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男人们的故事(套装3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25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关于历史和现今男人评价之书。《男人们的故事》可谓是古今男人的一部全纪录,书写了从伯利克里、亚历山大大帝、恺撒、拿破仑,到电影导演费里尼、运动员刘易斯,甚至普通餐厅服务员的故事。盐野从历史眼光看现代人物,又用现代视角解读历史上的男人。 《男人的肖像》谈及了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织田信长、美第奇、拿破仑、丘吉尔等历史上备受崇拜的男人。听腻了对他们的溢美之词,来看看爱憎分明的盐野七生,如何犀利评价他们!举个例子,盐野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个“妈宝男”——虽然其父腓力是位颇有建树的国王,但母亲奥林匹亚热情、彪悍的性格对他的影响更大。“成年后的亚历山大,仍然相当的‘妈宝’,凡事首先向母亲报告。亚历山大20岁时,腓力遇刺身亡,这对父亲、对儿子都是幸运。”这样独特的角度,还是头一次见。 以为80岁的作家思想早已过时? 《写给男人们》会让你大开眼界。盐野在书中谈论了许多当今热点话题:男人时尚的穿法、男女不平等现象、关于吃相的好赖、关于成功和性感男人的定义等等。盐野甚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不知送女人什么礼物的直男们提出建议 《再次写给男人们》中,盐野从家常话题谈到工作问题、国际问题——比如,所谓“百年大计”都是空头支票?盐野说道:“每天与历史做亲密地接触,不禁让我想到,这世间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百年大计。虽然也有人声称为未来布局,但我怎么听都觉得像谎言。如果说者本人不是存心撒谎的话,那么就是在自欺欺人”。既然这样,到底应该怎么制定计划呢?听盐野一一道来。

作者介绍

盐野七生,1937年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吸引。大学时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到日本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至今。 盐野七生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自1992年起,盐野七生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于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1000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图书出版后,相继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各界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具有持续影响力的畅销佳作。 曾获奖项: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获颁意大利“国家勋章” 2001年被日本文部省评为“文化功勋人物” 2005年获日本“紫绶褒章” 2007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文化功劳者” 其他主要作品: 《希腊人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 《十字军的故事》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 《地中海三部曲》 《文艺复兴的故事》 《男人们的故事》

部分摘录:
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前323)
若干年前,我曾经由小亚细亚南岸去塞浦路斯旅行。利用等待接驳船前往塞浦路斯的几天空隙,我去了一趟安条克,并顺道探访了伊苏斯古战场遗址。
如果路边有指示牌的话,遗址是很容易找到的,可惜那里只有一大片原野,稍不留神便会错过。古战场如今属于土耳其境内,想来亚洲民族对那场失败的战争,大概不会有立碑树传的意思。由于不是观光地,街边只有一间为卡车司机供餐的小食堂,整片原野覆盖着雪白的棉花,原野的尽头就是地中海的东端。
灿烂的阳光普照田间,我站在那里,漠然地采了一朵棉花,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波斯王大流士与亚历山大大帝决战的伊苏斯战役的马赛克画。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是在那不勒斯博物馆,一脸决然的年轻的亚历山大,令我惊艳不已。我还看过另一座由古希腊雕刻家利西波斯[1]制作的亚历山大的雕像,据说亚历山大本人非常欣赏利西波斯,只允许他为自己雕像。但那座雕像似乎多了点俊美,少了些个性。
但当时站在伊苏斯原野上的我,想的不是马赛克画或亚历山大的雕像,而是质疑自己,为什么向来钟爱英雄型男人的我,竟然没有被这位西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吸引。
首先,亚历山大是一位美男,而且有着健硕的体格。他热爱运动,也热爱文化,既能尽善尽美,也可以十恶不赦。他勇气十足,不惧艰险,宽容友善。他喝酒虽然易醉,所幸醉后顶多是兴奋或多话而已。他多少有些情绪化,却有超群的专注力与决断力。总而言之,他几近完美。据说亚历山大容易动怒,不管怎么说,他所有的特征,与他本人喜爱的荷马的《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几乎如出一辙。
阿喀琉斯正是“诱惑”当年16岁的我进入地中海世界的当事人。按理说,我的写作之路不应该围绕意大利和文艺复兴,而应从撰写《亚历山大传》开始。可是多年以来,我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远远地眺望着这位人物。
除了偶尔经过的卡车碾过道路时发出的轰隆隆的声响,遗址周边看不见任何与现代世界相连的东西。我独自伫立于空旷的伊苏斯古战场,思考着为什么那些文艺复兴时期和古罗马时代的男人令我倍感亲切,而亚历山大却距离我如此遥远。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问题,我很快便找到了答案:从某个时期开始,亚历山大变成了神灵附体。阻挡我走近他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与神灵附体最无缘的是哲学和科学,这两样都是古希腊人创造的。希腊文化的继承者是古罗马人,以及将它们从漫长的中世纪黑暗中解放出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所以,我对神灵附体之类有本能的抗拒,也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近年来,我的想法在逐渐转变。例如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中,我对那些为了信仰得以延续而宁愿国家灭亡的希腊东正教徒的立场,并没有做出谴责。换作以前的我,绝对忍无可忍。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想了解地中海世界,就无法回避与宗教有关的问题。毕竟,这里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两大宗教的诞生地。
亚历山大,作为希腊马其顿王国国王的长子,诞生于公元前356年。其父腓力二世是位颇有建树的国王,但相比父亲,母亲奥林匹娅丝热情、彪悍的性格对他的影响更大。
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凡事首先向母亲报告。亲密的母子关系,往往导致父子关系的紧张。不过腓力国王还是显示了慈父的一面,请亚里士多德做儿子的家庭教师,反而是儿子似乎不愿与父亲亲近。亚历山大20岁时,(其父亲)腓力遇刺身亡,这对父亲、对儿子都是幸运的。
先王死于非命,成为马其顿新国王的亚历山大,接手的自然不会是一个太平盛世。继位初期,他国内外腹背受敌,相当艰难,但最终还是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可见亚历山大不是一位普通的20岁青年。
继位两年后,时年22岁的亚历山大做出重大决定:率军远征波斯,消灭希腊民族200年来的这个宿敌。由于是出兵波斯,所以他的头衔是全希腊军总司令,但是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各城邦态度敷衍,不愿提供充足的兵力,结果马其顿的军队成了实质的主力军。这支联军的总人数为步兵3.5万名,骑兵5000名。
远征军从马其顿首都培拉出发,向北希腊的东部行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亚洲。登陆地点正好在特洛伊附近,于是众人决定在这片古战场的遗址上祭拜,预祝胜利。
每当被问及一生最爱的书,必定回答是荷马的《伊利亚特》的亚历山大,对祭典势必十分投入。众人首先向雅典娜女神献祭。在特洛伊战争中,正是雅典娜女神力挺,帮助阿喀琉斯、奥德修斯为希腊赢得了胜利。大家也没有忘记将酒洒在地上,慰藉那些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特别在阿喀琉斯的墓碑上抹了油。依照传统,众人在墓地边上进行竞技比赛,亚历山大也赤身裸体地加入其中,然后把赢得的花环放在墓前,轻声念道:“生前有挚友(帕特罗克洛斯),死后有伟大的叙述者(荷马),阿喀琉斯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句话很有道理。不过,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在东征前的一年,已经是希腊霸主的亚历山大,曾经去拜访居住在科林斯的哲学家第欧根尼[2]。亚历山大问正在晒太阳的哲学家,能够为他做些什么,哲学家直视着年轻的国王,回答道:“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年轻的国王感叹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是第欧根尼。”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于这个著名的亚历山大语录,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到太模范生了?恋母情结、模范生,最后变成神灵附体……
远征的第一战是在格拉尼库斯,亚历山大的军队获胜。之后,他们继续向小亚细亚东进,在伊苏斯平原,首次与波斯王大流士展开对决。大流士率领15万波斯大军,亚历山大一方却不足4万。
结果,亚历山大再次赢得胜利。大流士弃母亲、妻女于不顾,落荒而逃。虽然没能做到斩草除根,但在这场战争中,马其顿军仅损失200人,真正是压倒性的胜利。面对波斯王丢下的一地珍宝,这位马其顿出身的淳朴的希腊年轻人惊叹道:“原来这就是君王的生活!”不用说,那些东西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伊苏斯战役结束后,亚历山大率军前往埃及,并决定在尼罗河河口建立亚历山大城。之后,他前往阿蒙神庙[3]谒拜。
就在那座神庙,亚历山大获得了神的启示。由于事前没有心理准备,突然降临的神的声音,让这位24岁的年轻人震惊不已。
亚历山大问阿蒙神,是否还有暗杀父亲的凶手漏网?神答:“亚历山大的父亲是不死之身。”
亚历山大闻悉,如雷灌顶,立即给母亲写信称自己得到了秘密的预言,待归国后仅向母亲一人报告。
虽然在伊苏斯战役中拼足了全力,但亚历山大本人似乎也久久不敢相信自己能赢得那场胜利,而阿蒙神替他解开了迷惑。就在获得天神启示的当年,仿佛为了证明亚历山大是天神之子,在高加米拉会战中,他再次完胜大流士。
面对大流士率领的30万大军,亚历山大仍然只有4万兵力,最终以区区300人的牺牲赢得胜利,难怪这位24岁的年轻人会认为自己是没有阿喀琉斯之踵的阿喀琉斯。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他要求手下五体投地,行东方式大礼。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远征的第四年,大流士死去,波斯王国崩溃,这样的成果远超他出征时的预期。将士们也如释重负,终于盼来返回马其顿的日子。不料,亚历山大竟然以让杀死大流士者偿命这样一个不知所以的理由,宣告继续东征。
亚历山大的决定让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也无法接受,纷纷表示拒绝前行。无奈之下,亚历山大只能放他们返回故乡,自己率领志愿兵、雇佣兵和亚洲人组成的队伍向东方挺进。行军队伍历经千辛万苦,越过兴都库什山脉,抵达印度河,途中还辗转各地,征服了多座城镇。追溯亚历山大漫长的东征线路,我忍不住感叹:何必这般兴师动众,多此一举。
无论如何,直至近33岁死亡之前,在亚历山大大帝的脑海中,势必时刻鸣响着阿蒙神的预言:“全人类,必须由神性者统治。”
亚历山大一生严于律己。虽然酒量始终没有长进,但他抵挡住了女性的诱惑,克服了肉体上的痛苦,也许正因为相信自己是不死之身,才能做到如此。
对男人而言,大概没有比认为自己是犹如神一般的存在更有快感的事情了吧。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