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比青春期更关键-电子书下载

学习教育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27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纵观整个动物王国,动物青少年都热衷铤而走险。死于交通意外的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多。同样的,被汽车轧死的青少年动物也比成年动物更多。每一个青少年都是独特的存在,但是地球上所有物种中的青少年都面对着相同的长大成人的挑战:生存下去,取得成就,以及找到自我。
“医学界的达尔文”芭芭拉·纳特森-霍罗威茨继“动物普通性”后提出了又一开创性概念:野蛮成长期。她提出了全新界定成年的基本要素,不以年龄为标准,而是成功完成4项任务,获得4种能力,才算完全长大成人。野蛮成长期这段人与动物共有的对其一生都至关重要又激情振奋的阶段,从未被如此深刻地分析过。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绝妙之作,涉及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遗传学、生物进化学及神经科学。行文大气,画面感十足,4个动物主角的生命故事特别引人入胜,在故事中透出一个科学家关于人与动物的全新思考。

作者介绍

芭芭拉·纳特森-霍洛维茨(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
●医学博士,进化医学研究领域权威,“动物普同性”提出者,堪称医学界的“达尔文”。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授,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客座教授。她的研究结合了社会学、生物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为人类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改善提供了新视角。
●超级演讲家和畅销书作者,其TED演讲播放量高达百万。她的上一部著作《共病时代》被评为《纽约时报》畅销书。
凯瑟琳·鲍尔斯(Kathryn Bowers)
●《大西洋月刊》编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国际频道编剧和制片人,执业动物行为学家。
●编辑和撰写多本畅销学术图书,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医学叙事课程。

部分摘录:
什么是野蛮成长期 我们对青少年本质的探索始于2010年。彼时,我们来到加利福尼亚一个寒冷的海岸,站在一个沙丘上望向广阔的太平洋。这个地方有一个有趣的绰号:“死亡三角”。
把我们吸引到那里的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讲述的不同寻常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死亡三角”的名号要归功于一群致命的“居民”——大白鲨。成百上千的这种大型捕食性动物生活在这片区域,它们极度渴求食物,以至于当地的海洋生物都对其“避而远之”。加利福尼亚海岸到处生长着茂密的海藻森林,“死亡三角”却是个例外,不小心闯入这个地方的“小蠢货”或者“倒霉蛋”会无处藏身。这片水域极其危险,即使是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也从不敢离开自己的船。
但据这位海洋生物学家说,最有趣的是,有一种生物会冒着生命危险定期进入死亡三角,那就是加利福尼亚海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加利福尼亚海獭都会这样做。成熟的海獭不会冒这样的风险,年幼的小海獭也不会过来。那些游到这片寒冷、贫瘠,充满鲨鱼的死亡三角的“傻瓜”正是青少年时期的海獭。有时它们会葬身于鲨鱼的尖牙之下,留下一团血涡。但更多的时候,这些寻求刺激的青少年海獭会获得来之不易的经验、自信以及在这片海域生存下去的智慧,而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是永远无法得到的。
那个时候,我们正在为我们的第一本书《共病时代》(Zoobiquity)开展研究工作。这本书探讨了人类与动物健康之间古老而又重要的关系。我们几个人包括芭芭拉·纳特森-霍洛维茨(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她是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的访问教授,同时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脏病学教授,以及科学作家、执业动物行为学家凯瑟琳·鲍尔斯(Kathryn Bowers)。我们一起设计并教授了一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同时开设的课程。
注视着死亡三角这片海域,我们被这些年轻的海獭震惊了。它们和我们人类青少年非常相像:爱冒险、寻求刺激、做那些在父母看来很危险的事情。看了一会儿,我们沿着沙滩往回走,穿过山丘,爬到一小块陆地上,俯瞰另一片风景。
人们驾着皮划艇缓慢地划过平静的水面——这是一小片隔离起来的海湾,可免受大白鲨攻击。这片海湾被称作莫斯码头(Moss Landing),是观察野生动物(包括海獭)的主要地点。被死亡三角吸引的青少年海獭和海獭的其他家族成员会来这里觅食、放松和社交。
年轻的海獭和年长的海獭一起在水中翻转、游弋,或者仰面躺在水里,露出光滑的肚皮,那幅景象就像人们在公共泳池里享受着悠闲时光的样子。年轻海獭们聚在一起嬉戏,溅出一簇簇水花,年长的海獭会慢悠悠地游走。我们看到有的海獭潜水捞起海胆,学着如何打开它们,有的则成群结队地打闹,还有的在一起互相蹭鼻子——这是求爱时的必备技能。尽管这些行为看起来像是无忧无虑的娱乐活动,但我们后来才明白,这片海湾对于这些年轻个体来说充满了教育意义。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时,水里爆发了一阵骚动。一群海獭突然从入口的一端快速游向了另一端,速度非常快,激起了白色的湍流。“发生了什么?”我们向生物学家问道,“是鲨鱼来了吗?”
“不是,”生物学家指着水中的一个方向说,“是皮划艇离得太近了。你们再仔细看,不是所有海獭都受到了惊吓。那边那群就没有受到打扰,依然惬意地漂着。”这群头上长着灰色皮毛的海獭已经成年,经验丰富,富有洞察力。而那些一溜烟儿游得飞快的是青少年海獭,它们甚至还分辨不出大白鲨和海鬼130(一种船)。
这些没有经验的青少年海獭既大胆又谨慎,它们游到“大白鲨”旁边,又马上离开。但我们也观察到,这些青少年频繁地与同龄个体交往,尝试性行为,摸索着如何觅食。这和我们人类非常相似,甚至比我们的青少年更加出色。
自从我们开始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共同之处之后,这种想法就经常出现。研究开始之初,我们认为不能把人类的行为投射到其他物种身上,因为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对海獭行为的拟人化解释也许是我们的过度解读。但随着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其他领域(神经生物学、基因组学、分子系统发生学)之后,我们意识到否认人类与其他动物在身体和行为上的联系反而更加危险。我们必须承认真正的威胁不是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而恰恰相反,是灵长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弗朗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提出的人类例外论(anthropodenial)。1(1)
在工作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驳斥了人类例外论的主张:野生动物可以并且确实能患上所谓的人类疾病,如心力衰竭、肺癌、饮食失调和成瘾等。它们会出现失眠和焦虑的症状。压力过大时,有些动物也会通过暴饮暴食来发泄。它们也并非都是异性恋。有些动物胆子很小,有些则胆子很大。几乎每次我们遇到的人类例外论主张,最后都会被发现是错误的。
在我们面前的这片水域里,还呈现着另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所有动物都会经历青少年时期,有的是在几天大的时候,有的则发生在几十岁的时候。男孩和女孩不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男人和女人。从小马驹到种马,从小袋鼠到成年袋鼠,或者从海獭幼崽到成年海獭,这样的转变跟人类是一样独特、必不可少和非比寻常的。可以说,所有动物成年都需要时间、经验、实践,甚至失败的教训。
那天在死亡三角区,我们打开了动物青少年时期这一领域的大门。自那次之后,我们处处都能发现它的存在。
一种新的视角 发现动物也有青少年时期,这种感觉就像被摘下了眼罩一样。虽然我们的物理视力没有改变,但是我们的感知却发生了变化。一瞬间,一种全新的理解成长的视角显露出来。带着这样的视角再看鸟类、鲸鱼、年轻人、我们自己的孩子,甚至回忆起我们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和刚成年时的生活,一切都不同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这个特殊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动物,它们其实还是在成长中的少年,身体虽然逐渐强壮,但不具备成熟的经验。
一群牛羚要穿过鳄鱼出没的河流,打头的是一些体格健硕的青少年。它们对危险视若无睹,精力充沛却毫无经验,见到水立刻跳了下去。而那些年长的则有些退缩,当它们发现鳄鱼正忙于追逐那些青少年时,它们才放心地游过去。
在堪萨斯州的曼哈顿市及很多其他地方,我们曾近距离地看到两只年轻的成年鬣狗争斗,其中一只被另一只欺负。尽管它们年龄和身材大小都差不多,但在它们之间显示出了清晰的社会等级。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森林保护区中,一群大眼睛的狐猴向我们靠近。令我们惊讶的是,其中一只径直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给这只青少年狐猴取名纳乔(Nacho)。虽然纳乔的无畏很是让我们喜爱,但这种“无畏”同样会让它置身危险之中——假如我们不是科学家而是偷猎者的话,它可能已经自身难保了。
我们听过失去父母的野狼怎么学习嚎叫,青少年时期的变声使它们的声音听起来颤抖而刺耳。我们还看过青少年时期的熊猫学习如何剥竹子,这是它们今后独立觅食的基础。在一个不寻常的下午,我们还观察了野马、白犀牛和斑马。我们观察了它们当中的青少年在争夺团体中的位置时是如何摆姿势和互相推挤的。
但有时我们也会无功而返。尽管我们在蚊子肆虐的泥泞湿地中步行了三十几公里,但最后也没有在北极圈附近的阿尔伯特亲王国家公园(Prince Albert National Park)中发现青少年时期的加拿大野牛。我们曾在路上发现一坨“冒着热气的粪便”,但是它的主人,一只年轻的成年熊并没有出现。我们还在洛杉矶追踪过一头青少年时期的美洲狮。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时,打开追踪摄像机的向导发现,这头狮子几个小时前刚刚经过我们当时休息的地方。
遍布整个地球的群体 生物学家早就意识到,所有动物(包括人类)在婴儿期和成年期之间都会经历身体和行为上的变化。但是冒险、社交和性的试探以及背井离乡去寻找机会实现自我,更不用说波动的思绪、起伏的心境,以及爆发的激素和迅速变化的“青少年”大脑,这些是人类独有的吗?不是,绝对不是。
尽管每个青少年个体的经历在细节上都会有所不同,有些个体比较成功,有些很失败,但大多数介于两者之间。当我们跨越物种对这一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这种相似性普遍存在。无论哪种动物,无论处在地球上的哪个角落或生活的历史时代如何,它们都面临着相同的核心挑战。我们认为,成功克服这些挑战是成熟的标志。
在走向成熟的路途中,无论是瓶鼻海豚、红尾鹰、小丑鱼还是人类的青少年,它们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程度甚至超过了同类亲缘上的相似度。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将这种现象称为“水平认同”(horizontal identity)。2在他的著作《背离亲缘》(Far from the Tree)中,所罗门将“垂直认同”(vertical identity)和水平认同进行了比较。前者指的是个体和祖辈之间的同一性,后者指的是同辈但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的同一性。我们将这一概念拓展到其他物种,我们认为所有青少年个体都拥有同一个水平认同身份,他们都是整个地球上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
本书的主题是探索这一跨越全球范围的成年旅程,以及那些成功抵达终点的青少年个体的表现。它的前提是:人类的青少年时期植根于我们未进化的过去,而充满青少年时期的欢乐、痛苦、激情和动力并非无缘无故,它们具有精妙的进化意义。3
在地球上长大成年 基于本书的研究,我们于2018年春季在哈佛大学首次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一门课程:“在地球上长大成年”(Coming of Age on Planet Earth)。在开课的第一天,我们让学生们背起背包,跟着我们去皮博迪考古及民族学博物馆(2),经过克奇纳神(一种印第安玩偶)和高耸的玛雅石碑来到托泽尔人类学图书馆。在一个长木桌上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图书,是由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所著的《萨摩亚人的成年》(Coming of Age in Samoa)的第1版。4 1925年,23岁的米德(按照今天的标准,她自己还是个青少年)来到了南太平洋国家,想要通过研究另一种文化中的青少年来更好地了解现代美国人。米德的比较方法彻底改变了人类学领域,尤其是她对文化而非生物学的关注。她认为文化是人类个体和社会的主要塑造者,虽然后来她的作品被人诟病为更多依赖印象而不是基于数据,但她仍然引领了20世纪的人类发展观,尤其是对青少年时期的理解。
在19世纪后期,学术界对青少年的研究受到美国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G. Stanley Hall)的很大影响,他借用德国文学术语“暴风骤雨期”来描述这一时期。5在整个20世纪,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和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在内的精神分析学家从养育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儿童和青少年面对的挑战,而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则更关注遗传和环境对青少年大脑的塑造作用。6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古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是动物行为领域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受过训练的鸟类学家,他看到了人类发展中存在的动物渊源。在那个时代,青少年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存在严重问题的时期,对青少年个体的研究认为,似乎是某种疾病导致了青少年们的躁动、叛逆、爱冒险和伤春悲秋。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