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动态竞争:后波特时代的竞争优势-电子书下载

经营管理 2年前 (2022-07-14) 109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动态竞争:后波特时代的竞争优势》是整部文选的学术精粹,收录了陈明哲教授创立的动态竞争理论的15篇学术论文,系统性地呈现动态竞争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论,回顾动态竞争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读者在理论探讨与深化,以及实务应用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借鉴意义。

作者介绍

陈明哲
现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讲席教授、国际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暨战略管理学会(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终身院士,是全球著名的企业战略专家,也是动态竞争理论与文化双融理论的创始人。
陈明哲教授曾担任全球拥有2万名会员的国际管理学会的主席(2012 ~ 2013年),并于2014年获得该学会的“杰出教育家”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对管理教育与实务的卓越贡献。陈明哲教授是一位平衡专业与人文、理论与实务的全方位学者,不仅是学术创业者,更是致力于“立人立群”与“薪火相传”的导师,迄今已在全球各地培养了逾万名管理学术与实务人才。

部分摘录:
多重市场竞争。在过去的20年间,诸多研究领域都对多重市场竞争(或称多点竞争)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极大兴趣(Baum and Korn,1999;Bernheim and Whinston,1990;Evans and Kessides,1994;Gimeno,1994,1999;Gimeno and Woo,1996a,1999;Greve,2008;Haveman and Nonnemaker,2000;Karnani and Wernerfelt,1985;Knickerbocker,1973;Yu,Subramaniam,and Cannella,2009)。多重市场竞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多重市场之间的相互忍让(Edwards,1955)。相互忍让的理念是指同时在多个市场中经营的企业会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调整其竞争互动,以降低打击报复及竞争程度升级的风险。Baum和Korn(1996)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相互忍让的假设,他们发现,关系紧密的竞争者之间会避免产生激烈的竞争对抗;此外,与只在一个或少数市场中有互动关系的企业相比,在多个市场中有互动关系的企业会降低对彼此的攻击性。事实上,Gimeno和Woo(1996a)发现,多重市场接触能够降低企业之间的对抗强度,而企业战略的相似性或竞争战略的可比性则会提高企业之间的对抗强度。Gimeno和Woo(1999)阐明,多重市场接触是借由降低在某一个市场中的对抗强度,以提高该市场的盈利能力;同时,当这些多重市场之间存在较多资源共享的机会时,多重市场接触和市场盈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会加强。借由联结多重市场理论和动态竞争,Baum和Korn(1999)发现竞争双方的多重市场接触程度和双方进入或退出彼此市场的比率呈现倒U形关系,而这一曲线关系还会随对偶企业的变化而改变,并且会受对偶企业的相对规模以及它们与其他竞争者多重市场接触程度的影响而有差异。
多重市场竞争和动态竞争是两个互相关联但各自独立发展的研究领域,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将二者进行了整合(Baum and Korn,1999;Gimeno and Woo,1996a,1999;Yu and Cannella,2007),并将前者界定为后者研究范畴的子领域(Upson,Ketchen,Connelly,and Ranft,2012)。这些研究从多重市场竞争理论中采纳了一些概念,从而提供了一个理论架构,有助于动态竞争学者从总体的层次来探讨企业间的竞争对抗。
沿着以往关于多重市场或多重事业竞争的研究思路(Collis and Montgomery,2005;Greve,2006;Haveman and Nonnemaker,2000;Hitt,Ireland,and Hoskisson,2007),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多部门企业资源分配的竞争模式,以及跨国企业通过竞争性行动、对外直接投资(Barnett,1993;Chang and Xu,2008;Meyer and Sinani,2009)和市场进入(Di Gregorio,Thomas,and Gonzalez de Castilla,2008;Gielens,Van de Gucht,Steenkamp,and Dekimpe,2008)而进行的竞争对抗。
资源分配作为竞争行动。为了对总体层次竞争有更好的了解,McGrath、Chen与MacMillan(1998)对上述三个主要针对业务层次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延伸。他们认为企业在其部门或事业单位之间的资源分配会影响敌对企业的资源分配,从而使企业在没有完全陷入竞争大战的情况下就扩大了影响范畴。这表明,在多重市场中竞争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分配模式来改变其影响范畴,并和分享相似市场的这些多重市场竞争对手相互忍让或形成隐性共谋(Edwards,1955;Gimeno and Woo,1996a)。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同事业和产业的资源分配就可能取代极具破坏性的正面竞争。基于这一理念,McGrath等(1998)对“攻击”(thrust)、“伪装”(feint)和“谋略”(gambit)这三种竞争计谋加以概念化与界定,并提出唯有明确地将竞争互动纳入考虑才能真正理解总体战略决策。他们指出,可以借由相对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强度等组织或市场因素来预测前述几项战术的适用情形。
跨国企业间的对抗。Yu(2003)、Yu与Cannella(2007)以及Yu等(2009)研究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抗,这是将动态竞争理论应用到国际情境下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例如,借由采用AMC观点以及对市场与资源因素的评估,Yu与Cannella(2007)发现跨国企业在面对同为跨国企业的敌方攻击时,其响应的速度会同时受到资源相关因素和市场相关因素的影响。前者如地理位置距离和政府约束,后者如该东道国的战略重要性和竞争双方在多重市场接触情况的投资组合。这项研究凸显了东道国市场的种种约束对跨国企业竞争行为的显著影响,这种约束效果远远超出了其在国内竞争的情况。
鉴于多元化、多重市场和跨国企业的广泛存在及其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对总体层次战略和竞争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除了仅聚焦于市场进入和资源分配等特定问题之外,现有文献存在一个关键性缺口:对于不同市场和不同业务单元的战略及战略性差异,仍欠缺丰富的特征化。正如动态竞争的早期研究一样,这些现有文献之间通常孤立缺少联结。因此,对于已经检验过的这些具体决策,背后有怎样的宏观战略背景,我们的认识仍相当有限。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