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全35册)-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年前 (2022-07-15) 168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此次套装精择宋元笔记35册,69种,简体横排。由校点者撰写校点说明,简略介绍作者生平,此书内容意义、版本情况。书目如下《困学纪闻》《梦溪笔谈》《挥麈录》《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鹤林玉露》《癸辛杂识》《齐东野语》《青琐高议》《归田录(外五种)》《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贾氏谭录·涑水记闻》《铁围山丛谈·独醒杂志》《春明退朝录(外四种)》《南部新书·茅亭客话》《燕翼诒谋录·墨庄漫录》《桯史·默记》《湘山野录 续录·玉壶清话》《萍洲可谈·老学庵笔记》《四朝闻见录·随隐漫录》《枫窗小牍·清波杂志》《青箱杂记·春渚纪闻》《中吴纪闻·曲洧旧闻》《冷斋夜话·梁溪漫志》《杨文公谈苑·后山谈丛》《宾退录·却扫编》《清异录·江淮异人录》《麈史·侯鲭录》《括异志·倦游杂录》《稽神录·睽车志》《鸡肋编·贵耳集》《东轩笔录·嬾真子录》《渑水燕谈录·西塘集耆旧续闻》《投辖录·玉照新志》《南村辍耕录》《山居新语·至正直记》。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传统学术的各个方面,其中以论述经学为重点。
★《梦溪笔谈》以大篇幅记述自然科学,为其他笔记类著述所少有,北宋的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均赖之记载传世。
★《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旨在阐述其父邵雍及其密友的为人处世和政治见解,尤其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鹤林玉露》中若干人物逸事亦颇具小说价值,常为后世小说、戏曲所采用。
★《齐东野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南宋的史料,足以补史传之阙。
★《青琐高议》多记神道志怪、传奇小说、诗话异闻、纪传杂事等。对后代影响较大的是传奇作品。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收宋人传奇九篇,其中五篇录自本书。
★《归田录(外五种)》,收宋代笔记《归田录》、《江邻幾杂志》、《南唐近事》、《画墁录》、《泊宅编》、《孔氏谈苑》六种。
★《石林燕语·避暑录话》,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所记为北宋以来有关典章制度,颇足援据;所录人物逸事也十分广博,向为史家所重。
★《春明退朝录(外四种)》,收宋元笔记《春明退朝录》、《松漠纪闻》、《道山清话》、《北窗炙輠录》、《山房随笔》五种。
★《萍洲可谈·老学庵笔记》,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所记多为朱彧随父朱服游宦所至见闻。后书是陆游晚年所著笔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之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记录了当时大量的史实和掌故,可补正史之阙;而且反映了陆游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观点,也是研究陆游及其作品的重要资料。
★《青箱杂记·春渚纪闻》,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仿《北梦琐言》、《归田录》等“采摭一时之事,要以广记资讲话”而作。后书中多涉神怪方术及因果报应,荒诞不经,诚有不足取者。
★《中吴纪闻·曲洧旧闻》,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是一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资料笔记,诸如吴中地区宰执郡守文人名士的遗闻逸事、诗文酬对以及该地区的名胜古迹、风土民情、鬼神梦卜、僧道行踪等,均有记录。后书一是追述北宋轶事,于祖宗盛德、大臣言行多所记录,其中对王安石变法、蔡京绍述言之尤详。再是对前代及当朝文坛轶闻的记叙和评析,亦有一定见地。
★《杨文公谈苑·后山谈丛》,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所记内容包罗万象,以人事、诗文为主,旁及科技、宗教、艺术、典章制度、经济、民俗等,尤其收录了大量宋人诗歌,极具参考价值。后书共六卷,对北宋史事人物着墨最多,于书法绘画、笔墨纸砚、水利农事、佛徒道流以至奇闻异事等,亦有不少记载。
★《清异录·江淮异人录》,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采摭唐至五代流传的掌故词语若干条,每条下各出事实缘起。后书记载唐代及南唐时道流、侠客、术士凡二十五人的奇异事迹。所载并非全属荒诞无稽,亦堪为史书之补助。
★《麈史·侯鲭录》,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与当时制度及考究古迹,特为精核”,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文史资料。后书所记偏重诗话诗论,藉此可以了解北宋诗坛的情况。
★《括异志·倦游杂录》,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共十卷,记述北宋时期的奇闻异事,篇末多说明故事来源,以示可信。后书对官场黑暗,多所揭露。
★《稽神录·睽车志》,收宋代志怪小说两种。前书所记多为灵异神怪之事,宣扬神灵显圣,因果报应此书开宋人志怪小说欲人可信和果报迷信的风气。后书承六朝志怪体,专记耳闻目睹之神鬼异谈。
★《东轩笔录·嬾真子录》,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所记多为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间的朝野遗闻,尤以王安石变法最有史料价值。后书记北宋以来之闻见及读书所得。
★《渑水燕谈录·西塘集耆旧续闻》,收宋代笔记两种。前书共十卷,内容涉及政事、官制、文儒等诸多轶闻掌故,凡北宋名臣,均有记述,颇具史料价值。后书所记典章制度、士林习尚亦较有史料价值。
★《南村辍耕录》,全书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广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轶事、风俗趣闻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东南一带史事,尤为详赡,足补史传阙失。

部分摘录:
故事一 1.亲郊庙次序 上亲郊,〔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其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谓正祠。
2.驾头扇筤 正衙法座,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辇后曲盖谓之“筤”,两扇夹心,通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
3.唐翰林院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
4.学士院故事 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复门,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召。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閤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5.玉堂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閤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时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6.东西头供奉官 东、西头供奉官本唐从官之名。自永徽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之“西头供奉官”。
7.供奉班序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中,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复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复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8.衣冠故事 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岁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著令矣。
9.衣冠用胡服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鞢)〔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鞦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