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对话批评:诗.史.思之维-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年前 (2022-07-15) 110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当今,文学批评很多时候失去体人察己的温度,有些批评家只顾孤芳自赏,眼中没有作品,心中没有读者。究其缘由,在于文学批评中对话性的丧失。而好的文学批评应如同与知己之间进行一场深层的对话。在此背景下,本书集中采访了多位60—80年代有名诗人、小说家以及文学批评家,通过面对面交谈,旨在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对话交流中引发思想的碰撞,产生心灵的共鸣,以期重建文学批评的对话性,抵达文学的深层境界。

部分摘录:
周新民:马加主席您好!我关注您的诗歌创作已久,在阅读您数量众多的诗歌过程中,萌发了些想法。今天想就有些问题和您一起探讨下。首先请谈谈您诗歌创作的缘起。
吉狄马加:我走上诗歌创作道路,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深受彝族诗歌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彝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的诗歌传统的民族,可以说,现在世界上像彝族有这么多史诗的民族是不多的,在彝族现存的史诗中,仅创世史诗就有十余部,像彝族的《勒俄特依》《梅葛》《阿细的先基》等史诗,彝族还有很多抒情长诗,这在世界民族诗歌发展史上都是很少见的。彝族还有许多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哲学的典籍,像《宇宙人文论》《宇宙生化论》等。实际上,在彝族漫长的历史中,不论是书写其哲学,或是书写其人文科学的著作,都是用诗的方式来表达,像历史上很有名的《西南彝志》,就是彝族的很重要的历史典籍。所以彝族不管是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还是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习惯用诗歌的形式。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彝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另外,彝族的民歌资源也非常丰富。彝族的诗歌形式里,还有一种彝语“克智”。“克智”翻译成汉语就是指通过吟诵的方式来互相进行对答,它是一种对答的诗歌方式,主要应用在祭祀、婚礼、丧葬这样大型的集会活动中。民间婚丧等重要活动中,常由彝语中的“德古”(即智者,充满智慧的人),用诗歌的方式来谈天说地、说古论今。所以,从我的童年到我的少年,都是在彝族浓厚的诗歌文化环境里耳濡目染。彝族与生俱来的诗性,让彝族人民生活在充满诗性的环境中,也深深影响了我。
第二个原因是我在不同阶段受到了不同诗人的影响。我在小学和中学是在昭觉度过的,当时,昭觉还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它位于凉山的一个湖心地带。那个时候“文革”虽然快要结束了,但还有好多文学书籍被封存起来,图书馆里的一些图书仍然借阅不了,所以那时候想要阅读到外来的文学作品,还是比较困难的。那时候读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中,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最早读到的诗歌作品之一。教科书里面的李白、杜甫等诗人,他们的诗歌对我的影响都是间接的,但郭沫若的《女神》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看了郭沫若的《女神》,就觉得这样狂放的、自由的、浪漫的诗歌,过去是没有见过的,所以读了非常激动。从那时候我就开始找“五四”时期的新诗来阅读,虽然我能找到的书还是比较有限。
真正让我对写诗有一种冲动的,是普希金的一本诗集。那本书是当时一个同学借给我看的,我知道这肯定是一本外国人的诗集,但不知道是谁写的,因为封面已经被撕掉了,书脊的名字也很模糊。直到看到最后的后记,才知道原来是俄国的诗人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戈宝权先生。我在读那本诗集的时候,觉得非常震动,因为普希金在诗歌里面对爱情、对生命、对自由、对自然的赞颂,点燃了我的心灵。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也很亲近大自然,所以普希金的诗歌里的那种对大海、对自由、对生命、对纯洁爱情的歌颂,给一个少年的冲击,可以说是很大的。我觉得这个诗能写得如此之美妙,是很难想象的,就特别地喜欢。因为这本诗集是同学借的,而那时候又没有复印机,所以我只好拿一个笔记本,花了一两天的时间,把那本诗集大部分抄下来了。因为有这段经历,所以普希金的诗对我的影响很大。很多人采访我时,我都说,这可能是最早给我带来写诗的灵感,触发我想成为一个诗人的梦想的最大缘由。我认为,是普希金给我点燃了想当诗人的梦想。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也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的诗歌跨越了时空,给我这样一个生活在遥远的、边远的、异域的、少数民族的少年,带来了诗和文学的梦想。所以,从接触普希金诗歌的时候,我就开始写诗。那时候,我的诗歌充满了激情。现在回过头看来,我那时候的诗歌,更多的是用一些激情的、比较华丽的辞藻,那些文字也都是很稚嫩的。但是,重要的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写作的欲望,并且想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开始写一些比较诗性的,用诗的方式写的一些抒情散文。高中的时候,我记得好像还写过一篇散文就叫《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因为这是老师临时布置的作业,当时拿起笔就写,所以写得非常有激情。文章写完之后,语文老师看了这篇作文之后还问我,是否是我自己写的。我说肯定是自己写的。于是,语文老师就叫学校的相关老师来测试。因此,我觉得还是普希金给我带来了文学梦,普希金的诗歌开启了我的文学梦。
1978年我上大学了,在西南民族学院(现为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那个时候就能阅读到很多新东西了,包括“五四”以来的一些很优秀的诗人的作品。除了郭沫若之外,还包括像穆旦、卞之琳、徐志摩、戴望舒、臧克家等等一批诗人的作品。在那时候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艾青。艾青的作品我很喜爱。在文学气质上,我也觉得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对艾青诗歌的热爱一直伴随我到现在。我觉得,艾青是中国现当代诗人里面对我写诗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的一位诗人。后来,随着整个国家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这些大学生,阅读面大大扩展。外国哲学、文学化作品、文学作品都是我们的阅读对象。
总体看来,我认为我个人走上文学道路的重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彝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民族,我们所有的表达方式都和诗歌有关;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像普希金这样的诗人在当时对我的影响,促使我后来就想通过诗歌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我对生命、对人生的看法。
周新民:彝族的文学给您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营养。您也曾说:“我诗歌的源泉来自那里的每一间瓦板屋,来自彝人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来自那里的每一支充满希望和忧郁的歌谣。我的诗歌所创造的那个世界,来自我熟悉的那个文化。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诗的内在节奏上,它都给了我许多不可缺少的基因和素质。”您能不能具体地展开谈一谈,彝族的文学,是从哪些方面给您提供了营养?
吉狄马加:我举个例子说,比如说彝族的史诗,像《勒俄特依》。《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的诞生,记录了彝族诞生的这种过程,包括创造神话。另外,《勒俄特依》还记录了彝族迁徙的历史过程。因为整个彝族在迁徙过程中经过了不同的地方,所以它也记录了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当时的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记录完全是用诗的方式,它的比兴很多,最美妙的地方就是它并不让你感到很虚,虽然诗歌往往就容易让人感觉到它写得比较虚。但是,《勒俄特依》却不同,在记录这整个迁徙过程和民族创始过程的时候,写得很详细。它非常具体地描述了一个民族迁徙的历史。从诗歌中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它还详细地描述了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彝族人遇到的困难、面临的挑战。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