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华文全球史(套装共22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5) 146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套装包含《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阿育王》、《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莫卧儿帝国》、《美国艺术史》、《拜占庭帝国史》、《罗马三巨头》、《美洲奴隶贸易》、《美国内战史》、《大英殖民帝国》、《古希腊史》、《西班牙无敌舰队》、《澳大利亚史》、《三十年战争史》、《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黑死病》、《清史九讲》、《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希波战争》、《杰斐逊总统》、《新美国》、《印度文明史》共22册。
《清史九讲》:本书是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任教期间,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两次演讲的内容。1911年,正值清朝风雨飘摇之际,作者从兵力、财政、思想三个方面,对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并对中国此后的命运进行了大胆而理性的预测。1915年,中国已进入民国时期,作者再度梳理清朝历史,从政治谈到艺术,纵横经学、史学、文学,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绘出一幅包罗万象、与众不同的清史全貌。听内藤湖南讲历史,听一段尘封的往事,得一种崭新的领悟,展卷始知历史竟还有这般读法,研究原还有那般做法。
《西班牙无敌舰队》:本书以1587年初到1588年底西班牙与英格兰之间的海战为线索,讲述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揭示了16世纪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书中涉及“三亨利战争”、圣巴塞洛缪大屠杀、巴黎暴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苏格兰女王玛丽为何被送上断头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如何运筹帷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缘何执意攻打英格兰?法王亨利三世因何被杀?实力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为什么会惨败而归?这场海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西班牙无敌舰队以上帝的名义起航,为何又被上帝抛弃?本书将一一揭晓答案。
《拜占庭帝国史》:自拜占庭城建立讲起,以拜占庭帝国的创立、发展、衰落直到灭亡为主线,为人们描绘了前后近两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作为城市,拜占庭是如何被建立的?又是如何转变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哥特人是如何进犯拜占庭帝国的?又为何最终转战欧洲?西罗马帝国如何覆灭?尼卡暴动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查士丁尼一世如何拓展拜占庭帝国版图?他和贝利撒留的关系又是怎样?波斯帝国如何覆灭?斯拉夫人怎样威胁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又是如何崛起?席卷拜占庭帝国的毁坏圣像运动的起因是什么?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又是什么?拜占庭帝国为什么会衰落?十字军又为什么要毁灭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如何重新建立?最终又如何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本书中将一一为您解答。
《古希腊史》:以希腊人的迁徙、发展、崛起、衰落为主线,以人口迁徙、地理、文明、战争为线索,剖析古希腊的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希腊历史画卷。希腊人究竟自何而来?他们为什么要在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建立殖民地?雅典和斯巴达分别由谁来建立?又分别是怎样的政治形式?为什么雅典和斯巴达崛起为希腊的霸主?而两个霸主之间又是怎样进行战争、联合,直到*后又全都突然衰落的?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有怎样的纠葛?名垂后世的温泉关战役究竟是什么样的?雅典为什么会成为孕育古希腊哲学的土壤?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底比斯的崛起为什么会昙花一现?马其顿王国是怎样征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又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在本书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作为人类历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古希腊的历史值得您细细品味。
……
作者介绍: 内藤湖南(1866—1934),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实证学派”创始人,与“东京文献学派”的创始人白鸟库吉同为20世纪早期日本东洋史学界的泰斗。1907年,内藤湖南在奉天发现《满文老档》,后应狩野亨吉的邀请,赴京都帝国大学任教,参与东洋史学科的创建。内藤湖南在中国史领域*具影响力的贡献是提出“唐宋变革说”。他认为,从唐到宋期,社会、政治、人口和经济方面的各种变化标志着中国历史从中世走向了近世。
加勒·马丁利,普利策历史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牛津大学客座教授,主攻欧洲史,尤擅16世纪欧洲外交史。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深受西班牙历史学家罗杰•梅里曼的影响,开始主攻16世纪欧洲史。先后四次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
查尔斯 •奥曼,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皇家历史协会主席,牛津大学“奇切历”现代史教授,皇家考古研究所所长,皇家钱币学协会奖章得主。他的著作改变了人们对中世纪战争的理解,完善并改正了中世纪史料中碎片化的军事史及其种种谬误。一般认为,他通过中世纪残破的文献,重新构建起了中世纪战场的蓝图。其研究成果在欧洲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部分摘录:
本次京都大学的夏季讲座,我将以“清史”为题进行演讲。时间总共不过十二小时,只够讲讲它的轮廓梗概。即便是轮廓梗概,要想把历朝历代的史实一一罗列,十二小时也远远不够。因此,市面上流传的清史著作中出现的内容,我尽量不赘述。最近几年,我写了两本小书,分别是《清朝衰亡论》和《论中国》。《论中国》虽并非尽论清史,但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却多为清朝之事——诸如此类,我也尽量不重复论述。此外,我的好友稻叶岩吉[1]近年写了一本《清朝全史》,对清朝的政治、战争以及其他大事均有论及。上述著作中出现的内容,我也无意多叙。演讲时间很短,只能陈其大概。为了让诸位不至于听完就忘,我尽量将材料直接呈现给大家,以便大家过目后能加深印象。近年来,清史史料急剧增加。放在十五年前,即使想做研究,我也苦于材料匮乏,束手无策。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材料日渐增多,尤其是中国发生辛亥革命后,各种材料更是纷纷面世。我想顺便做个实验,看看凭借我们的力量能收集多少材料。1915年7月20日,我从东京回来后,便着手在极短的时间内收集材料。在本校富冈谦藏[2]老师(今天也来到了现场)等人的帮助下,虽然材料勉强收集来了,但我这十多天全在整理材料,没有时间在演讲之前查证历史研究中的疑点。演讲虽然有些粗糙,只是陈其大概,但我还是希望讲完以后,能给大家留点儿东西。因此,我会把每天演讲的提纲、要点打印出来,发给大家。今天是第一天,演讲的提纲、要点才发给大家。从明天开始,我会提前一天把第二天演讲的内容发下去。希望大家能把这炎炎夏日的午休时间利用起来,提前把材料看上一遍,第二天再来听讲座。以上是我想预先交待的事情。
清史的相关著述
在第一部分,我将从清史的相关著述讲起。众所周知,清帝退位不过三四年,尚属新近之事。因此,相关史料非常多。不过,大部分史料还都没有整理。当然,中国的史料记录制度十分完备。日积月累的大量史料都会逐步得到整理。譬如,历史上每有皇帝更替,继位者都会命史官纂修先朝实录。纲目中“史料之丰富”项下虽然列举了不少书目,但除此之外仍有大量实录没有列入。实录成稿后,官方的整理工作大体就算完成。可是,在清朝覆亡的不多时日里,历史学家甄选材料,重新编纂条理清晰、有生命力的历史,还难成气候。在中国,所谓的一朝正史告成之时,多数原始史料也将不复存在。如今,我们得以在史料尚未亡失之际研究清史,可谓十分幸运。与此同时,浩如烟海的史料让人一筹莫展。相比之下,《明实录》[3]就很简略。前几年,我曾请人抄录《明实录》的全部内容,卷数虽然很多,可换成日本的册数,十几代帝王只有七百余册。《清实录》十倍于《明实录》还不止,可谓卷帙浩繁。我们能否有机会一睹《清实录》的真容呢?这种机会曾经有过,但如今怕是很难了。几年前,我去奉天[4]等地考察时,凡感兴趣的内容我都看过。我本想设法将这些材料全部带回日本,但当时的政府认为这些无用的废纸只会白占船上的空间,所以没有同意我的请求。因此,以上许多史料虽曾近在眼前,却都白白错过了。总之,这些材料有归有之,如今却很难看到,而研究也就变得越发困难了。材料的种类均列在“史料之丰富”项下,有“《满文老档》《三朝实录》《方略》《圣训》《国史列传》《谕折汇存》”等。之后,我们会在那边的展室看到各种实物资料。到那时我再稍作讲解。
《清三朝实录采要》《清三朝事略》是日本人依据确凿史料研究清史的最早著作,特列于此。这两本书是一百二十多年前与我同属一个旧藩[5]的永根铉[6]所著。永根铉后来改名为北条铉,或者一开始叫北条铉也未可知。它们虽然只是实录的摘要,却能将清朝一些难读的地名、人名准确读出,简明扼要,切中要点。中国摘录《清实录》的著述有《东华录》等,我列在了纲目的靠前部分。与《东华录》相比,《清三朝实录采要》更得要领,稍胜一筹。永根铉是日本有志于研究清史的第一人,为表其功绩,特列于此。
回到“纲目”最开始列的《圣武记》(三种)、《湘军志》与《湘军记》。这些只是历史著述的两三例。《圣武记》由大名鼎鼎的魏源所著。在日本,《圣武记》被翻刻出版,所以人人皆可求而得之。《圣武记》有三个版本,每个版本各不相同,是中国人以全新思路梳理清史的权威之作。《湘军志》和《湘军记》写的是近来长毛贼[7]之事。《湘军志》由王闿运著,所记均为他本人的亲身经历,所以不仅是在单纯记述史实,而且是在揭露内幕,是近年来颇负盛名的历史著作。《湘军记》由王定安著,所记虽然与《湘军志》相同,却由于种种原因,逊色很多。
《圣武记》(三种)、《湘军志》与《湘军记》之后所列的《东华录》(两种)是《清实录》的摘要,虽然称不上是什么著述,但对那些看不到实录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而言,作为研究材料却大有用场。诸如此类的史料各种各样,当然,除此之外仍有很多材料。即便只看手头拿到的材料,也已经相当吃力。所以,清史研究绝非易事。
清朝编修两百多年的明朝历史,花费大约六十年。清朝的史料十倍于明朝,若用六百年编史,则比清朝的存续时间还长,实在是旷日持久。不过,中国人修史也不好说。如今,在袁世凯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成立了清史馆着手编史,如果全力以赴,十到十五年或许就能完成。明初编修元朝一百几十年的历史,用时仅仅不到一年,可见快有快的办法。如仿此例,两百多年的清史说不定两三年就能告成。然而,史料从来都是交由中国人研究。我们要想拿到这些史料几乎毫无希望。所以,我们现在只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我先讲讲近来我研究的大体情况,尽管研究仍然未见头绪。
我把这一讲的标题定为“帝王及其内治”,其实只有“帝王”也是可以的。全民参与政治已经成为世界大势,中国如今也实行了共和政治,我又为何在讲清史时特意以帝王为题呢?这是因为帝王在清朝的政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讲到后来,我们便能渐渐看出,清朝的政治除了帝王几乎所剩无几。在别的朝代,除帝王之外,宰相等人也在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明太祖朱元璋因顾忌宰相的弊害而将其废除。从此,朝中便再无宰相。然而,在明朝数代皇权交替当中,遇到幼主继位时,便又会产生对宰相的需求。于是,虽无宰相之名但行宰相之权的内阁大学士等官职便应运而生了。然而,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却徒有虚名,基本不能发挥宰相的作用。清朝出现幼主时,曾有摄政王及皇太后主政,却从未有宰相主政。辅政大臣在皇帝年幼之时主政的事也是有的。不过,辅政大臣虽然类同宰相,但到了皇帝能够独当一面时就被撤下。于是,大权重新归了皇帝。这就是清朝政治的特殊状态。基于皇帝是清朝的一大政治要素,所以我很有必要以“帝王”为题来讲一讲。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标题。“纲目”中列出了清朝历代帝王的名字。靠后些的德宗景皇帝就是光绪帝。光绪帝之后的宣统帝退位以后,便是今日的情形了。那边的展室有些帝王的墨迹陈列。
再下边的“入关前的二帝”是指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和太宗文皇帝皇太极这两代帝王。所谓入关,是指清朝从满洲根据地进入北京。因须经由山海关这个关隘,故称之为“入关”。入关以前,二帝起于满洲山中,即现在奉天以东三十里[8]的赫图阿拉。历经两代四五十年的时间,清朝势力急剧扩张,兵至山海关以东十几里。但山海关以东十几里内仍是明朝的势力范围。当时,明朝有个叫李自成的贼寇起事。李自成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从西绕道至居庸关,兵临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统治时期,即崇祯年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在北京城内的景山自缢而亡。明朝当时为平定内乱,撤下了山海关的防守兵力。清军便趁机从满洲挥师,入主中原。这时,清朝的开国二帝[9]已经驾崩。第三位皇帝顺治帝即位,年仅七岁。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进入北京后,迎接顺治帝入京。最不可思议的是,清朝当年攻下北京的是摄政王,如今在北京退位的仍是摄政王[10]。可谓始于摄政王,终于摄政王。在清朝的制度下,亲王摄政非常普遍,皇太后摄政却非理所应当,更没有人臣摄政一说。人臣摄政称为辅政。康熙帝玄烨八岁即位时,辅佐他执政的便是辅政大臣。虽然制度如此,可最后的西太后慈禧却行了摄政之实。文宗显皇帝——咸丰帝驾崩后,虽然其弟恭亲王奕䜣接管政务,但咸丰帝遗诏指定的顾命大臣实则另有其人。其中的主要重臣有同为清朝皇族的肃顺。此外,还有一位叫端华的亲王。不过,肃顺最受咸丰帝喜爱,得以承其遗诏。当时,西太后慈禧还不是真正的太后。真正的太后是东太后慈安。两位太后联手杀掉肃顺,夺取了政权。最初虽是东太后慈安掌权,可后来权力逐步转移到了西太后慈禧手中。西太后慈禧是近世之人,其政治能力之卓越超群可谓人尽皆知。虽然东太后慈安是咸丰帝的正妻,西太后慈禧不过是个妾室,但东太后慈安的学识有限。大臣把奏折呈递上来时,东太后慈安并无法亲自阅览,做出裁决。而西太后慈禧却能亲自批阅奏折,做出决断,向内阁大学士或军机大臣等人下达命令,因而逐步掌权。又因为西太后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最终得以登上太后之位。西太后慈禧掌权时代,得益于她卓越的政治能力,清朝曾一度中兴。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