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化书 无能子-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5) 120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化书》和《无能子》是中国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两部哲学著作。《化书》唐末五代谭峭撰。共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一百一十篇。书中又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社会演化,揭示动乱的原因,提出对策。全书在内容上,基本发挥了老庄学说,并把一切皆化的自然观和小农平均主义理想的社会观作为主轴进行论述,又兼有一些凹凸镜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很广泛。在思想上,本书中具有同情人民的社会观与历史观;既有对传统道教思想的禀承,又有对其的阐发,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能子》全书分上、中、下三卷,近万言,现有三十四篇。指责君主专制制度违反自然,提倡道教的服气和坐忘修炼法,并宣扬儒家的宿命论、仁义道德和近似佛教禅宗思想的“无心”。
部分摘录:
卷一 道化 【题解】
“道”是我国先秦老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当时他主要是从宇宙本源角度加以论述,提出“道”是一种超越宇宙的最高存在,它为天地万物之母,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在其发生、变化过程中,产生出阴阳、有无、虚实、动静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本卷接续老子有关“道”的思想,着重从其变化方面展开思考。《道化》篇提出,道的变化有顺、逆两个方向:“道之委”是道顺而产生万物的过程,“道之用”是道借外化的万物返回自身的过程。“委”和“用”二者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万物的运动,即“神化之道”。接着,作者谭峭指出古代的圣人能深通此道,因而能“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神以养虚”。这样就把他对“道”的演化体悟,落实到了如何实施虚心炼神、主宰外界的实务之上。这里体现了他对魏晋而来道教理论思考的延续与发展。
《道化》二十余篇文章,都围绕“道”的变化主题而展开。其中采取正面说理方式的有《大化》《正一》《天地》《大含》等篇。《大化》篇以太虚自然运动产生的从虚到有的一系列变化,说明大道之降、世道有为都是有其必然规律的,即“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正一》篇强调“一”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天地》篇说宇宙之内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大含》篇旨在说明天地从至虚中生神。这些篇章中都提到人在懂得这些道理之后,做到虚心无为、以道立身、以德辅世的问题,认为这才是与天地同在的正确做法。
关于“道”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在本卷《游云》《龙虎》《阳燧》等篇中有所涉及。其中的《游云》篇提出:虚空之中无所不有,万光之中无所不明。人之真灵与太空同体,神明离人并不远,君子应当正心俨容,敬天崇道,在太虚之中畅游,与神明交友。《龙虎》篇讲的也是“有”“无”相通、“物”“我”相同的道理,但是此篇中的龙虎,其实已成为道教内丹术中神、气的蕴意,所以由此所得的,则是“虚心以全其神”“忘形以全其真”的结论。
本卷中的诸多篇章,都涉及了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如《神道》篇讲到,虚无之神、阴阳之神、血肉之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相异的只是形体。如能忘掉形体,令虚灵返还太空,就知晓了无生无死的大道。《神交》旨在说明:有道之人能够体物知身,法阴阳以合天地之交泰,空其心以合自然之至真,养其气以充天地之气,就能与“道”应和。
其他如《蛇雀》《老枫》《耳目》《环舞》《形影》《爪发》《死生》等篇,从对各种外物现象的分析入手,来说明形质之可疑;《枭鸡》《四镜》《射虎》《哕咽》等篇,则指出精神现象的虚幻性,评析主观意见之不可靠;《铅丹》《蛰藏》又引入了炼丹的角度。总之是从具体事物的分析入手,来展开对“道化”的虚气合一道理的阐明。
整卷篇章紧扣“道化”主题,以形神关系分析为重点,融入道教炼丹思想,对唐代以来的炼丹实践做出了理论上的总结。作者以“化”论“道”,是当时“道”论的空白点,所以为其时的“道”论深入做出了贡献。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