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4) 152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这是一本集人物传奇和作品于一体的独特传记。
弘一大师,李叔同。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凡尘39年翩翩公子,佛堂24年得道高僧;
他是我国首位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他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恩师;
他是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引路人;
他是ZUI早将话剧引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先驱;
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本音乐期刊,代表作《送别》感动数代人;
他英年出家潜心修佛,以“弘一法师”名冠天下。

作者介绍

王牧,知名图书策划人。现就职于北京华文优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擅以主流文笔记录每个感动的瞬间。曾出版《微历史:1840-1949百年家族》《和珅发迹史》《大太监李莲英》等。

部分摘录:
公元1880年10月23日,也就是清光绪六年农历九月二十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的一座大院,大院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盐商李世珍,字嗣香,号筱楼。
李世珍曾官任吏部主事,后又成为天津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
我们知道,人力、物资快速而大量地流动,是商业繁荣兴旺的基础。说起这天津卫,在明清两代可是赫赫有名的商贾重地,京杭大运河出京首站即是天津。提到这座城市的名字,还得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说起。这一年,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其子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了夺位之战。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军由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昼夜兼行”,破沧州,直通南京,并赐直沽名“天津”,意为“天子济渡之地”。天津老城北门外的渡口处,曾建有“龙飞渡跸”的牌坊记录这段辉煌历史。
称帝后,朱棣以“直沽海运商泊往来之冲,宜设军卫”,故于永乐二年至四年(1404年至1406年)先后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并建立了天津卫城。
历经明代多年经营,天津卫城已有“赛淮安”之美誉。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三卫合一,统称“天津卫”,这一名称也成为天津城市的代表。
建城后,依托运河,漕运得以飞速发展。自此,天津商业繁荣,财聚四海,“民喜为商贾”。凭借海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汇南北舟车,集八方商贾,迎海运漕粮,纳吴越百货。加上天津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天津农、林、牧、副、渔及盐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其中渔、盐及手工业颇具特色,是天津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清末开埠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天津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民族工业的重要基地。
到了清朝中后期,漕运、盐业、粮业更渐发达,经济空前繁荣,“轮蹄辐辏,舳舻扬帆,往来交错,尽昼夜而无休止”。
李世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历史视野的,他于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中进士后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后便辞官返津经商,主营盐业成巨富;因乐善好施,创办“备济社”,向贫民施舍粮食、棺木,又兴办义塾让贫儿上学,在津门一带博得“李善人”的雅号。
天津渤海边的长芦盐场是中国的四大盐场之一,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加上便利的漕运,以及毗连北京的先天优势,盐业自然十分发达。李世珍独具慧眼,以儒商身份,直通政商两界,生意没有理由不兴旺发达。短时间内累资巨万,成为一方富贾,跻身当时天津城最富有的人群之列。财富的迅速累积,为李叔同的名门望族身份提供了物质保障,客观上,也使李叔同能够不为生活所累,畅游艺苑。
中国人有富而置地、购买房产的传统,李家也是如此。在李世珍的经营下,李家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李世珍60岁以后,无论财力还是社会影响都已是今非昔比。在早期,李世珍一家住在河东地藏庵前的三合院,李叔同就在这里出生,除南房外,东、西、北各三间,正房后面有一个狭小的后院,只有三间土屋。由此可见,此时李家刚刚是小康之家而已,尚不能称为巨富之家。而在李叔同出生后不久,李家就在河东粮店后街重金购买了一所拥有70多间房屋的大宅子。这里靠近海河,隔河与天后宫、玉皇阁对望,绝对称得上是天津当时的CBD(中央商务区),也是有名的富商聚集区。
成功的商人都不会只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精明圆融的李世珍自然懂得这一点,他除了经营盐业,也以商人机敏的眼光和嗅觉发现了银钱业的商机,成立了“桐达”字号的钱铺,所以世人还称李家为“桐达李家”。生意鼎盛时期,桐达还在其他商业重镇设有分号。后来李世珍去世,李叔同之所以去上海生活,也是因为那里的生意能够支撑他的日常开销。当然,后来随着时局的动荡变化,李家的生意也日渐衰落。也许,这由盛而衰的生活落差,也是李叔同心路历程转变的一个助缘,就像他的好友夏丏尊是他遁入佛门的助缘一样。
李世珍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一面,称得上是个德高望重的儒商。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均以《论语》为准则,从不逾越半步,他并不迂腐,相反,他思维活泛,精研百家,对佛学也有涉猎,且不浮于表面,都颇有心得。
李世珍娶原配姜氏,另有侧室三人,分别是张氏、郭氏、王氏。其中,姜氏所生的长子李文葆(另一说为李文锦)婚后英年早逝,所育一子名为李绳武,婚后不久也早早去世。李绳武遗孀王氏因难以接受夫家遭受接连打击的事实,深居简出,长年念经慰藉内心,打发寂寞时光。姜氏活到了84岁。侧室张氏、郭氏均比李叔同生母王氏年长不少,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事迹,除活了86岁的张氏生养了比李叔同大12岁的李文熙外,其他情况少见记载。
李叔同的生母王氏,本名王凤玲,原为家中的一个使唤丫头,也有传说是平湖一个落魄商人的女儿。
此外,根据李世珍参加会试填写的个人信息来看,他还有六个女儿,因为重男轻女的传统,她们后来的情形并无记载。
因为李世珍家大业大,宅院里少不了众多的男女用人,负责料理家务、服侍主人。其中一位账房先生徐耀廷深得信任,与李家渊源颇深。李叔同作为他的少东家,直到后来仍然被徐家的后人称为“老李三爷”,足见两家交情非同寻常。徐耀廷的哥哥是天津有名的画家,徐耀廷自己也在天津各大盐商家里教书,因为家庭的熏陶,书画、篆刻均有涉猎,李叔同自幼能够广泛涉猎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与徐耀廷的熏陶不无关系。
晚年的李世珍乐善好施,热心公共事业,还设立义塾和备济社,扶持家贫幼童读书,抚恤鳏寡孤独,算是一个开明的封建绅士。除此之外,他还时常慰问贫苦人家,施舍钱粮衣物,收养流浪乞者……种种善行,不一而足,因此人送雅号“李善人”。
李叔同盛年出家,与其幼年时期耳濡目染的佛事佛法有很大关系。李叔同自己也说过,从5岁记事起,家中常常有出家人来来往往,念经、拜忏、做道场。这一时期的李世珍已经步入晚年,他一心向善,坚持放生。鱼虫飞鸟放生不计其数。特别是他68岁时老来得子,李叔同出生,让他喜出望外,将蜂拥而至的渔民小贩手里的鱼虾种种,悉数买下放生。
世人皆知李叔同对禅宗的贡献,却不一定清楚,他的父亲李世珍对禅宗也颇有心得,这也许是“桐达李家”礼佛敬佛的一个内在因素。佛教教人一心向善,李世珍晚年的善行也许皆发心于此。人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父亲的凡此种种行为,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日后的李叔同的思想,使他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