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价值投资必读系列(共10册)-电子书下载

经营管理 2年前 (2022-07-15) 145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价值
全书共3个部分10个章节,介绍了张磊的个人历程、他所坚持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价值投资者自我修养的思考,还介绍了他对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创业组织,以及对人才、教育、科学观的理解。书中包含大量珍贵资料,不仅有首次提出的7大高瓴公式,详细拆解的10多个投资案例,还有11张精致手绘彩插和19张珍贵照片。 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首部力作,沉淀15年,张磊的投资思想首度全面公开,50+位国内外大咖罕见同框共同力荐。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游戏。想要通过投资成功来积累财富,核心在于改变自己的认知。投资家的思维方式与心性修养与常人大有不同,如果你不能掌握同样的投资认知体系,那么即便你拥有大量的投资知识,也只是“有知识的小白”,不面沦为“韭菜”。本书对核心投资认知原则条分缕析,明确点出12个认知误区与12个破解之道,帮助读者有效避开投资中的陷阱,在学会赚钱之前,先学会如何确保不亏钱。 创新性设计12篇老子与巴菲特的跨时空对话,穿插于12章之中,老子与巴菲特、芒格虽然相差2500岁,但他们的智慧却高度相通,毫无时空隔膜,作者以趣味性的对话,深入浅出,让每个专业与非专业投资者轻松领悟到核心投资哲学。 上海老牌百亿私募基金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首部投资专著,首度以跨界视角揭示私募基金重阳投资的投资认知体系。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从多年投资的自身经验出发,剖析了“便宜才是硬道理”“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投资应该数月亮,胜而后求战”等简单易行的投资原则,阐明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这一观点,分享了易于普通投资者学习、操作的投资方法。 在对“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娓娓道来的过程中,作者用生动晓畅的语言分享了自己投资生涯中的丰富投资实例,使本书兼具了易读性与实操性。 邱国鹭具有20年基金业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和投委会主席、普林瑟斯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奥泰尔领航者对冲基金合伙人、美国韦奇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等职,曾获评《中国基金报》英华奖之“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等多个奖项。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投资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如何把对市场状态的识别应用于投资实践?如何在资本市场中屏蔽噪音,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用很“笨”的基本面投资逻辑,挣“守正出奇”之大财? 继《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后,高毅资产诚意推出又一价值投资力作《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精选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内部交流实录,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万字投资实录全新披露,全面展示基金经理面对人性的恐惧与贪婪、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的真实想法与应对策略;揭示优质公司的成长路径和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给出在中国坚守价值投资的实操性建议。
共同基金常识
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先生的心血力作,历经市场十年洗礼之后的升级版,堪称投资界的经典必读书。在如今越发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这本著作恰如海中灯塔,一方面传递着最为简单、有效、持久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也考察着共同基金业的行业法则和道德底线。 在本书中,约翰·博格先生将其一生在投资领域中沉淀的精华悉数呈现,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实诠释了简单和常识必然会胜过代价高昂且复杂的投资方法;低成本和广泛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仍然是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财富累计的最优选择,并且,这一投资的业绩也将一直优于昂贵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名家名译,相映得彰。这部超越时间的投资圣经欣逢著名金融学家巴曙松先生领衔翻译,经典著作得遇权威解读,为国内读者呈现最贴近原著的中文译本。 商界大咖专文作序。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董事长缪建民、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 • 斯文森专文作序推荐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随着芒格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功勋逐渐为人所知,关于芒格的文献开始变得烟波浩淼起来。这种情况虽然丰富了人们对于芒格的理解,但也加深了学习芒格的门槛难度。基于对查理·芒格的多年研究,本书作者戴维·克拉克力透纸背地将芒格的核心思想体系凝练为100余个概念。围绕这些概念,克拉克不但筛选出了芒格尤其能体现其思想精髓的经典言论,而且还对这些言论进行了精湛的诠释。可以说,《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一书用简洁直接的方式为读者扫清了学习芒格的障碍,它既是初学者掌握芒格投资思想的入门利器,也是资深投资者随时反复体悟芒格投资思想的常备读物。 中国知名金融学家巴曙松 领衔翻译!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证券市场红周刊》执行主编谢长艳、雪球论坛大V“闲来一坐s话投资”强烈推荐!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一部让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大跳踢踏舞的书。一部比尔·盖茨号召所有人逐字逐句精读的书。一部媲美《穷查理宝典》的巴菲特箴言录。 当巴菲特表示将要授权一部个人传记时,投资界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卡萝尔·卢米斯是不二人选。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时间长达50年。本书形式上以时间为线索,用巴菲特近10万的亲笔文字为轴,系统地剖析了通货膨胀、利率、企业利润、交易费用等要素对于股票投资的影响,厘清股票、股票指数期货、金融衍生品、债券、黄金等投资品种的优劣,提供了分析整个股市的完整框架。在这些体现思想精髓的文字之间,穿插多篇揭秘巴菲特重要投资事件的深度报道。深陷丑闻的美国运通、天赐良机的房地美、命悬一线的所罗门、猖狂一时的长期资本管理……它们完美地充当了诠释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实际案例。 全球投资界公认的解读巴菲特的必读书。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 倾情推荐!
格林斯潘传
一段重现害羞少年逆袭为全球经济沙皇的个人传奇历程;一部诠释全球金融体系内在变迁逻辑和发展过程的宏大金融史;一场揭秘经济政策背后利益纠葛及风云故事的政治权谋剧;一本针对金融危机形成脉络与历史教训的反思录。 马拉比耗时5年,深入格林斯潘的成长过程,挖掘其个性成因,梳理政治和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详细辨析了格林斯潘在做决策时所面临的限制性条件。这对于后来者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球经济沙皇的个人传奇历程。金融时报·麦肯锡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富可敌国》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又一部扛鼎之作。中国知名金融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倾情作序。
征服市场的人
全方位还原 “量化投资之父”的投资理念!揭秘如何领导一群极客打造华尔街最赚钱的机器! 讲述作为“跨界狂魔”“斜杠大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首次披露西蒙斯及其神秘团队的一手资料。作者格雷戈里·祖克曼深入以低调和神秘著称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其创始人西蒙斯,对30多位现任和前任雇员进行400多次采访,与西蒙斯的朋友、家人和本人进行数十小时的直接对谈,凭借精彩的笔触使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背后故事真实地跃然纸上。 揭晓“量化投资之父”“奇袭华尔街的数学天才”西蒙斯是如何带领大奖章基金在30年间取得66.1%的年平均回报率,连续27年业绩远超巴菲特,规模远超达利欧的。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阿什文• B. 查布拉认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框架,把投资策略的重点从投资组合和市场转移到真正重要的个人目标上,比如防范意外的金融危机、支付教育或退休费用、资助慈善事业和创业。 在本书中,查布拉回答了为什么投资策略的主要焦点是目标,而不是市场,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创新的框架,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使我们的目标与投资策略一致,以及践行这一框架的7个步骤;简化了我们对主要资产类别的理解,为确定优先级和量化财务目标制定了简明的路线图,让我们走上更加自信和充实的财富自由之路。 这本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哈里·马科维茨,投资经典《漫步华尔街》作者伯顿·马尔基尔,畅销书《高盛帝国》作者查尔斯·埃利斯,詹姆斯•西蒙斯,以及知名国际机构 中国业务负责人黄凡等多位知名投资大咖联袂力荐!

部分摘录:
第1章 学数学赚不到钱吗 “你应该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西蒙斯从没忘记这句话。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思考数学问题,他经常沉溺于对数字、形状和斜率的思考之中。他3岁的时候就能算出某个数字的两倍和一半各是多少,还可以算出2到32的平方数,并且丝毫不觉得厌烦。
詹姆斯·西蒙斯抓起一把扫帚就奔楼上而去。
1952年的冬天,在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的布雷克园艺商店里,一个14岁的少年想赚点儿零花钱,但不太顺利,在底楼储藏室干活的他毫无头绪,羊粪肥、种子……他总是把这些东西放错位置。沮丧的店主只能让西蒙斯穿过店铺狭窄的过道去扫硬木地板,做这项无须动脑的重复劳动。但这对西蒙斯来讲是一桩幸事,他终于可以独自安静地琢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数学、女孩儿和未来。“我又能拿工资又有时间思考!”这是西蒙斯当时的想法。
几周之后,西蒙斯的圣诞节兼职结束了。店主夫妇问起西蒙斯的长期打算。“我想去麻省理工学院学数学。”西蒙斯当时回答说。店主夫妇忍不住大笑起来。一个如此缺心眼儿,连基本的园艺用品都无法整理好的孩子,竟然想学数学,而且是在麻省理工学院?
“他们觉得那是他们听过的最搞笑的事情。”西蒙斯回忆道。但怀疑和嘲笑并没有影响到西蒙斯,这位年轻人满怀自信和决心,想要做一番大事业。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父母也怀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当然也历经深深的遗憾。
1938年的春天,老西蒙斯夫妇马修和马西娅迎来了詹姆斯·西蒙斯的出生。马西娅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好几次流产,所以西蒙斯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孩子,夫妇俩自然对他倾注了所有的心血。马西娅是一个聪明又外向的女人,她经常在西蒙斯的学校里做义工,却从未有过正式的工作。她把自己的激情和梦想都倾注到了西蒙斯身上,鞭策他在学业上不断精进,确保一个好前程。
“妈妈对我寄予厚望,”西蒙斯回忆道,“她将我视作她的作品。”
马修却对生活和育儿都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家中10个孩子之一,马修从6岁开始就着急为家里赚钱了,比如在大街上卖报纸,在附近的火车站为旅客搬运行李等。到了该上高中的年纪,马修却已经开始全职工作了。他尝试去上夜校,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白天工作太累,他根本无法集中精神。
作为一位父亲,马修非常和蔼可亲。他很享受每天下班回家给马西娅讲他自己瞎编的故事,比如古巴要造一座通往佛罗里达的大桥等,而一旁的儿子则要努力不笑出声。马西娅虽然很聪明,却比较轻信别人。马修会说得越来越不着边际,直到马西娅最终识破骗局。这种家庭游戏经常让西蒙斯情绪亢奋。“妈妈通常并不能很快识破爸爸的骗局,”西蒙斯说,“但是我能。”
马修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名销售经理,经常要驾车造访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各大剧院,推销公司的最新影片。秀兰·邓波儿是那个时代最红的明星,她也签约了福克斯,所以马修经常借着邓波儿的新片搭售其他影片。马修非常享受他的工作,所以来公司不久后便被提升为销售经理,这似乎预示着他在公司会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但当他的岳父彼得·坎特(Peter Kantor)要求他来自家的鞋厂工作的时候,马修就放弃了自己的计划,一方面是因为,彼得承诺给他股份,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毕竟是家族产业。
彼得的鞋厂是生产高端女鞋的,经营得很成功,但是钱赚得快花得也快。彼得是一个体格魁伟、行事浮夸的人,喜欢昂贵的服装和豪华的汽车,经常穿着增高鞋来掩饰他1.65米的身高,他在赌马和情妇们身上挥霍了很多钱。在发薪日,彼得经常让西蒙斯和他的表弟理查德·劳里(Richard Lourie)手捧足有半人高的现金。理查德回忆道:“我们都乐在其中。”1
彼得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这种性格也为西蒙斯所继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彼得经常给他的外孙们讲关于俄罗斯的有趣故事,比如狼、女人、鱼子酱和伏特加等。他还会教他们一些俄语中的俚语,比如“给我一根烟”和“亲亲我的屁股”(kiss my ass,表示看不起对方)等,经常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为了避税,彼得通常把现金都藏在一个保险箱里,但他总是会在胸前的口袋里放1 500美元,甚至在他死的那一天,彼得的口袋里也精确地放着这个数额的钱,以及很多红颜知己寄来的圣诞卡片。
马修·西蒙斯在鞋厂当了多年的总经理,但他从未获得彼得所承诺的股份。后来马修和儿子坦承,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放弃那份既有前途又激动人心的工作。
“教训就是,你应该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西蒙斯说,“我从没忘记这句话。”
西蒙斯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思考数学问题,他经常沉溺于对数字、形状和斜率的思考之中。他3岁的时候就能算出某个数字的两倍和一半各是多少,还可以算出2到32的平方数,并且丝毫不觉得厌烦。有一天,在全家人去海滩的路上,马修停下来加油,这个举动使西蒙斯很困惑。西蒙斯认为他们的车永远都不需要加油,因为即使用掉一半的油,油箱里还有另一半,如果每次都只用一半,那么永远都不会用尽。这个4岁的男孩看来已经初涉了一个高阶的数理逻辑问题。如果一个人每次都只走一半的路程,那么无论路程多短,他都是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的。这个悖论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来的,他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困扰了数学家们好几个世纪。
像其他独生子女一样,西蒙斯常常花很多时间思考,甚至自说自话。在幼儿园的时候,他经常会爬到附近的树上,坐在树枝上陷入沉思。有时候马西娅不得不强行命令他下来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
吸取了父母的教训,西蒙斯决定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上。西蒙斯8岁的时候,他们的家庭医生卡普兰(Dr. Kaplan)曾经建议他去学医,因为医生对于一个“聪明的犹太男孩”来说是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西蒙斯却大为恼怒。“我想成为一个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他答道。卡普兰医生想继续跟这个男孩讲讲道理:“听着,学数学赚不着钱!”但西蒙斯说他还是想试试。虽然他并不十分了解数学,但是只要能跟数字打交道就足够了。无论如何,他很确定自己不想当一名医生。
在学校里,西蒙斯是一名聪明但很调皮捣蛋的学生,充分展现出他母亲的自信和父亲的诙谐。他很爱读书,经常光顾当地的图书馆,每周借出4本书来读,许多书是超出他的认知范围的。然而,最吸引他的还是数学。位于布鲁克莱恩市(Brookline)的劳伦斯中学(Lawrence School)曾经培养出许多知名校友,诸如新闻主播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和芭芭拉·沃尔特斯(Barbara Walters)。西蒙斯在这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被推选为班长。但他后来没有保住这个位子,输给了一个女孩儿,可能因为她不会像西蒙斯一样经常陷入沉思。那时候西蒙斯还有一个比较有钱的朋友,西蒙斯对这个朋友家优越的生活条件印象深刻。“有钱真好,”西蒙斯后来说道,“我对商业不感兴趣,但是不意味着我对金钱不感兴趣。”2
西蒙斯花了不少时间在玩儿上面。他有时候会和一个名叫吉姆·哈佩尔(Jim Harpel)的朋友一起骑车去波士顿的贝利冰激凌店吃上一大碗冰激凌。大一点儿之后,他们又会经常溜入老霍华德剧院去看滑稽表演。一个周六的早晨,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哈佩尔的父亲注意到了挂在他们脖子上的双筒望远镜,他问道:“你们要去老霍华德剧院?”西蒙斯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哈佩尔先生?”哈佩尔先生回答:“拿着望远镜还能干吗?去看鸟?”
九年级之后,西蒙斯一家从布鲁克莱恩市搬到了牛顿市。西蒙斯上了牛顿高中,这是一所优秀的公立高中,在这里他的梦想得到了很好的滋养。高二开始,西蒙斯就热衷于讨论各种纯理论性问题,比如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等。
高中毕业的时候,西蒙斯已经是一个瘦瘦高高但很结实的小伙子了,他和哈佩尔一起进行了一场横穿美国的自驾游。每到一处,这两个出身中产家庭、不谙世事的17岁小伙儿都会与当地人交谈。当他们穿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时候,他们看到很多黑人在地里劳作,住在像鸡笼一样的屋子里。“美国重建时期把黑人解放成了佃农,但是他们还是活得和奴隶差不多,”哈佩尔回忆道,“这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