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毓老师说系列(共十八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5) 122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毓老师说》为毓老师在台几十年讲学或谈论的语录,为毓老师思想言论的综述,由毓门弟子整理,一共十二辑. 《毓老师说》中“思痛录”、“训勉录”、“用知录”为毓老师撰写的题名;“政事录”、“识往录”、“司铎录”、“奉元录”、“述学录”、“问心录”、“立本录”则是毓老师提撕众弟子的字词;“倚栏录”为毓老师对父母、妻子之情的动容记录;“俨然录”则是弟子记载毓老师的言行以及表达自己思慕之情.

部分摘录:
《中庸》第一章为经,与《大学》经的部分合观,可以有更深的体会。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开首三句,乃是《中庸》全书之主旨,讲体用之道,将天人思想包括无遗。有处世经验了,再融会贯通,方知为处世之不二法门。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在”,与《中庸》的“之谓”,均为肯定词,知道就要行,能知能行。
“天命之谓性”,“之谓”,就是,是肯定的,天命就是性。“在天曰命,在人曰性”,何以说知天、知命,而不说“知性”?“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系辞上传》),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性,是体;善,是用。善,是天之道的用。不明天之道,就不懂人之道。
中国人最会用性之善。善是性的用,“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命之谓性,知自己性之所在才能成德,故“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
“率”,顺也,前面有一东西存在。顺性就是道,尽此之谓,性外无别道。性,是大本;良知良能,是性之用。
行性之道,即本良知良能去做。人人皆有性,人人皆可率性,“性相近”,本性相同;“习相远”,习性,情也,因环境而异。能知就能行,知行合一之谓学。
“率性之谓道”,人人皆有道,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修道之谓教”,修“率性”就是教,教育在引发人性,唤醒良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善性之本。
头脑必要清楚,对任何事才能分析清楚。以孔子之智,犹“五十而知天命”,到五十岁了才知天命,那他是经过什么步骤以后才知天命?经过“不惑”,“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不惑即不欲。有欲还能知天命?嗜欲深者,天机浅。惑与欲如打不破,根本无法达天命。懂得天命了,就懂顺着人性做事。
顺治(1638~1661)作有修道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本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成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管他万代与千秋。
他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能看破荣华富贵,可能有慧根,境界特别高!我和他是两种人,我认为人生是有责任的。
人要是没有人性,能对人类有贡献?读书人要明理,一个明理的人能不爱国?读书要改变气质,气质是慢慢修的。私情是一件事,正义更是一件事。懂得义了,见义必为,勇也。
要启发智慧,好好努力,“时乘六龙以御天”。必学实学,现在“救死惟恐不暇”(《孟子·梁惠王上》云“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还扯闲?人的斗争——与欲斗争太难了!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与欲斗争,“男人要坏,四十开外”。
什么人可以真正知天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人心都如镜了,则“不迎不将”(《庄子·应帝王》)。必练习做到此一程度。
英国占领香港有什么法?收回却说要法。不可因为政争而毁了台湾,如有战争,台湾就毁了,绝对不可以有战争。必得有智慧与浑蛋划清界限。政客并不代表民,使他动而有悔,成为孤家寡人,即釜底抽薪。
证严能号召四百万人,是以德。领导社会的是德,能言行一致。证严的智慧,完全是她清修的功夫得来的,生活过得清苦。必得求真。
圣严的文笔好,但是口才不行,我对他说:“你不讲,大家都还懂。你一讲,大家都糊涂了!”人贵乎有自知之明。
必要有群德,不能不为子孙谋,不能完全任人宰割。因为“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易·乾·文言》),没有希望,正是因为没有智慧。
不知结果即是祸。百姓不懂,无聊话会影响百姓。现在大学生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脑,台湾教育弄至此。
凡事皆操之在己。有了智慧,为了生存不能不投一点“机”,现在可不能等闲视之,日本将随着美国扁。一民族的力量,不是数字所能表现的。现在中国绝对要出美国的洋相,今后中国绝对是“寸土不失”,任何一块土都不丢,此时也。
人必要有识时之智,要真正能不惑于欲。必要尽己之本能,绝不能借助外力,我总说“自求多福”在此。
“率性之谓道”,是先觉者,顺着人性做事;“修道之谓教”,是后觉者,跟着学。人性就是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失赤子之心”,就是大人、圣人。人的赤子之心特别短,伪太可怕了!如好面子,也是欲。人就是人,“还没死,怎能不想?”想是一回事,可以不做。想与做,两回事。想,意淫。出家不容易,人要学真。
我离家时已经有儿子,有人的经验。释迦生子,半路出家易修成,是过来人。不结婚,违背上帝的意思,是人就得想人的事。
人到了社会,在环境下,有时为了职业,得做缺德事。修行,是为别人做好事。没有想,不容易;没有做,就可以了。
天下最难的就是克己,“克己复礼”是功夫。我画千张观音,千佛刊经,修庙,替父母求冥福、冥寿。一个人必要能够管理自己,最难以克制的就是自己的欲。惑于欲,好名、好利、好色都是贪,只是方式不一而已。“克己复礼”就是行仁,根基深,可经由克己的功夫回到圣贤路子。
我四十岁,“满洲国”垮台了,我才懂得“克己复礼”,自此“长白又一村”。
程朱理学、宋明理学,并不是“孔学”,每人都自以为是“真孔”。历代讲学者代表一个时代,皆非真孔。只要有思想,都可以发挥。
我用“夏学”一词,因为“夏,中国之人也”(《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只要是中国人的学问全都收。大陆有“中国传统文化丛书”。
中国要“现代化”,不是“西化”,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化,要“因而不失其新”。
做学问要客观,必须有根据,绝不可以臆说,所以要“依经解经”,以还中国学术的本来面目。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看谁能发挥。看别人好,心里不舒服,即是嫉妒。
何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论语·述而》),“五十而知天命”,“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礼,天理之节文也”(朱熹《论语集注·颜渊》)。要把思想变成行为,才是实学,才有作用。
一个张良使刘邦得了江山。张良之志,在消灭暴秦;成功了,从赤松子游。有智,功成身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易·乾·文言》)我在清亡的边缘长大,知足还能往前奋斗。
不懂得感恩就是畜生,以德养智,什么都可以缺,绝不可以缺德,台湾人就是欺软怕硬。
练习思想,思想没有固定,故称“圣之时者”。儒家赞美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智者乐水”(《论语·雍也》),即喻随“时”变。
如将尧、舜当历史讲,那与今天无关;当思想,就不同。尧、舜是圣王,但何以他们的儿子都不好?此乃立说之伏笔。
经书是思想,即“况”。《春秋》为况,借事明义,不是历史。《尚书》首尧、舜,《春秋》隐为桓立,皆明“让”之义。书有古今,但思想无新旧。后学乃是“学而知之者”(《论语·季氏》),所以必用古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智慧。要做活学问,而不是死背书。
孔子之学是一个“时”字,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中国的道统则是“仁”。
人必有格,即人格。何以要挑选?因为人都想要够格的。连物都有格,何况是人?要用许多事来培养一个人的智慧。
儒家等各家均言政,但是方法不同。儒,人需,人之需也,即如日光、水、空气,是供人生活之所需。“儒,术士之称”(《说文解字》),“儒,柔也”(《广韵》),专以柔克刚,如水是最软的,水中之石,日久可被水磨成圆的。智者不惑,必知行合一。求知易,但行知难!做与成功与否,又是两回事。
人品茶得雅,化妆也应淡抹,必注意如何把自己的环境造得雅,昔人风雅,处处有文化。领悟了,方知道境界。真有心“求学”,必好好求。
都是饺子,但是滋味绝对不同。不知,就要求知,怎么可以装知?要知自己之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有学问必给外行人看才行。有机会要求知,自己知否自己知,不要作伪,“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作伪又有何益?
道也者,不可须臾(片刻之间)离也,可离非道也。
“率性之谓道”,顺着性就是道,人人皆有道。道不可须臾离,乃是人日用之所需。为什么道远离人了?因为“人之为道”而远离人了,所以不可以为道。
“性相近,习相远”,习性乃是环境造成的。“修道之谓教”,教怎么修人之性。能尽己之性,就能尽人之性,先觉觉后觉(《孟子·万章上》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自己不明白,就要“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能亲仁;不能亲仁,又如何明道、得道?一般人是后觉者,就要修道,跟先圣学即是教。开智慧之源,均受前人的启发。
人性的作用是什么?性能生万法。成佛、成科学家,均是性的作用。学的是智慧的大本营,即性。谁能守住智慧的大本营,就能成为哲学家、发明家、科学家。要下“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功夫,则“虽愚必明”,明道。
在校修学分要修些什么?台大外面的环境糟,老师尽教些花样,于今天没有用。你们学完,不会用脑,没有用,只是点缀品而已。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本性,相同;习性,因环境而异。性,大本,体;习性,情也。既是“性相近”,那何以要戒慎乎己所不睹,恐惧乎己所不闻?要慎独。因为“习相远”(《论语·阳货》),所以要慎习。
“慎”,古字,即慎,用己真心。“习”,为习,鸟在幼时羽毛尚白,就要开始习飞,等翅膀长硬了,就能振翅高飞,鹏程万里。
因为个人习性与环境的不同,而使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习性,是环境造成的;习惯,则是环境养成的。人因为“习”的不同,乃愈走愈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己独所“不睹、不闻”,如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子女的恶,外人却没有不知的,所以人要“戒慎恐惧”。
莫见(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