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地理学原来这么有趣-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5) 149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地理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挑选合适的地理学大师讲授。在授课的过程中,听课人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万别错过了本书!
部分摘录:
常见的十六种地貌 李希霍芬老师接着说:“彭克老师讲的是五种最基本的地貌类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勘探经验,跟大家分享十六种常见的地貌类型。”
同学们听了要讲十六种地貌类型,都惊讶地叫出声来。
戴维斯老师笑笑说:“大家不要紧张,其实地貌类型是非常简单的,只是向大家做一些非常简单的介绍。大家想象自己在看地图或者看影片,就会觉得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了。”
李希霍芬老师也说:“的确是这样,等我讲完之后,大家就明白这些都非常简单。我要讲的第一种地貌是丹霞地貌。说起丹霞地貌,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在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地区,这种地貌最为典型,这种地貌在中国的西北部、西南部,以及美国西部,乃至中欧等地区均有分布。丹霞地貌的发育,开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这场运动使得部分红层变形并抬升,随着时间的变化,红色的地层受到流水、重力、风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深沟、残峰、石墙、石柱等各种地貌形态。如今的丹霞地貌,已经成为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很多游客都慕名去观看瑰丽的丹霞景观。”
“第二种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指的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岩石产生溶蚀作用之后形成的地表或地下形态,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机械侵蚀等其他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地层分布区,常见的喀斯特景观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地下河流等。喀斯特地貌有不同的划分类型,按照出露条件可以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岩性可以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还可以按照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进行划分。在喀斯特地区有着比较丰富的矿物元素和矿产,而且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第三种要介绍的是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指的是海岸在各种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的总称。在各种塑造过程当中,构造运动为所有作用奠定了基础,波浪作用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海岸在各种作用因素的不断侵蚀下,发育成为各种海蚀地貌,主要可以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常见的海岸地貌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三角洲、生物海岸等。
“第四种地貌是海底地貌。海底地貌是海水覆盖着的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虽然海水覆盖在表层,但是在海底有海山、海丘、海岭、海沟、深海平原等各种不同的形态。整个海洋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地貌,分别是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大陆边缘指的是大陆和洋底的中间过渡地带,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单元构成。大洋盆地指的是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的一部分,占海洋总面积的45%左右。大洋中脊指的是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海洋中的山系。
沙丘的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形沙垄、复合型纵向沙垄、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地等。
“第五种是风积地貌。风积就是风力堆积,主要是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中,经过风力的搬运作用之后再堆积形成的地貌。风积地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含沙气流的结构、风运动的方向、风力的大小和含沙量的大小,这些都对风积地貌有很重要的影响。除了风的类型,地表的特征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地面的起伏程度、地面物质的粗细等。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就是沙丘。
“第六种地貌是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指的是经过风力的吹蚀和磨蚀作用产生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风蚀石窝、风蚀蘑菇、雅丹地形、风蚀城堡、风蚀垅岗、风蚀谷、风蚀洼地等。这些地貌类型都是经过风力的侵蚀之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所以有不同的名称,本质上都是类似的。
“第七种地貌是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指的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过侵蚀、搬运、堆积等各种过程之后形成的地貌的总称。在河流地貌当中,河流作用是最经常和最活跃的一类因素,这个因素贯穿于河流地貌的整个过程当中,让河流形成各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第八种地貌是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地球陆地的表面,有11%的面积被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度和高原地区,还有很多第四纪冰期留下的冰川遗迹。冰川在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种过程中,对地表有不同的塑造作用,同时在冰川地区,还存在寒冻、雪崩、雪蚀等各种营力,这就造成了冰川地区丰富的地貌景观。
“第九种地貌是冰缘地貌。冰缘的意思就是冰川的边缘地带,就是没有冰川覆盖,但是气候极度严寒的地区,也可以称之为冻土地貌。在冻土地区,有许多因素会产生作用,主要的作用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等。这些作用对极度严寒的地表会产生一系列的冻结和融化过程,最终形成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等不同地貌。
“第十种地貌是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由于湖水的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湖浪指的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的震动现象,湖浪可以携带岸边或湖水中的物质,逐渐形成湖泊周边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湖滨三角洲等,或者随着湖水不断变浅,演化成沼泽。
“第十一种地貌是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指的是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之后我们会重点讲解内营力,只要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貌类型,就是构造地貌。
“第十二种地貌是热融地貌。这种地貌是地下冰受热之后融化,然后使土壤发生收缩和沉陷,进而形成的地形,又称为热喀斯特地貌。热融地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热融沉陷,一种是热融滑塌。
“第十三种地貌是人为地貌或人工地貌。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有很多不同的作用,既有建设性的也有破坏性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不过,从现实来讲,人类的进步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第十四种是重力地貌,指的是在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发生位移,所以对地表形态产生一定的改变。坡体因重力而产生的运动方式有崩落、滑动、蠕动。因此,重力地貌的类型可分为崩塌、滑坡、蠕动土屑、土溜、泥石流等。
“第十五种是黄土地貌。黄土是第四纪黄色粉沙质土状的堆积物,在现代仍然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典型的黄土地貌沟壑纵横、地面破碎,受到水、风、重力和人为等各种侵蚀作用,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貌。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黄土潜蚀地貌。在黄土地貌地区,水土流失一般都比较严重。
“最后一种地貌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在内陆荒漠当中的一种奇特景观,有一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和凹地沟槽间隔分布,在很多干旱的地区都有这样的地貌。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是湖沉积地层,第二个是经过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和流水的侵蚀。因为有这两个重要因素,所以形成了致密的泥岩层。但是由于荒漠区的剧烈温差,产生热胀冷缩,会使一部分泥岩层崩裂,一部分泥岩层保留,就形成凹槽和土墩同时呈现的雅丹地貌。”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