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换一间馆子,六个阡陌交接的故事。青春末途的生活切片,定格不同的回望瞬间:
《你那里信号好吗?》 一位朋友的离世,让几位旧友重又聚在了一起。他们打捞着记忆中逝者留下的微弱信号,反思自己的生活,同时在内心深处追问:为什么看上去并不会自杀的你,选择了以死亡的方式先行离场?
《迁徙》 沪漂小林是一位咖啡师,和神秘的常客妤建立了交集,并逐渐受妤影响、成长。不久后,妤骤然离世。若干年后,小林在旅途中再度想起妤。在归途站台那困惑而炫目的光线中,他也像妤一样体验到求死的冲动——小林在那一瞬间意识到,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其实是模糊不清的,任谁都可能踏入到那混沌的洪流之中。
《不如我们匍匐前进》 是什么让孤独之人相爱?陈荞曾经那么喜欢花花公子林栋,却在林栋酒后表白时拒绝了他。在一场和多年前何其相似的雨中,她想起来自己是懂林栋的,她太懂他的内心了:而这恰恰是二人的感情无法维系的理由。
《中年天使》 上海人周扬中年后选择在青岛成家立业,青春期的女儿则执意考回上海念书。女儿的观念、同学、和男人的交往,无不令周扬感到,生活把曾经亲密的他们分开了。他奋力追赶,试图攀上这趟远去的列车。
《绿洲》 利群在遥远的非洲开普敦成家生女,表妹的到访打断了她自顾不暇的生活。对家乡的逃离、对婚姻生活的迷茫、和作为母亲的自我意识相互交织,她在重重思绪中意识到这个自己在远方亲手建造的家,才是生命中可以拥抱的绿洲。
《像行星无法停留》 父亲的心脏突然出了问题,我不得不陪他去北京看病。人到中年的我此刻才意识到了父亲的苍老,并在照料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亲,父女二人也逐渐达成了某种默契。 作者简介:
贺伊曼 1990年出生于河南新乡,现居上海。当过编辑,如今经营餐厅和酒馆。 小说散见于《萌芽》《小说界》、“ONE·一个”App等。
部分摘录:
那位女客人和往常一样在吧台坐下,点了一杯手冲咖啡和一块店内自制的芝士蛋糕,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翻开,很快开始有节奏地轻击键盘。下午两点前没什么客人,木制L形吧台靠墙的一端立着一只小小的音响,播放的应该是店主下载在iPod里的歌单——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爵士乐,颇复古,但和店内昭和年代的装潢比起来算是时髦很多了。似乎在日本当地,不少传统的咖啡馆和酒吧都会如此搭配,从室内设计到工作人员的着装风格,从以威士忌为主的酒单到以爵士或少量摇滚乐为背景的听觉氛围……20世纪美国文化带去的影响像日复一日拍打着岸边礁石的浪潮一般,注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海水本身是有形状的吗?似乎并没有,却能在岸边的石头上留下固态的影子。文化的浸透之力也是如此。
后面这段是小林从书里看来的,他自然是从没去过日本。来上海之前,他甚至不知道爵士乐是什么,摇滚倒听过一点,他爱看的综艺节目里频繁出现宣称热爱摇滚的选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让我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吧”诸如此类的热血宣言,小林听着总能鸡皮疙瘩乱冒,说不上为什么,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对生活和所谓梦想抱有源源不尽的希望总是很好的吧,不然这个庞大世界的搭建,无限未知领域的发掘,应该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在这间日本人开的咖啡馆当咖啡师,是小林来上海后的第二份工作。对于这座城市的工作节奏、风俗习惯、年轻人都在做什么,从一开始的突兀陌生到渐熟于心,花去了他半年有余的时间。目前为止,他对上海几大区域的分布、常坐的二号线及十号线地铁沿线、家附近的便利店和小餐馆均已相当熟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遍布在这城市的角角落落。作为刚入行不到两年的咖啡师,一个除了制作咖啡以外再无其余特长的外来打工仔,小林自觉要学习和进步的还有很多。当然,他对未来抱着格外积极乐观的心态:还年轻嘛,只要肯努力,人生路总会越走越宽。所以当老板下达升级培训的指令,要求大家去做些日本餐饮的资料研习时,比他晚入职的同事私下和他商议“走走形式就可以了,反正老板平时也不来店里”,他没接腔,反而相当积极地在早上开门后或是打烊前一两个小时认真阅读店长准备的杂志,有时晚上带回家看。那段话就是在杂志里读到的,“海水本身是有形状的吗?似乎并没有,却能在岸边的石头上留下固态的影子”。难以理解啊,日本对于小林来说还是过于抽象了,是仅属于影视剧里的遥远岛屿,他很难想象自己何时能去那里看看。等有年假资格或有女朋友的时候?不过比起这个让他一下子想不起任何著名地标的岛国来说,他更想去的国家是阿根廷,他是阿根廷球迷。
午饭时间过后,客人们常常单独前来,点一杯咖啡,看书或是带着电脑工作一下午。似乎不在家里或公司办公,早已成为都市的某种流行。这里和连锁咖啡店的区别在于位置隐蔽,人少清净,店里除了研磨咖啡豆的声响外,几乎只剩下电脑键盘和翻书的声音,咖啡的香气也因空间密闭而持久地萦绕在空气中。店主Sayo曾经说过:“店铺的氛围是很奇妙的东西,当你用各种硬件和软件搭建起某种你心之所向的氛围时,置身其中的客人多半也会依照你所期待的那样自我控制,而一旦一个人这样做了,其他人都会照做,长久下来氛围这种东西也便扎扎实实地建立了。开店就是建立一种实在又抽象的空间。”小林初次听到店长转达的这番话时入职一周有余,他很难完全理解老板这段听起来颇为乐观的宣言,毕竟那时他离开家乡来上海不过两个月,像样的店和像样的空间都还没见过几个,只是莫名觉得这话似乎有那么些道理。
店里偶有结伴的客人,攀谈时轻声细语,喝完咖啡尽力不让杯底触及瓷碟发出突兀的声响。像是只有日剧里出现的那些优雅人士才会常备的自觉,在这里大多数客人都能默然履行,想必这就是老板建立的“氛围”吧。当然,日剧也是在店长推荐下才看的,小林通常不看那种节奏十分缓慢的剧,有一部讲继承母亲的三明治店的,他几次抱着电脑看到睡着。
站在店里时常难以想象,隔着一道木门,外面的世界遍布喧嚣。隔壁洗车房每天都有冒着泡沫的污水流出,另一边是常年人头攒动的本帮面馆,对面的连锁超市日渐衰落,但下午开始打折时便挤满老年人。附近不超过五百米处大约有六七个颇具规模的高层住宅小区,两栋布满餐饮和服饰品牌的商场,密集的人流间歇性地从商场入口处的地铁站鱼贯而出,都市里仿佛从来没有静止时刻。但隔着屋檐下这扇不起眼的木门,时间的流速仿佛变缓慢了一些。店铺门头简陋,紧贴洗车房的白色外墙看起来和普通居民房无异,很容易就错过了,唯有窗台上放着一套手冲咖啡壶和两只空的威士忌酒瓶,像是来自路人的一句善意的轻声提醒。目光循着这简陋的点缀往下走,便能看见几乎像儿童手迹一样的店名,“sayo”,中文名是“小夜咖啡馆”。
这一带是日本人密集居住的地区,再走两条街,便是著名的烤肉一条街,看不见除了日料店以外的餐厅。到了傍晚,居酒屋和日式酒吧纷纷营业,夜深了路边常能看到三两结伴的日本人喝得醉醺醺彼此搀扶着打车。“小夜”既然叫小夜,自然也不会在夜间打烊。七点后,咖啡馆就变身成为酒吧,吧台柜子上的咖啡豆被撤下,位置被五十几瓶酒(多数为威士忌)取而代之,店员们一律换下白衬衫和围裙,改为修身的黑色衬衣,十分讲究。这一切,当然都是老板的要求。
闲话了这么久,还是说回那位女客人吧。她和往常一样在吧台坐下,点了一杯手冲咖啡和一块店内自制的芝士蛋糕,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翻开,很快开始有节奏地轻击着键盘。直到小林把冲好的咖啡推到她面前,才把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抬起头对小林说谢谢,笑容在她白皙的脸上平缓展开。她喝了口咖啡,像腾出一点课间休息的时间,两手放松似的垫在脖颈后方,挤压着顺直的黑色长发,对吧台的方向问道:“我打算下个月去日本旅行,有什么咖啡馆推荐吗?”
小林感到诧异,他并非那种喜欢主动和客人聊天的咖啡师,尽管女客人一周会来一到两次,他除了基本服务外几乎没有和她闲聊过。不过让他一瞬间不知道如何答复的主要原因还是他并没去过日本。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女客人是在询问站在他身边的店长。
店长阿吕在这间店已经工作了五年,不知是职业素养还是天生性格所致,几乎和每一位客人都能很快地熟络起来,并准确地记住每一位常客的名字。她正在调整装咖啡豆的透明罐的摆放角度,尽管早上小林拿出时已经尽量把罐上的标签一个个正对客人落座的方向,但在她看来明显还不够整齐。“打算去哪个城市呢?”听到询问她停下手里的工作。
“目的地是一个神奈川县的小岛,但会先飞到东京待两天。”女客人带着一种抱歉的笑容捋了一下刘海,“没办法啊,还是得带着电脑工作。上次听你说去东京做咖啡培训,应该有一些很棒的咖啡馆值得分享吧?”
小林看到那个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感到抱歉?
“我这里有一些之前拍的照片。”阿吕掏出手机,边点相册里的照片边为女生介绍。女生对着照片时不时发出“啊,这个店设计得真好看……”“这个蛋糕看起来很好吃……”这样的赞叹。阿吕露出满足的笑容,似乎被夸赞的是自己,随即把被女生夸赞的店的地址一一在微信上发给对方。小林下意识看了一眼微信对话框,用户名写着“Yu”。鱼?还是羽?简短的疑惑从脑中闪过,但没有问出口。
十天后,不知叫作鱼还是羽的女生带着来自东京的伴手礼前来。还没到阿吕上班的时间,她便把两包东西交给当班的小林,说是在东京买到的咖啡豆,给店里尝尝。小林接过来,包装上写着“Weekends Coffee Tokyo”。女生继续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工作。
下午阿吕上班时看到咖啡豆又惊又喜:“你去这一家啦?”
“对,你推荐的嘛,果然各方面都很棒。”
“你喜欢就好呀。”
“虽然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有坚果味的中深度烘焙,但夏天嘛,喝一些水果香气突出的浅烘焙可能更让人畅快,所以带了他们主推的‘瑰夏’给你们试试。”
通常在咖啡馆里,“瑰夏”当属是最贵的咖啡豆品种了,小林想,这个叫鱼还是羽的女生送起礼物真是大方。换作是自己,伴手礼可能随便拿一包最便宜的敷衍了事,反正是图个人情,肯定买性价比最高的物品。不过对他当下的经济状况来说,更有可能是什么也不买。
“你真是太客气了,那今天的蛋糕我来请吧!”阿吕盯着咖啡豆的背标认真研究了一会儿,拆开其中一包,挖了几勺放进磨豆机,尝试冲煮起来。等水烧开时问道:“你去的那个岛,好玩吗?”
“嗯……怎么说呢,谈不上好不好玩。”女生脸上露出不知如何措辞的犹豫神情,“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虽然离东京很近,但连东京人都很少去,去为数不多的餐厅吃饭总是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人,只有一次遇到从群马县来的学生,说去那边探测地形。”
“原来你懂日语,好厉害啊。”阿吕由衷感叹。至今没和店里的日本客人用日语流畅交谈过让她很是遗憾,平时打理店铺耗去太多精力,以至于没时间精进日语,简单对话倒是会的。
“哎没有,我听不懂日语,只能听出口音不大一样。”女生很快否定道,像是一种贴心的解释。
她接着说:“不过那个岛,风景是真的很好,慢慢走的话一天可以环岛一圈,海边有一处滩涂可以看到很多鹰,不是猫头鹰,是真正的鹰,非常多,几乎要落在人头顶上。”
“啊,那不会啄人吗?你胆子真大。”
“不用担心,动物轻易不会伤害人的。”女生停顿了一会儿,“这是一个潜水的朋友告诉我的,他曾经和鲨鱼一起潜水,说那在潜水圈也是很正常的事。”
“我的妈呀,这我可不敢……”
“我们在岛上待了两天,每天步行环岛一周,落日的时候在灯塔上还能够看到远处的富士山呢,从海边刮来的风非常冷,我穿太少冻得直流鼻涕,但是落日真是太美了,再冷也值得。你们想想,没有人烟的海上落日,不看哭是不可能的。”
“完全没人的地方有点危险吧?”
“还是有些当地人居住的,我们就睡在唯一的一家温泉民宿里,本地老字号,整个岛上的居民都会去那边泡温泉,躺在温泉里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富士山。”
“运气不好会怎样?”
“会看到层层叠叠的云,山就被遮起来了。但云也非常美。”
“听起来很厉害,但你是怎么知道这样隐蔽的地方的?”
“也是那个潜水的朋友告诉我的,是以前的一个老朋友了。他住在日本很多年,去了日本几乎所有的海岛,最推荐这个,因为可以看到无人海滩。从东京坐电车两个小时就到,非常方便,但不知道为什么没人爱去,游客常去的是更靠近东京的另外一个岛,但这个明显风景更好啊!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女生说得有些激动,脸颊泛红,一边单手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扣上了。
“上海看海就没那么方便呢,至少看不到你发的照片里那样美的海吧。”阿吕若有所思。她的娓娓回应让小林无法分析究竟是职业素养,还是真的试图在感受女生感受到的那些——她和小林至今没机会经历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