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全12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4) 129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
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世界历史学科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不同领域的人士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 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 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 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 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
翻开本书,领略罗马帝国1300年盛极而衰的恢宏史诗。

作者介绍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 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启蒙时代史学代表人物,被誉为近代史学的开山者。 1764年,吉本前往意大利的罗马,面对这座千古名城,他产生了为这座城写一本书的念头,即他后来的代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构思到完稿,花费了吉本二十多年的时间,他直接引用了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两百余位学者的著作,书籍八百余种,有数千册之多。除此之外,像是各种地方志、编年记、法典、地图、碑文等更是不胜枚举。 吉本的行文以气势磅礴著称,他的写作习惯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在心里想好,用耳朵听过,一句句顺畅了满意了,才落笔,因此读来如大江涌流,顺畅无比。 《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两百多年来,影响力始终不衰,受到各界人士的推崇与赞美,已成为深入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部分摘录:
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据有世上最富饶美好的区域,掌握人类最进步发达的文明。自古以来声名不坠而且纪律严明的勇士,防卫着这个帝国辽阔的疆域。法律和习俗虽温和,却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逐渐将各行省融合成为整体。享受太平岁月的居民尽情挥霍先人遗留的财富和荣光,从表面看来共和体制似乎仍受到尊敬和推崇,国家主权似乎仍旧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实际上,执政治国的大权已全部授给皇帝。 
这段大约80年的太平盛世,有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先后两位安东尼皇帝,他们均能以才治国,以德抚人。
本章及以下两章叙述了帝国的声威。之后,随着马可·安东尼的崩殂,国势如江河之日下,陵夷满目以至于万劫不复,此一重大变革仍为当今世界各国所记忆犹新。
一、奥古斯都在位时的罗马帝国 罗马对外重大的征讨作战均在共和时期完成。后继各朝的皇帝依赖元老院的政策、执政官的好胜心以及人民的尚武精神,大多仅满足于维持疆域。
罗马建国最初的700年中,凭借傲世的武功获取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到了奥古斯都当政,才放弃吞并世界的雄心,用稳健的作风主导政策,并将这种精神在公众会议中表露无遗。因禀赋和环境的影响,奥古斯都养成爱好和平的习性,同时也不难发觉罗马已处于巅峰状态,虽然无须畏惧战争,也不必把一切军国大事全部诉诸武力解决。此外,远地作战的艰苦情势与日俱增,使得胜败未能预料,战争所导致的后果,是愈来愈多的动乱与愈来愈少的利益。
奥古斯都有丰富的征战经验,在经过深思熟虑的评估以后,他确信,对于无法制服的蛮族只要稍作让步,仍能保持罗马的安全和尊严。所以不必让他的臣民和军队冒着帕提亚人的矢石再度交战,他宁愿签订保持颜面的条约,让对方归还在克拉苏的一次败仗中所失去的鹰帜和被俘的官兵。 [1]
奥古斯都当政初期,有将领主张要把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费利克斯 [2] 纳入版图,他们千里行军到达南部热带地区, [3] 炎酷的天候击败了入侵的罗马军队,使得僻远地区不谙战争的土著免于刀兵的灾祸。欧洲北部的国家并不值得劳师动众去征服,日耳曼的森林和沼泽地带,居住着孔武有力的蛮族,他们为了自由宁愿舍弃生命, [4] 在和罗马人初次接触时,似乎是屈服在军团的优势武力之下,等到背水一战时,却又能奋勇求胜,重获独立自主。这使得奥古斯都感到气数态势的变化难以预料,一直耿耿于怀。 [5]
奥古斯都崩殂后,遗嘱在元老院公开宣读,给继位者留下极珍贵的指示。罗马帝国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以幼发拉底河为界、南抵阿拉伯和阿非利加 [6] 的沙漠,把大自然的地理限制作为永久的防线和边界。
人性好逸恶劳,原本无可厚非,明智的奥古斯都为了人类的安宁而提出的怀柔政策,竟被他的心存畏惧及恶习缠身的继任者全盘接受。最初几位当政者,不是一味追求奢华淫乐,就是暴虐无道残民以逞,很少视导部队和巡幸行省。因为自己怠惰而忽略武事,又怕骁勇善战的部将作战凯旋,以致功高震主篡夺帝座,所以把建立事功当成对君权的无礼侵犯。每一位罗马将领率军在外,都小心翼翼以守土为职责所在,不愿征讨蛮族,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7]
二、怀柔政策下的对外征战 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唯一增加的行省是不列颠。继承帝位者只有在这件事上,追随恺撒的作为,而不遵从奥古斯都的训谕。
不列颠与高卢海岸贴近,似乎时时在召唤军队入侵,盛产珍珠的诱人传闻,更引发他们的贪婪野心。 [8] 不列颠虽然被视为孤悬海外、隔绝封闭的世界,然而用兵的方略倒是与大陆作战没有多大差别。这场长达40年的战争,是由最愚蠢无知的皇帝开启战端,由最荒淫无道的皇帝继续支持,到最怯懦胆小的皇帝手中宣告终止。 [9] 岛屿大部分土地在那个时候已经降服于罗马的统治。
不列颠的各部族虽然英勇善战,却乏人领导,再加上生性自由不羁,欠缺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他们拿起武器作战虽勇猛绝伦,但也经常反覆多变,时而弃械向敌投降,时而各族间兵戎相见,最后的下场是各自为战,难逃被逐一征服的命运。卡拉克塔库斯 [10] 坚忍不屈的屡败屡战,波迪西亚 [11] 不惜牺牲的报仇消恨,德鲁伊 [12] 教徒宗教狂热下的前仆后继,都无法阻止罗马大军长驱直入,也不能改变整个国家遭受奴役的后果。
虽然当时的罗马皇帝有的懦弱退缩,有的堕落残暴,但是这些将领率军在外,倒都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图密善皇帝在位时,他的军团在阿格里科拉指挥下,击败喀里多尼亚人在格兰扁山丘集结的队伍;他的舰队从事前所未有的海上探险,克服各种危难,环岛展示罗马的军威;而皇帝自身安居宫中,听闻军中传来获胜消息而大感惊惧,在这种状况下,不列颠的征讨只有草草结束。原来在阿格里科拉的计划里,可以很轻易地将爱尔兰纳入版图,就他的意见看来,只要一个军团以及少数的协防军就可以达成任务。占领西部的岛屿非常有价值,等不列颠人举目四顾,自由已经毫无指望,就会束手就缚。
阿格里科拉有优异的功勋,所以才被解除统治不列颠的职务,平定蛮族的计划即使再周全也只有放弃。这位处事审慎的将军在离职以前,为了保障领土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他平时就观察到不列颠有两个相对的海湾,把整个岛屿分成大小不相等的区块,这就是现在所称的苏格兰河口湾,越过这段狭窄的颈部大约有40英里的距离,他派驻军队部署一道防线。安东尼·皮乌斯即位后,用石块砌成基础,上面覆盖草皮成为壁垒,来增强全线防御能力,此即“安东尼边墙” [13] ,距离现在的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不远,长久以来都是罗马行省的界线。土著喀里多尼亚人在岛的极北部,过着狂野无羁自由自在的生活,并不是由于他们英勇过人,而是因为贫穷落后不值得征服。他们屡次向南进犯都被击退,损失很多人马,但是这片乡土从未降服。罗马人拥有世上气候最温和、物产最富饶的地区,因此对这块耸立着被冬季的暴风雪吹袭着的阴郁山丘、点缀着蓝色烟雾笼罩下若隐若现的湖泊、遍布阴冷而孤立的石南树丛的地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任凭当地的赤裸蛮族在森林里猎取麋鹿。 [14]
以上所述是从奥古斯都逝世到图拉真即位期间,罗马边界的状况和帝国的大政方针。图拉真是个品德高尚、积极有为的国家元首,他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有统御大军的才能。他把先帝奥古斯都规划的和平构想暂时搁置,开始连年的战争和征讨。军团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如今终于又等到了皇帝御驾亲征。
首先讨伐的对象就是好战成性的达契亚人,他们的居地越过多瑙河,在图密善当政时曾毫无顾忌地侮辱罗马帝国的尊严。这是一支孔武有力、凶狠残暴的蛮族,因深信灵魂不灭和轮回往生,所以作战时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达契亚的国王德塞巴鲁斯与图拉真旗鼓相当,后来战至筋疲力竭、罗掘俱穷,虽不至于和罗马同归于尽,但也不轻言俯首认输。这是一场值得刻碑勒石的战争, [15] 除了短暂休兵过一段时间,战争延续了5年之久,直到皇帝不顾一切投入全国人力物力,才使得蛮族完全降服。这场战争使得帝国获得了达契亚行省,等于增加了1300英里的边境线,这是违反奥古斯都遗言的第二次行动。现在帝国在东北方自然形成的边界,沿德涅斯特河、蒂萨河(或称提比斯库斯河)、下多瑙河和黑海成为一线。军用道路顺着多瑙河河岸到邻接的本德地区,仍然可以看出当年遗留的古迹。本德在现代历史上很有名气,因为这是土耳其和俄罗斯两大帝国之间的国界。
帝国初期诸帝之中,图拉真有继往开来的气概。长久以来人类对破坏者的赞誉远过于创建者,以致追求战阵的荣耀成为帝王将相永不可磨灭的过失。历代的诗人和史家对亚历山大赞不绝口,激起了图拉真与之一比高下的万丈雄心,使得这位罗马皇帝着手征服东方各国。他为自己的年老而叹息,认为自己很难有希望像腓力之子那样建立举世无匹的令名。
虽然图拉真的成就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倒是快捷迅速而光辉耀目。帕提亚人因内争而国势衰败,等到大军压境时不战而逃,图拉真也就趾高气昂地沿着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从亚美尼亚的山地直达波斯湾,成为第一个在遥远大海上航行的罗马将军,因而感到沾沾自喜,可惜他也是最后一位。他的舰队蹂躏阿拉伯的海岸,甚至妄想进逼印度国境。元老院每天接到信息,说有新的国家和不知名的部落接受图拉真的统治,大家都惊叹不已。他们同时也接到正式文书,提到博斯普鲁斯、科尔基斯、伊比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奥斯若恩 [16] 的国王,甚至帕提亚皇室的成员,都从罗马皇帝的手里接受即位的冠冕;米底和卡杜克亚山地 [17] 的部落恳求罗马军队的保护;亚美尼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述 [18] 这些富饶的地区都被纳入版图,成为帝国的行省。等到图拉真逝世,明亮的远景立即黯然失色。最值得担忧的情况,莫过于遥远地区的国度,一旦失去强有力的控制,就会挣脱强加在其身上的枷锁。
三、后续各帝的守势作为 根据古老传说,一位罗马国王兴建卡皮托神庙时,地界神特米努斯(负责掌管罗马的疆界,按照习俗用一块巨石来代表)虽然位阶较低,但是拒绝让位给朱庇特主神。占卜官以此得出让罗马人感到高兴的预言:神祇的强硬态度,兆示着罗马主权所及的界线绝不会退缩。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预言大多数时候都很灵验,虽然地界神特米努斯曾经抗拒过朱庇特的神威,但是现在却屈服于哈德良的权势。 [19] 他继位后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图拉真在东方征战中所获得的利益,帮助帕提亚人恢复推选制度,建立独立的主权;把驻扎在亚美尼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述的罗马守备部队撤走;遵守奥古斯都的遗言,再度将幼发拉底河当作帝国的疆界。难免有人要指责他公开的作为和私下的动机,认为他完全是嫉妒心作祟。当然哈德良这种做法,也是深思熟虑和稳健审慎所得的结果。这位皇帝具有完全矛盾的性格,时而节约俭省,时而慷慨大方,也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疑惧。不过,就他的地位而言,没有光大先帝卓越的成就,等于有负图拉真开疆辟土之厚望。
图拉真雄才大略的尚武精神,与继位者步步为营的稳健作风,形成非常奇特的对比;而哈德良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在安东尼·皮乌斯无为而治的儒雅风范衬托下,更令人印象深刻。哈德良的一生是永不停息的旅途。他将军人、政要和学者的才能汇集于一身,从帝王职责的践行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根本不在意季节和天候的状况,光着头徒步在冰天雪地的喀里多尼亚行军,或是跋涉在上埃及的盐渍平原。他的足迹踏遍整个帝国,所有行省都亲临巡幸。 [20] 而安东尼·皮乌斯只愿留在意大利腹地过清静无为的生活,虽然亲自执政的期间长达23年,这位和蔼可亲的君主最远的行程,不过是从罗马的宫廷移到退休后的兰努维庄园 [21] 。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