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持续学习和行动让人生逆袭(套装9册)-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2年前 (2022-07-15) 161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刻意学习》 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的道理,还是没有进步?为什么行动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没有质的飞越?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依然没有看到成长的收获?这本书教你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通过持续行动,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认知升级,让你实现人生逆袭。持续行动,是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稳妥且有效的方式。在持续行动中,学习和行动是成长双翼,缺一不可。另外,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并不是只靠碎片化时间就可以达到的,书中分享了持续行动的科学性和重复性,让你持续精进。 《强势谈判》 如何在任何地方都成为聪明的人?如何迅速建立和谐关系?如何成功地说服别人?如何营造氛围,以便安全地与风险共舞?这本书就是答案。   这是一本引人注目、不可或缺的谈判原则教程,是克里斯.沃斯作为一名前FBI国际人质危机谈判专家荣耀生涯的结晶。借助一些列险象环生的谈判实战,总结出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谈判策略和技巧。而本书的价值在于,将专业的谈判技巧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买车、谈判薪酬、买房、说服朋友等方面都获得更多的优势和成功。通过谈判中的关键未知点,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 你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烈,热情满满,不容易待在一个领域里,怎么也难以决定该走上哪一条道路。绝大多数的生涯顾问都会建议你:找出你重要的长处和优势,努力发挥它们,在同一个轨道上累积成绩与实力,一步一步往往上爬。只有这本书鼓励你:接受你喜爱朝向多面发展的特质,循着热情找工作过生活,同时进行多种兴趣,随时可以改变爱好,用热情来帮你取得金钱与快乐。本书结合了生涯规划、心理谘商与时间管理的概念和技巧,将会让你学到: ◎重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质,爱上多才多艺的自己。◎选择爱好可以象是在吃四色冰淇淋,同时进行几种你目前超喜欢的“热情焦点”。◎用崭新的眼光寻找下一份工作,或者重新看待现在这份给你薪水的工作。◎不必转换职业轨道,也能满足好几种爱好。◎用你热爱的事物来赚取金钱。 《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本书汇集诸多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的大咖的经验,从个人学习、自我管理、习惯养成、技能管理、思维方式等方面,为职场新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职场的竞争力,打开职场的精进之门,获得快速的提升。 找到职场定位:了解自己 了解职场。学会自我领导:提升学习力 塑造个人品牌。全面提升职场技能:软技能 硬技能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要想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生理状况来工作。当生理系统达到状态时,每个人都能表现出惊人的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提出了5种策略,看似简单甚至是常识,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有规律、有意识地使用这5种策略,每个人都能获得高效工作的能力,能够专注且出色地完成关键的任务,而不是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1.有意识地选择要做的事情当你手头的工作完成了或者被打断后,花5分钟思考下,接下来什么任务最需要完成,胜过花1小时做不重要的事情。2.管理你的情绪和心理能量把让你感到愤怒、厌倦、疲惫的杂事丢在一边,不要把自控力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用最好的心情和清醒的头脑去完成最关键的工作,胜过平庸地做完所有事情。3.不要害怕分心大脑的构造决定我们会不断转移注意力,强迫自己专注反而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让大脑适当地分心、走神,有助你继续高效完成手头的工作。4.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只要了解什么食物和运动能让你的身体状态变好,就能让自己的工作状态更加出色。5.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了解光线、噪音、杂物是如何影响头脑的,减少各种干扰,你就可以打造出的办公环境。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现代人普遍面临忙、盲、茫的状态,本书提供了3个核心习惯,帮你不仅能完成每天极重要的任务,同时可以处理好纷繁的杂事,不遗漏、不拖延,同时通过周、月、年为单位的自我检视和回顾,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找到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情坚持下去。真正的高效率不在于做的事情够快或者够多,而是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吃青蛙、清空收件夹和每日检视这3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专注地工作。 《A4纸上的奇迹:午后十分钟的人生大改造》 据说将一张厚度为1mm的A4纸对折100次,它的厚度会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没有人会去验证这个奇迹,但是想要提高自身境界的你,却可以用A4纸创造另一个奇迹……一本教你用A4纸工作法重新整理工作、生活的神奇励志书。通过对365张A4纸的运用,可以在轻松好玩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自己人生的大改造。每天抽出午后吃饱犯困的午后十分钟时间,将自己的思绪整理在纸上,通过写、画、圈、折等方法,将思绪归类,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维脉络。用一年的时间,将书中的方法贯彻到生活中去,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已经彻底改变! 《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从逻辑思考到高效执行的规律与方法》 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教你如何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一些麦肯锡人常用的逻辑思维,通过对他们思考方式的描述,将他们的逻辑理念和分析方式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明白麦肯锡人在遇到问题时如何看,如何想,如何做。书中还运用了许多的事例,结合事例对麦肯锡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麦肯锡的逻辑思维,掌握应用麦肯锡逻辑思维的方法。看一遍,茅塞顿开,看两遍让你找到自己的核心问题,让你在未来的工作中如虎添翼。 《麦肯锡教我的工作方法》 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在全球200家超级大企业中,就有147家属于麦肯锡的客户。麦肯锡出身的商界巨擘不计其数,如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IBM的前董事长兼CEO路易斯·郭士纳、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等等。《财富》杂志将麦肯锡誉为“CEO的跳板”。为何麦肯锡能走出如此多的精英人才?为何他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于各领域大有作为?就在于他们得益于麦肯锡创立的“新人培训计划”,他们从中学到了独特而本质的工作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开始接触各种课题,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逐步熟练掌握麦肯锡工作法的精髓。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以高超的工作能力,从职场精英中脱颖而出,无愧于麦肯锡人的称号。本书根据作者在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详细介绍了世界一流公司的工作方法,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条分缕析,层层讲透,让你逐步领悟麦肯锡的思维理念和工作准则。

部分摘录:
成为高效之人
不论你是热爱自己的工作,还是痛恨它,我们每天的工作量都已经达到了超负荷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为继。每天刚开始工作,我们就要琢磨如何才能完成所有任务、可能会让谁失望、要牺牲——不是第一次牺牲——哪些重要的任务才能勉强喘口气?
当我们端起第一杯咖啡时,就会用掌上设备检查电子邮箱,看一眼又有谁给我们加上了一条待办事项。邮件一封封被打开,压力也在一点点地累积,每一封邮件里都包含着我们明知自己不可能迅速完成的要求。于是我们只好把这些邮件标记为“未读”,留待“晚点再说”。而在脑海中,我们会把这些邮件扔到昨晚(昨晚离开办公室时明明已经很晚了)没做完的那堆工作里。还有更多的邮件等着你回,更多的电话等着你打,更多的表格等着你填。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立即集中精力去做。
实际上,在我们能着手进行真正重要的工作之前——真正重要的工作也实在太多了——还需要打起精神解决许多事。我们经常工作一整天:先是在办公室里,回家后还得照顾家人、打扫房间、缴各种费用,有时甚至要一直忙到上床睡觉。简单来说,就是要做的事情太多,时间永远不够用。
如果你觉得这种情况很熟悉,放心,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我当教授、老师、高管教练、作家和训练师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和非职业人士中都非常普遍。更糟糕的是,我看到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人——高管、医生、学生、企业家、政府雇员——都利用了一些大同小异但绝无可能成功的解决方式,想要让自己从工作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那些解决方式只会让问题更严重。
一次又一次,我亲眼见到那些聪明、刻苦、努力工作的人落入了“效率”的陷阱: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地扑在任务上,抓住一天中所有零碎的时光,然后将它们利用起来。如果有手下,我们还会要求他们也照做不误,把每一天都尽可能塞得满满当当的。时间管理类书籍、专家,甚至是一整个顾问公司都在完成这一挑战——帮助人们“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到更多”。我的兄弟是一家百强公司的高管,他曾这么说过:“我们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工作也的确很重要,但每天都想尽各种方法把十磅的工作塞进五磅的袋子里,我们也还是会被工作淹没啊。”
还有一些时间管理专家建议我们首先着手解决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接下来可能就没时间去解决它们了。是的,把最重要的事情与那些紧急但重要性较次的事情区分开来,这种做法的确有其价值。但这个建议也有令人沮丧之处,因为到最后,我们手头上还是会有很多并不那么重要但同样需要完成的事务。有些事情很重要,是因为它们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有些是因为如果不做的话——从长远来看——我们就会丢掉饭碗;有些则是因为我们已经承诺了完成期限,总不能因为另有要事就不管了呀。
即便这些任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完成,我们还是会感到焦虑。当然了,有些问题眼不见为净,大家不妨学着放手。但大部分任务是我们有责任或必须完成的,到了最后,我们还是要去解决它们。
如果效率不够高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那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客户们,早就可以解决问题了。选择一款正确的系统或手机APP来帮助我们管理时间、确定任务的优先级,就应该足以减轻每日的工作压力。但重要的不仅仅是数量和能力这些因素,即使你的工作效率已经奇高无比,你仍会难以感到满意。一天结束后,大多数人只会觉得窒息,而不是成绩斐然。
然而,我们所求的并非遥不可及。我认识的大部分成功人士想要的不过两点:第一,不想再觉得一切都无法掌控,第二,想要在工作上拥有极佳的状态——他们想成为工作的主宰者。
想要做到这两点,最典型而错误的做法——基本都会失败的做法——就是期望自己能无间断地工作,往我们已经满满当当的日程里塞进更多的工作。这种方法的错误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要如何改进呢?
高产神话
说到以勤勉著称,大概没人能与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较高下。世人都认为他就是高效、高产的代名词。他几乎无所不能,他所取得的成就更是无人能比:作家、发明家、科学家、印刷商、哲学家、政治家、邮政局长、外交家等。一个人究竟是怎么在一生之中做完这么多事的?让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成为一名印刷商和出版商的——这是他最开始从事的职业——这样便能多少了解一些他的工作方式。与此同时,这也能揭示我们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又做错了。
172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18岁。他已经结束了在波士顿一家印刷厂里的学徒生涯,开始在费城的一家印刷厂里独立工作,还发表了几篇流传甚广的文章。那一年他离开美国去了英格兰,在那里,他将要向印刷业最出色的大亨学习,比如著名的印刷商塞缪尔·帕尔默。对一个有16个兄弟姐妹的穷孩子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帕尔默的工厂里工作时,富兰克林很快就用他的聪慧和勤奋打动了一些人,也惹恼了另一些人。他的同事们从早到晚地喝啤酒,而他只喝水,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体力表现得比别人更出色,还能省下一点钱。你也许会说,在那个年代想出类拔萃要容易得多,但富兰克林的厉害之处在于看到机会、敢于冒险,并坚持不懈。最终,他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跳槽到了一家更好的公司。
数年之后他回到费城,打算一展宏图,在另一个印刷商手下工作了几年之后,借债开了自己的公司。他手上有间印刷厂,又急需钱款,这时他看到了另一个机会:出版自己的文章。当时,费城只有一家报纸,富兰克林觉得它“无足轻重,经营不善,一点儿娱乐性都没有”。他很清楚,自己是这一带唯一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印刷商,于是他便涉足了报纸发行业,并最终出版了《穷查理年鉴》。除去醒目的日期以外,年鉴的版面上还有许多空白处,富兰克林便在空白处放上了自己的谚语格言(如今它们已大大有名),这让他的年鉴更有趣,也好卖得多。一时间,《穷查理年鉴》大为流行。
为了巩固他的印刷事业,他还在州议会里当书记员。这份工作让他认识了很多人,那些人能够决定政府印刷品(如选票和钞票)的印刷厂家。最终,他得到了费城邮政局长的职位,这为他的报纸发行提供了不少便利。这些职位虽然薪水不多,还意味着他得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但能帮助他的印刷事业蓬勃发展,让他在城里变得举足轻重。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是、现在也仍然是高产和成功的例证。勤奋工作,不断地做更多工作,成功就会如影随形。今天,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像富兰克林那样才能获得成功,他们得尽其所能,而且还要做得更多才行。但事实上,就连富兰克林自己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努力。其实,除了操心自己的收入之外,他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工作。
我们很少讨论这个不一样的富兰克林,他可不是个为工作而生的偶像。我根本不用费多少力气来深入了解他,因为一切都写在了他的自传里。他热爱思考和创造,很多本可以用在印刷事业上赚钱的时间,都被他花在了各种爱好和交际上。实际上,正是这些让他从自己的主业中分心的兴趣,引领着他完成了许多令他声名卓著的出色事迹,如发明富兰克林炉和避雷针。
要理解他成功的秘诀,我想最关键的是要看看他是如何度过闲暇时光的,以及他究竟有多少闲暇时光。
每周五跟一群朋友聚会是富兰克林年轻时主要的爱好之一。那群朋友都很热爱读书,喜欢聊各种点子。他们每次聚会后都会选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留待下次聚会时聊,每个人都会尽力找到有关这个话题的书籍来阅读,好为下次辩论做准备。但在当时,费城很难买到书,很多书都要从英格兰订购。富兰克林的朋友们想,如果能把大家的书放在一起,让大家都能轻松取阅自己和他人喜欢的书就好了——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公共图书馆从这个理念中得以诞生,它就是费城图书馆协会。
富兰克林25岁左右建立了这家图书馆。并不是为了在印刷业上赚钱,也不是出于自己的政府职责,只是因为他很享受跟别人一起聊想法,特别是那些能够让他提升自我、提升自己周围这个世界的想法。他热爱文学和艺术,甚至为自己的妻子写过音乐。另外,他还特别喜欢四处调情。在他妻子死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停止过追求女人。他还是美国第一个沉迷于各种自我提升之道的家伙。他曾经短期尝试过素食,因为他在书上看到过这个理念——也特别爱省钱。另外,他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计划,要练习他那著名的“十三条美德”。在这十三条美德中,有一条似乎适用于那些想要把一天塞得满满当当的人:有条理的美德(也就是井井有条)。富兰克林称,他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做到过这一点。在自传中他这样写道:“说实话,我发现自己在尊重条理性上简直无药可救。现在我日渐年长,记性也越来越差,我便更加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他以能够享受人生的各种乐趣而举世闻名——从学习到社交,从调情到创造。他在工作上硕果累累却仍能享受那么多的爱好、休闲和社交时间,这简直令人迷惑不解。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每天,他都为达到最巅峰的高效状态而创造出最好的精神和生理条件,在这样的高效期中,他完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工作。他并没有把自己印刷生意的一切事务都塞进每一个空闲时间段。相反,他在自己写的一份日常计划里,还算上了两小时午餐和其他活动的时间、傍晚“听音乐、消遣或聊天”的时间,以及一整晚充足的睡眠时间。也许正是因为他给自己的享受、学习、创造、娱乐、身体健康、家庭和社交关系留出了时间,而不是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他才能在赚钱的事业上获得那样的成功。
如果富兰克林想要更有效率地利用时间,那他似乎应该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他的印刷生意而不是其他兴趣上。但想象一下,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如果他从来没有为他的那些发明、慈善事业,甚至是他的印刷帝国留下足够的大脑空间和能量,他大概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出名了。
你想成为哪一个富兰克林?那个给自己的爱好和社交休闲留出时间、不断产生新的兴趣的富兰克林,还是那个比同行竞争者更勤勉、高效、受人尊重又有钱的生意人的家伙?在如今这个时代,似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能让你做到两者兼备,所以我们只能选择要么享受生活,要么成功。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个选择根本不存在。只有当我们错误地以为高效完全依赖于挤出足够多的时间工作时,我们才会面对这种选择的压力。
效率陷阱
我在帮助高管们和职业人士提升工作效率的过程中发现,不管职业地位有多高,大家在工作不堪重负时的反应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迫自己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不要休息,以便更有效率地利用每天的时间;另一种是增加工作时间——如果有手下,也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加班——以便更充分地利用每周的时间。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背后是同一种信念:为了掌控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们要更“有效率”。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一种错误理解。
不停歇地专注于一项任务,延长工作时间,这些解决方法对电脑或机器来说很管用。因为电脑和机器不会疲倦,更频繁地使用它们只会让它们更加高产、更加高效。但是,我们不是电脑或机器,我们是生命体。不断地要求我们的大脑进行同一种工作——还要维持同样的效能,这就像是不断地要求一个赛跑运动员在不同的状态下保持同样的速度,不管他是要进行短程冲刺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不管他是在禁食一天又通宵没睡之后跑步、宿醉之后慢跑,还是吃饱喝足之后去锻炼。
作为生命体,我们的思考方式自有特点,科学界将这些特点称为“具身认知”。具身认知是身体影响思维的诸多方式的总称。大脑操控着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如果不考虑到大脑是在为身体服务这一点,就绝不能恰当地理解“认知”这个概念——它意味着各种不同的思维。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身体上的动作会极大地影响到你的思维。双手交叉放在脑后,双腿跷到桌子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常见的“能量姿势”。这种姿势可以增强你的睾酮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这样的荷尔蒙组合会让你觉得充满能量,做起事来像个领袖一样。
身体动作还有可能影响你的情绪,并影响你对其他人的想法和意愿的理解。研究表明,如果你在评价某人时做了个敌对性的手势——比如竖中指,你就很可能会把对方看成敌人,因为身体的动作事先已经暗示了这种敌对的倾向。或者,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学习的——这当然得依靠记忆力,但这并不是像往电脑上装软件或下载文件那样,把记忆植入大脑之中;相反,你得逐步培养记忆力,要花时间来改变神经元结构,让它们更容易相互激活。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考试前一晚突击复习,效果远不如在数天之内一步步地进行复习——如果你想记得久一点的话。
这只是千万个科研成果中的几个例子,但它们都说明正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个体,与电脑和机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它们那样的效率。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尚未被激发的巨大潜能,而这些潜能是电脑和机器所没有的。想要时时刻刻保持高效,只会让我们的潜能无从发挥。假设我要做一万个俯卧撑,肯定很难一口气做完,但如果把这一万个俯卧撑分摊到其他活动的间隙里,每次只做几个,那么我绝对能够完成。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大脑与肌肉很相似,能不间断地工作,但如果进入错误的状态,我们只会一事无成。但只要进入正确的状态,几乎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通过与那些高产又快乐的人合作,再加上我在神经学和心理学上的研究,我认识到:要想真正实现高产,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抛弃“效率”这个念头,转而选择创造条件,让自己在每天当中都能拥有极为高效的两小时。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1)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