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26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行在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行在其人民性和实践性,行在其开放性和时代性。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为基本依据,联系170多年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两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并回答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问题上的疑问和责难,从而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介绍

颜晓峰,男,1955年生,江苏涟水人。曾任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现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部分摘录: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导力、思想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改造力的力量之源,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赢得群众认同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依据。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则集中体现为理论基石、理论来源、理论实质、理论逻辑和实践价值五个层面。
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基石具有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1]马克思主义作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不断丰富与发展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不仅准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还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立场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及实现路径,其在致力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同时,还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打破旧世界创立新世界贡献了动力和工具。然而,其产生并非源自“知识分子躲在书斋里的凭空臆想”,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自身革命世界观转变后坚持无产阶级博大情怀既注重“解释世界”,又立足于“改造世界”,“在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中形成的科学理论,其既有鉴别地吸收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又有原则性地摒弃了以往旧的思想理论的弊端和缺陷,将自身的理论牢牢地建筑在科学基础之上。尤其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更是在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同时,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方面,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精华,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全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寻人类社会“现实的联系”中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相结合形成的科学理论,实质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具体应用。唯物史观的形成不仅发现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还准确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蕴藏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之中,而非源自“绝对理念”和“人间博爱”等观念的客观事实,从而打破了以往唯心史观从抽象原则或虚幻人性论视角出发歪曲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错误范式,实现了人类社会思想认识的“伟大革命”,从而将唯心史观从人类社会历史的“最后避难所”驱逐出去,使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和“虚幻性”而置于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别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其发现不仅弄清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揭示了剥削劳动的“秘密”,还立足于经济视角科学印证了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阶段性”和“暂时性”,为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结论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必然性论证,同时又在资本剥削关系中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为终结资本主义、实现“两个不可避免”找到了现实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力量。
总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建立在科学的现实基础之上的伟大目标,从而在使社会主义真正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的同时,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二、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社会思想的精华,来源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几个知识分子躲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和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注重植根于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思想的最前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形成的科学理论。从理论成分上看,无论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还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等无疑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代表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理论体现。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陷入当时理论界对资本主义时代错误判断的思想迷惘之中,也未受到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偏见束缚,而是坚持批判性继承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有鉴别地将能够准确反映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人类思想精华作为自身理论来源,从而也将马克思主义置于了科学性基础之上。
在哲学来源上,德意志古典哲学是人类哲学宝库中的“瑰宝”,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传统,也产生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大师,如康德、费希特、谢林等,为人类文明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其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杰出代表。他们不仅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的思想精华,还做出了自己独特而丰硕的贡献,成了德意志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虽然在世界观上仍坚持唯心主义,但在方法论上面他提出了辩证法,不仅承认矛盾,还将矛盾作为核心地位,倡导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认识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合理内核”。尤其是其系统地阐述的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辩证法范畴,更是建立了庞大的辩证法体系,为人类哲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费尔巴哈虽然在方法论上仍固守形而上学“领地”,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仍未脱离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在自然观方面已经站到了唯物主义“方阵”,成为“半截子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为基石,充分对德意志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行扬弃,才构筑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厦。
在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更以其发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当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前沿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在对杰出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威廉·配第等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先进思想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占有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权威理论,还更为系统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准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在空想社会主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吸收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角以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还借鉴了他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设想,既通过吸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优秀思想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制度性缘由,还促进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的勾画,从而在找到空想社会主义内在缺陷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吸收了代表空想社会主义最高成就的人物,如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人的重要思想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在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方面,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及历史学者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等问题的探索,尤其是阶级斗争理论的出现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坚持阶级斗争分析方法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从而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找到了直接动力,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现实推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上述理论来源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建立于科学的理论视野之上。
三、马克思主义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理论实质具有科学性 时代是理论产生的土壤,理论是时代发展的先导。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非源自文人书生的主观臆想,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尤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工人运动不断爆发,人们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非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那样“是人类最完美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解答和回应“资本主义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课题而产生。其不仅科学地提出了问题,而且带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又科学地解答了问题。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类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不仅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也使人类社会越来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同时还打破了以往民族间孤立封闭的历史,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推动了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较于以往而言有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并未停止。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而这对矛盾又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阶级关系方面衍生出三对具体矛盾:在生产方面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尖锐;在消费领域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与购买力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激化;在阶级关系方面又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因此在上述矛盾的作用下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对此,经济危机就具备了爆发的基础。然而经济危机的到来,虽然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与生俱来与无可消除,又决定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而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会对生产力以巨大破坏,使资本主义生产遭受更沉重打击,从而拉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阐释了资本主义怎么了的问题,还对人类向何处去进行了系统性回答。从理论源头上看,既源于时代需要,又回应时代难题,而非凭空臆想,因此具有科学性。
四、马克思主义有着完善的理论内容,内在逻辑具有科学性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松散的理论,也并非简单地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内容简单地堆积,而是一个有着严谨内在逻辑、内容结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头脑”,政治经济学是“通往现实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核心”,三部分相互贯通、密不可分,也集中地反映了人类思维规律的一般要求。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不仅为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石,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应用,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两个必然”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不仅揭示了“两个必然”的理论依据,还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规律、目的、动力、方略和性质,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其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理论应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然结论,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和方略。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密不可分的严谨内在逻辑,深刻反映了其创始人对人类思维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出鲜明的科学性。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