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电子书下载

经营管理 2年前 (2022-07-15) 133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投资、管理类图书,是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还是一部处世哲学。 这本书没有高深的概念和理论,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但其中深藏精妙而深厚的投资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也不乏人生信条、人生感悟。投资、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研究人员、企业白领等大众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繁荣的悖论》内容简介:本书是克里斯坦森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新概念——开辟式创新。 国家和企业正深陷两种悖论当中, 创新既能成就企业,也能成就国家。开辟式创新就是企业和国家走出繁荣的悖论的答案。 《叙事经济学》内容简介: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 在该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借鉴了流行病学模型,为读者提供了思考流行叙事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新视角。 《剧变》内容简介: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 直面危机 2. 愿意承担责任 3. 明确问题的边界 4. 寻求帮助 5. 借鉴榜样 6. 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 诚实自我评估 8. 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 耐心 10. 自身灵活性 11. 核心价值观 12. 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开放性思考题。 《结构性改革》内容简介:这本书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我国供给侧关键矛盾并对症下药。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20-2029):战疫增长模式》内容简介:本书以“战疫增长模式”为主题,在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宏观经济走势与增长潜能、重点行业和领域如何恢复增长且转危为机,提出了合理评估并设定增长目标、短期救助与中长期结构转型升级相配合等政策要点,强调应通过实质性深化改革,立足于结构性潜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账簿与权力》内容简介:《账簿与权力》一书中,历史学家雅各布·索尔为我们描绘了一部详尽的会计史,通过情节紧凑、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以及性格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追踪会计文化、社会经济成就及政治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展示了会计核算如何缔造出无数的王国、帝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 《美国怎么了》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根据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分析了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引起的绝望的死亡,探究了这种死亡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并从美国的医疗制度、税收与福利政策、收入分配制度、教育、企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解决收入不平等和健康不平等的可能性。 《金融激荡300年》内容简介:本书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历史和政治,追溯300年金融激荡的进程,解读金融的力量,回答金融的走向,是一本上乘的金融史通俗读物。 金融用财富诠释历史。 《极 端经济》内容简介:在经济领域,“极 端”并不仅仅用来描述我们熟悉的股市崩盘、住房危机或金融丑闻等现象,也可以用来表述某种经济体或者突发情况。本书提出了一种思考经济和社会的新方法——研究世界上极 端的经济体,从而了解人类如何应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并探寻极 端环境下的经济发展轨迹对未来具有哪些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粮食安全》内容简介: 本书用数据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形势做了系统研究,既有深度也有广度,颇具完整性、体系性、策略性和深刻性,是亿万公众了解“吃饱、吃好”现状与趋势的重要读物,也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科技人员研究粮食安全,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 《工具,还是武器》内容简介:作者站在世界科技巨头微软的“驾驶舱里”,深度思考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带来的希望和风险。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作者和他们带领的微软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微软基业长青,迎接未来的挑战与风险,这对全球相关行业都有巨大的警醒和启示意义。
部分摘录:
饥肠辘辘的孩子蜷缩在街角;缺水又缺卫生设施的贫民窟;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和越来越黯淡的就业前景。令人痛苦的贫穷现象就发生在全世界许多贫穷的国家里,令无数人牵肠挂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共有7.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里,他们每天赖以度日的收入不足1.9美元。很多人想对他们伸出援手,最顺理成章的办法就是直接的投入:哪里贫穷帮哪里,定点消除贫困国家的贫困现象。然而,这些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其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至少不如大多数人预想的那样。以过去几年为例,为了解决贫困国家的贫困问题,各方面直接投入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然而,这些资金换来的进展令人大失所望。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付出的努力确实缓解了一些人生活中的贫穷现象。但这并不够,因为根本性的改变太有限了。
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再试图直接消除那些浮在表面的贫穷现象,而是把重点放到创造长期的经济繁荣上,会带来怎样的不同?要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一种反直觉的方法。尽管有违直觉,但它能帮助我们在原本最不可能发现机会的地方找到机会。
* * *
20世纪90年代,莫·伊布拉欣开始构思在非洲建造移动通信公司的计划,人们都说他“脑子进水了”。伊布拉欣回忆说:“大家都说非洲是个没有希望的无底洞,他们说,那里是个危险的地方,遍地都是腐败的独裁者和疯子。”总之,每一次伊布拉欣提出个想法,人们准会嘲笑他。
伊布拉欣原来是英国电信公司(British Telecom)的一位技术总监,他还创办过一家非常成功的咨询公司。伊布拉欣的计划是,从零开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建造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当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多数没摸过手机,更不用说拥有手机了。非洲大陆共有54个国家,从最北端摩洛哥的集市,一直绵延到最南端约翰内斯堡的大型商业街区。在这片1 170多万平方英里[1]、面积超过3个美国之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10亿多人。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就连已经过时的有线电话基础设施都很稀缺,更不必说运营一家移动通信企业必不可少的无线铁塔了。在当时的非洲,手机被视为有钱人的专属,穷人根本买不起手机。更要命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根本用不着手机。曾有很多人评估过非洲的电信市场前景,其中就包括伊布拉欣的客户和他之前在大型电信公司工作时的同事们。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当地的贫困水平、基础设施的匮乏、政府的脆弱不堪,他们甚至注意到了清洁水源、医疗保障和教育的缺失问题。他们看到的是蔓延在社会每个角落的贫穷。在这些评估者的眼中,非洲是一片创业的盐碱地,那里远远谈不上沃土。
伊布拉欣看问题的角度和他们大不一样。伊布拉欣也看到了贫穷,但他看到的更多是机会,这一点尤其令人钦佩。伊布拉欣是这样形容的:“假设你生活的地方离你母亲居住的村庄很远很远,想要和妈妈说说话,你可能需要走上一个星期的路。这时,如果给你一台设备,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和妈妈说话。那么,它对你的价值有多高?它能为你节省多少路费和多少时间?”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伊布拉欣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在非洲,数百万人衣食无着,能有多少人买得起手机”,也不是“向一个并不存在的市场投资,建造基础设施。要怎样证明这是合理的”,他关心的重点是“忧患”。忧患指的是人们想要实现一个重要的目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时的那种苦恼和挣扎。对伊布拉欣来说,忧患代表着巨大的商机。
这里提到的“忧患”,常常表现为一种“未消费”的情况,也就是说,潜在的消费者迫切地想要改善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却苦于没有自己负担得起或者接触得到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个原因,这些潜在的消费者只好选择不消费,或者选择替代性的变通方案。但是,无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他们的忧患依然存在。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种未消费的情况是传统商业机会的评估指标探测不到的。对伊布拉欣来说,这个未消费市场蕴藏着开辟一个新市场的大好机会。在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伊布拉欣带着5名员工建立了Celtel公司[2],这家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建成无线网,覆盖全非洲。
然而,巨大的阻碍横亘在伊布拉欣面前,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是蜂窝移动网络不可或缺的根基。任何一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极为艰苦的工作。如果没有本地政府的支持,或者大型银行的贷款,这项工作就会难上加难。融资问题更是难于上青天。甚至在伊布拉欣证明自己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预期现金流达到几百万美元后,银行依然不肯贷款给他。伊布拉欣只好完全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来支撑Celtel的运转。他回忆说:“在通信行业中,在如此规模的企业中,我们是第一家遇到这种情况的。”即便如此,这个困难也没有吓倒伊布拉欣,别的困难也吓不倒他。在没有电的地方,他想办法自己发电;在物流无法到达的地方,他组建了自己的运输团队;在缺少教育和医疗的地方,伊布拉欣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培训和医疗;在没有路的地方,他会搭建临时道路,或者使用直升机运送设备。支持伊布拉欣这些壮举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他坚信,让数百万非洲人民不再为了联系彼此而苦苦挣扎,这件事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最终,伊布拉欣收获了成功。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