”(7)。洪山民众里应外合,帮助石达开击败湘军,罗泽南因此战死;后来收复,胡林翼差点下达了屠城的命令(8)。曾国藩困守江西,对各属民众“从逆如归”甚为恼怒,乃至教导部下不妨“斩刈草菅,使民之畏我远过于畏贼”(9)。太平军中石达开、李秀成不但善战,而且能安抚民心,引为己用,众所周知;其下层将领中,也不乏曾天爵、宋关佑那样能行“仁义”的“君子”(10)。太平天国在武昌、南京都举行过科举考试,开考之日,应者云集(11),其中就不乏刘鹏、王弢这样学高才大的读书人。围城官绅中,固然有满门自杀的忠臣孝子,也不乏进言上策的“贰臣”“劣绅”。曾国藩一直敬慕的桐城派古文大师梅曾亮、著有《艺舟双楫》的包世臣和鼎鼎大名的魏源,就住在李世贤的侍王府,每日优游谈宴,此间乐,不思蜀矣。(12)
当日的太平天国,礼乐俱张,民众拥戴,不让“辫妖”,实在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政权,一旦分兵四出,“吊民伐罪”,其威力大大胜过白莲教,绝不是区区团练可以抑制的。团练本来只是正规部队的补充,而咸丰初年的清朝正规军——绿营——的战斗力,已经堕落到聊胜于无、权当摆设的程度(13)。从广西到江苏,从追剿到围攻,派遣防剿的钦差大臣,如赛尚阿、向荣、琦善所率部队,大多时候只是虚报战况,苟且偷安,根本起不到抗衡太平军的作用。诗人金和有一首《初五日记事》,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到绿营腐朽的实在情形:
昨日黄昏忽传令,谓不汝诛贷汝命。今夜攻下东北城,城不可下无从生。三军拜谢呼刀去,又到前回酣睡处。空中乌乌狂风来,沉沉云阴轰轰雷。将谓士曰雨且至,士谓将曰此可避。回鞭十里夜复晴,急见将军天未明,将军已知夜色晦,此非汝罪汝其退。我闻在楚因天寒,龟手而战难乎难。近来烈日恶作夏,故兵之出必以夜。此后又非进兵时,月明如昼贼易知。乃于片刻星云变,可以一战亦不战。吁嗟乎!将军作计必万全,非不灭贼皆由天。安得青天不寒亦不暑,日月不出不风雨!(14)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