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国学大书院(套装40册)-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5) 151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套装包含40本经典书籍,即《论语》、《大学》、《中庸》、《礼记》、《周易》、《道德经》、《孝经》、《战国策》、《史记·本纪》、《史记·世家》、《史记·列传》、《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墨子》、《反经》、《忍经》、《山海经》、《鬼谷子》、《吕氏春秋》、《世说新语》、《茶经》、《传习录》、《菜根谭》、《闲情偶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幽梦影》、《格言联璧》、《三字经》、《弟子规·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图解本草纲目》、《图解黄帝内经》、《图解神农本草经》、《曾国藩家书》
《鬼谷子》:本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的,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它一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吕氏春秋》:本书集合诸子百家杂而不杂之言,包罗天地古今万物众生之理!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融于一炉,是中国汉代大统一时代前政治、军事、哲学、谋略思想的出色总结。 《战国策》:本书为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诸国间政治博弈的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西汉末年,刘向按照国别进行了编订。 《资治通鉴》:本书是我国首部编年体通史,逐年记载了长达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本书在《资治通鉴》原典的基础上,撷取其精华,解读其精要,以期让广大读者在阅读历史的同时有所获。 ……

部分摘录:
周文君免士工师籍 ※原文
周文君免士工师籍,相①吕仓,国人不说②也。君有闵闵③之心。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④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⑤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强,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注释
①相:任用某人为相国。②说:通“悦”,高兴,喜悦。③闵闵:忧愁的样子。④三归:管仲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命名为“三归台”,以掩盖桓公罪过,表明非有意伤害民心。⑤《春秋》:东周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修订而成的。
※译文
周文君免去了工师籍的职务,而改用吕仓做相国,周的百姓对这件事不高兴。周文君很担心。这时有人为吕仓来劝说周文君,说:“国家做出一个决策,人们必定会有诽谤和赞成两种态度,忠臣使诽谤全都加在自己的身上,而把赞美的话都加在君主的身上。宋国的君主贻误农时来建造娱乐用的高台,因此百姓都非议这件事,这是因为没有忠臣来为君主掩盖过错罢了。子罕辞掉了相位而改做司空,百姓非议子罕但褒扬他们的国君。齐桓公在宫中设立了七个市场和七百个国家妓院,国人非议这件事情。管仲因此故意在家里筑“三归台”,来掩盖齐桓公的过错,而不是自己有意伤害民心。《春秋》所记载的臣子杀国君的事例数以百计,这些臣子都是很受赞誉的大臣。所以说大臣受到赞誉,并不是国家的好事。由此看来,人越多力量就越大,积累微小的土石就能成为大山。”周君于是就没有免掉吕仓的职位。
※读解
本篇是吕仓的说客为了吕仓对周文君的劝说,劝说的策略是摆事实、讲道理,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说服周文君不要忧虑,不要太在意百姓的意愿,不要免去吕仓的职务。首先他用一句话作为立论的基础,提出忠臣会将人们对国君的诽谤加在自己身上,而将人们赞美的话加在国君的身上;接下来分别列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和一个正面的例子,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达到了自己劝说的目的。
这样劝说,既有观点又有事实例证,是最有说服力的。最后将结论归结到《春秋》所记载的臣子杀国君的事例上来,似乎从这里强调了一下免去吕仓职务的严重性,因为国君这样做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像《春秋》中所记载的臣子杀国君的事例一样。在整个劝说的过程中,那位说客只字没有提到吕仓的事情,而只是在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君臣关系状况对国家造成的影响。这样就说服了周文君,而继续让百姓不满的吕仓做相国。
在《战国策》中,有很多的游说和劝说都采用了例证法,也就是列举古代帝王或大臣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古代的君王大多思慕远古时期帝王所建立的功业,那些前来劝说的谋臣策士往往抓住国君的这种心理进行说服,而这样的言论往往能够打动被劝说的国君。
事实胜于雄辩。在我们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应该学习这种方法,列举典型的、恰当的事例来为自己的论点提供论据,增强说服力。
温人之周 ※原文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①,《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②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到汉代,儒家尊为经典,故称。它大概是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②君:统治,治理。
※译文
温城有一个人到东周去,但东周人不收留他,并且还盘问他说:“你是客人吗?”这个温城人回答说:“我是主人。”东周人问他住在哪里,但他却回答不上来,官吏因此把他囚禁起来。国君派人去问他说:“你不是我们东周人,却又自称不是客人,这是为什么呢?”温城人回答说:“我年少的时候曾诵读《诗经》,《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君统治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哪里又是客人呢?所以说我是主人。”国君于是让官吏把他放了出来。
※读解
东周王室在战国时期如同黄昏时分的太阳,已经无法朗照天下,已经没有了过去号令天下、接受各国诸侯朝拜和进贡的威风。此时的天子已经形同虚设。各国诸侯征战攻伐,再没有人把天子放在眼里,甚至都想将天子取而代之。
《诗经》在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中是有很高的地位的。人们论说义理常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加论说的说服力。
这个温城人不知道到东周要办什么事情,只是他在东周人拒绝他留在东周的情况下并不感到为难。其实,早在他被东周的官吏拦住盘问的时候,他就已经表明自己是主人,可见他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看得非常透彻,最重要的是他了解天子的心理。从这里推测,他在来东周之前就已经打定了主意,想好了应对东周官吏盘查的说辞。
本篇讲述的是温城人说服东周国君,来使东周国君将自己释放出来,并允许自己待在东周。说服策略是通过引用《诗经》上的诗句来重申、强调东周国君贵为天子的政治地位,满足了东周国君需要人们承认他的天子身份的心理。这个温城人所给予他的正是这种心理需要。不仅如此,他所引用的诗句和自己当时所处的困境又是密切相关的。在他看来,只要对方承认了自己提出的观点,就可以使自己获得自由以及在东周居住活动的权利。他的引用和推理,不仅满足了东周国君的心理需要,而且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原文
杜赫欲重①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之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②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注释
①重:在这里的意思是使之被重视,受到敬重或重用。②骇:使受到惊吓。
※译文
杜赫想要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国君说:“您的国家很小,您用尽您的金银珠宝来侍奉、笼络诸侯的做法,不可不慎重考虑一下。这一点譬如张网捕鸟,如果把网铺设在没有鸟的地方,那么到天黑也捕不到一只鸟;如果把网铺设在鸟多的地方,那么就会惊吓了鸟;所以必须把网铺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这样做之后就能捕获很多的鸟了。现在您将要把钱财花费在居高位的人身上,但居高位的人轻视您;把钱财花费在普通人的身上,但您又没有什么可以从普通人身上得到,又浪费了钱财。您必须把钱财花费在虽然现在没有地位但将来会成就大事的人身上,这样才能达到您的目的。”
※读解
杜赫的劝说预先将景翠定位在一个双方都明白的位置上,他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小人”,而是“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并且将这种身份和东周国家的政策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张罗捕鸟做比,将道理说得既形象而又容易理解。
本篇是杜赫劝说东周国君,劝说策略是用他自己的话语为东周国君重新定位东周的形势,为东周国君分析当前所采用的政策是应该慎重考虑的。然后形象地比喻为东周国君说明现在的用人政策是需要再商量的,重宝珠玉应该使用在什么样的人身上,巧妙地将目标设定在他所希望让东周国君重用的人身上。整个劝说的过程都是在为东周国君的利益考虑,所以就不容东周国君不重视他的意见,而同时整个劝说又都是在为最后的落脚点作铺垫和埋伏,都是为“欲重景翠于周”。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 ※原文
宫他亡①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②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③遗宫他。书曰:“告宫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候④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宫他。
※注释
①宫他:西周的大臣。亡:逃跑,逃亡。②冯且:西周大臣。③间:偷偷地。④候:古代在国境和道路上负责守望、侦察及迎送宾客的官吏。
※译文
西周大臣宫他逃离西周,去了东周,他把所知道的西周机密全都泄露给了东周国君。东周国君大为欢喜。西周国君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恼怒。西周的大臣冯且说:“我能把宫他杀掉。”西周国君就给了冯且三十斤黄金。冯且派人拿着黄金和一封信,给宫他送去。信上写着:“告宫他悉知:如果事情能够成功,你就尽力将它办成;如果不能成功就速速赶回。事情耽搁的时间过长并且泄露的话,你就自行了断性命。”然后又派人告诉东周的侦察兵说:“今天晚上有奸细要进入国境。”东周的侦察兵果然捉住了送信的人,将他身上的书信献给东周国君,东周国君立刻就把宫他杀掉了。
※读解
无论是残酷的政治斗争、激烈的商业竞争,还是斗争的最高形式——军事战争,人们总是处在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中,代表着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参与到斗争中来。每个利益集团的成员都有维护本集团利益,积极为本集团出谋划策或出力奔命的义务,这不仅是利益集团法定的义务,而且是为社会道德习惯所约束了的。如果有人破坏了这样的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而将自己原来所在利益集团的机密泄露,为敌方服务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叛徒或叫奸细。这种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叫作汉奸。
奸细对本集团的杀伤力是最大的,所以奸细最让人痛恨。他们是人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1)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