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藏传佛教极简史-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46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你是否自诩为佛教徒,你是否看过很多很多佛学书,对佛陀证道的经历知之甚详,甚至也已经有了自己皈依的上师,准备开始精进修行?是的,这都是好的缘起。
可是关于藏传佛教的起源与历史,它的前弘期和后弘期;神秘的金瓶掣签制度;朗达玛灭佛运动;阿底峡尊者、密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班达拉姆、益西沃;这些历史事件和这些如雷贯耳的菩萨名字,你又真正熟悉和了解吗?
这本书将给你答案。
这不是一本高深厚重的佛教学术论著,它更是一本真诚而有温度的佛教极简史。
从佛教的起源开始,从释迦牟尼的一生开始了解,它详细梳理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脉络。
从此刻开始,翻开这本书,研读一个古老的故事,复习一个你可能已经看过听过很多遍的故事,它不是传说。

作者介绍

德昆,著有《菩提无花时:与大师一起参禅》

部分摘录:
四门出游 有一次,当悉达多乘着马车出游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年迈衰老的人,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景象。王子不曾见过老年人,因此他完全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他问他的车夫朋友,眼前所见到的究竟是什么?他的朋友答道:“这就是老年,他是一个老人。”王子问:“每个人都会变老吗?”他的朋友回答:“是的,很不幸的,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王子又惊讶地问:“连国王和王子都会吗?”朋友说道:“是的,谁都不例外,抱歉我得实话实话。”这个意外事件引起了王子内心的震动。
由此,王子看到了“生老病死”四相中的第一景。在第二景中,他看到了一个疾病缠身、痛苦不堪的人,于是同样的问答又重演一次。在第三景中,他看到一列送葬队伍正运送着一具尸体,王子又问了相同的问题,得到了类似的答案。最后,在第四景中,他看到了一位瑜伽行者。王子这次提问时,车夫答道:“这个人被称为‘瑜伽士’,是非常善于心灵修持之道的修行者。他出离世间,正在想办法克服您之前看到的老、病、死的现象。”
王子问道:“有可能吗?办得到吗?”他的朋友这么回答:“这个人相信,如果追随心灵修持之道,便有可能办得到。”
透过这些情景,王子看到了他之前生命中被规避的痛苦。它们恰恰是真实存在、无法回避的轮回之苦。
经历这些见闻后,悉达多对过往看到的“美好”产生了质疑,与此同时,他对于歌舞升平的宫廷生活愈来愈感厌倦。他了解到沉迷物质享受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想:“我应该好好地利用生命,去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的方法才对。”
心灵方面的事物更加深入地填满了他的兴趣,最后演变为想要出家修行,一开始,悉达多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王妃耶输陀罗,王妃说服王子加入她正在进行的社会服务工作,同时他们也常常一起修持婆罗门传统的基础禅修。
净饭王看到王子经常在王宫的树下静坐之后,开始愈来愈担忧,于是他让悉达多参与更多政务,正式宣布悉达多王子为继位者,训练王子熟悉宫廷和国家的事务。
表面上,悉达多静静聆听并尽力吸收父王所传授的一切,实质上,他不单看出了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微,更看出了四周都隐含着痛苦和无法解决痛苦的痛苦——即使在净饭王自己的宫廷中也是如此。
悉达多王子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为了维护统治王国的权力和保有自己的财富,面对贪官污吏,也只得不顾原则,做出让步妥协。虽然他早已对政治完全失去兴趣,还是需要扮演着继承人的角色,参与治理王国,投入很多时间在朝政中。
如此过了几年之后,预言成真的时刻逐渐逼近,如若悉达多王子没有在七日之内成为出离世间的修行者,就会成为出色的人间君王。
到最后,悉达多只有这七天的时间决定自己的未来。在这七日之中,净饭王在王子和王妃身边增加警卫,在王宫四周安置了更多守卫,戒备森严,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外松内紧地守护着悉达多,防止他离开王国。
经过六天的警戒之后,悉达多王子仍决意离开。但他心里还是这么想着:“没有禀告双亲就离开,是不是太不恭敬了?而且,我也需要他们的准许才能离开啊,所以我还是得告诉双亲和耶输陀罗,我要离开王宫,去追寻自己的求道之旅。”
第六天晚上,悉达多前往净饭王的宫殿,禀告父王,现在是他离开王国去追寻心灵生活的时候了。
净饭王非常难过,哀求悉达多不要离开,悉达多王子安慰父王:“我留下一个儿子为王子,他会肩负起国王的职责,您的朝臣还是会继续协助统治国家的。”这番话让净饭王稍感宽慰,然而隔天早晨,净饭王和皇亲大臣讨论时,大家却一致反对。他们说道:“预言说的是悉达多将成为伟大统治者,并不是说他的儿子!我们要悉达多留下来统治王国!”
于是众人决意加派侍卫看守悉达多,并下令王妃和所有的宫女要使出浑身解数,通宵达旦歌舞作乐,取悦王子,让他淡忘追寻的目标。
而王子,在深夜,看到宫女们疲倦的睡姿之后,产生了更强烈的出离心。
在以往的佛教故事里,并未深言悉达多王子内心的矛盾,只将他看作天生的圣者,仿佛他出家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而实际上,年轻的悉达多,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矛盾和煎熬。
纵然他天性恬淡,出人意表,不在意荣华富贵,但也有缠绕困缚他的世俗因缘。他有疼爱他的父王、温柔可人的妻子、年幼可爱的儿子,以及需要仰赖他的亲属和臣子,他肩头的负担,身上的责任,如同重重叠叠的枷锁,并不比一个普通人少分毫。
何况,此时此刻的他,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
只不过,因为有了觉知,因为感受到痛苦,直面了痛苦,要去寻求解除痛苦的方法和答案,他有了破除现状的勇气和决心。
你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安于室的叛逆青年,辜负了众人的期待,可你不得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勇者。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全是阻力,他尽力去周全,但没有退却和动摇。
哪怕前路茫茫,一无支持;哪怕来日路遥天寒,人疲马亡,他也要以梦为马,奔走天涯。
每一次,当我回想起佛陀的一生,想起悉达多的决断时,我都要问自己,如果是你,你能够如此坚定吗?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为了生命的真相,打碎自己固有的安稳富足的生活。
不能够吧?在我们看来,人皆如此,那么生命不就本该如此吗?哪里还有什么未知的真相需要我们去探求呢?
后来的后来,不理解佛法的人们一说到离家修行,遁入空门,就想到心灰意冷,生无可恋。仿佛佛法和空门都是让人逃避痛苦的去处。无可否认,是有许多人这么想、这么做。但这并不是佛陀的本意和真义。
首先他不是因为生活艰难而逃遁,就世俗层面的幸福来讲,悉达多王子确实已经拥有当时最完美的一切。不可能还有更好,只是他偏偏要打破,进入另一种状态。
其次,他不是为了逃避痛苦,他是为了找到彻底解除痛苦的方法而出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悉达多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地富有远见和智慧,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是心藏大慈大悲大爱,“舍弃”了他的家国,他的教法救度了后来无数世的无量无边众生。
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人,向他保证他将来会成为伟大的佛陀。
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只是向着未来踏出了认为要走的那一步而已。
寻求生命的真相和内心的答案,仅仅如此。
佛陀身上第二个至为可贵的精神,就是践行。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