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汪曾祺全集:十二卷本-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年前 (2022-07-11) 115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汪曾祺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
每篇以最初发表的报刊版本为底本(少量未发表作品以手稿、油印本为底本),以作者生前自己或他人编订出版的、比较优良的作品集或手稿作为参照校本,进行校勘,改正文字的错、漏、衍、倒置及标点错误。每篇皆有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保留作者原注;其他少量必要的注释,皆标明“编者注”。书信题注,介绍收信人简况;信中注释力求简约。
全集以写作时间排列文章顺序,写作时间不详则按发表时间排序。如写作时间与发表时间均不详,则编入“未编年”。文末写作时间如非作者自属,加括号以示区别。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贾平凹评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部分摘录:
张家口在我的一生中是很难忘的一个地方。张家口是我的“流放”城市,我在这里度过了四个年头,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去年我到伊犁去,那是林则徐发配的地方。林则徐离开伊犁时他不是悲哀,不是庆幸,而是留恋,临走时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我仍记得“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我很能理解他的感情。张家口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比较起作用,我的那本集子除了四篇是解放前写的,解放后写的十二篇中有七篇以张家口为背景,过了半数。五九年我写过一些小说,后来搞戏了,重新拿起笔写小说,还是从张家口开始的。有人说,你打成右派被流放,不引起你的怀恨,反而对党很有感情,这点是一些年轻人不理解的。我说,如果不是戴帽子下放劳动,就不会和群众这样接近。我们住在一个大炕上,虱子可以自由自在地从最西边的人身上爬到最东边的人身上。这一点也不夸张。这样可以真正了解群众,了解生活。另外看到中国历史是谁推动的,谁起支柱的作用。我觉得,倒了霉有好处,作为作家生活上坎坷曲折一些对生活理解,对人的看法,可以更深一些,经受了辛酸苦辣,悲欢离合,能真正感受到群众的疾苦和他们的想往。
文联给我寄去的刊物看了看,很高兴、欣慰。我那时在张家口,文学创作给我的感觉,有一种沙漠感;现在,一片繁荣,这说明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张家口文学还会有新的崛起。
现在随便谈谈吧,还是生活、思想、技巧这些问题。
首先说说作家主观、客观世界的关系。有一些年轻人说他们的小说不是表现客观世界,是表现自我。表现自我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认为表现自我的才是高级作品,表现客观事物的就是低级作品。这种提法,未免有些过分。作品有主观东西在内,通过主观世界来反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本身不是作品。用个现代派的词,主观和客观“拥抱”这样说也可以。说“浸透”也可以。反正主客观是不可分开的。纯主观的文学作品是没有的。作品中既不可能有那种单纯思想性、纯理性的存在;也不可能有一种不是浸透了作者主观感情、主观色彩的作品。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完全写个人的内心活动,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前几年时髦了一阵意识流。英国的意识流祖师爷乔伊斯,写他的内心活动。他长期过隐居生活,和外界没有接触。但这还是很少的。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活是热烈丰富的。强调写自我的年轻人,让我们想起希腊的一个传说。有一个少年美男子,他整天在水边凝视自己的倒影,越看自己越美,结果跳水死了,水里长出一株花,叫水仙花,这位少年的名字叫纳绥色斯,后来的“自我恋”,就是用这个少年的名字命名的。年轻人整天如果凝视自己的倒影,认为自己最美,就像那棵水仙花。还是应观察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有很多美的东西。个人内心活动就是那么高雅、深奥?不一定。应该看到我们周围世界有很多美的、真实的东西。作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比别人看到的多。对于很平常的东西,要能从中看到诗,对周围的事情充满兴趣。善于感受是作家应该具备的。作家永远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保持对生活的惊奇。“多愁善感”,多愁不说,要善感。在某些地方要向孩子学习,要有童心,觉得生活“好玩儿”,对生活要有兴趣。一个诗人、小说家,应该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有人问我的《大淖记事》这样一些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我小时候上学,东瞧瞧、西瞧瞧,什么东西也愿意瞧。捏面人的也好,吹糖人也好,竹匠也好。还有铁匠打铁,怎么把一块铁打成一个镰刀,三敲两敲变了形。还有银匠,一小块银片,一会儿敲打成一个小罗汉。前年回家乡,我姐姐很奇怪,说:“过去那些事我都忘了,怎么你还记得?”有个亲戚请我喝酒,过去,他家开过布店,我可以把布店的整个格局,包括气氛包括布店后头屏门上的一副对子背下来:“山缘有骨撑千古,海以能容纳百川,”背完他笑了说:“过了四十多年你还能记得那么清?”所以,对生活充满兴趣,一看就是有收获的。这就是生活,就是人的活动。
关于做不做笔记的问题,可能记就记,不可能记就不记。有个笔记本随时记着也好。有的想法和观察到的东西,暂时还没形成作品,记下来有好处。随记是很有用的,以后可以成为作品。有人也不记。我有一个本,但别人看不懂,有的记一个词儿,或做几个符号。一般来说,生活曾使你感动过的东西不容易忘。前年回家乡,人们问我小时候是不是有个小本本,到处记,不然你怎么记那么清?我当时根本也没想写小说,那时很小,也没笔记本这些东西。但我靠我对这些周围世界有兴趣。一个冷淡、冷漠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作家。作家不是铁石心肠。一个作家的创作和他小时候的生活很有关系,小时候到处去玩,到处记忆,到处感受。我的老师曾说:到处去转、去走,他的心永远为新鲜的事物而跳动。作家有好眼睛会看,好耳朵会听,好鼻子会闻。比如:我那老师写过黄昏时甲虫的气味。谁闻过甲虫的气味呢?是有的。对生活充满兴趣,对颜色、声音、气息,要有深彻的情感。另外,语言、形象的记忆也很重要。形象储存在大脑中,大脑储存有许多信息。一个人物写得好,语言丰富,跟生活积累储藏有关系,那样才不至于枯燥没得说。这是作家的“特异功能”,要感受到别人不能感受到的生活气息。
下面说说美学情感的需要和社会效果。美学情感叫创作契因,创作冲动都可以。这是我的理解。生活触动你,你看了以后有所感,有所动,这东西很珍贵。我就《受戒》这篇作品谈谈这个问题。《受戒》中写了四十三年前一个梦,很多人问我,有的直接了当,有的绕弯:“你当过和尚吗?你怎么对那个生活这么熟悉?”以为我当过小和尚、我和小英子有过初恋,没那么回事。但是,我确实在小庙中住过半个月,整天和那些和尚生活在一起。我首先第一次知道,和尚也是人。原来只知道和尚会念经,做法事,他们平常怎么生活呢?那个小庙的和尚以念经为职业,平常也种地、打柴,有时也吃肉,而且,唱稍带色情的民歌。有的和尚也是结过婚的。和尚的生活也是人的生活。我那个小庙中,和尚把媳妇接到庙里住,的确是真的。在那里,从跟大英小英接触,真正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他们从生理到情绪的发展是健康的,跟我们那些女同学、表姐、表妹受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精神上带有某种畸形状态很不一样。小英子她这个少女比我们同阶级的少女更健康优美。正因为我有这些朦胧的感受,四十三年以后终于把它写出来了。我说,我要写,把它写的健康,有诗意。确实准备没地方发表,我自己“玩儿”。结果给我们剧院同志看了,他说很喜欢,心理又很矛盾,在一次会上谈创作思想混乱时说:还有人写这些东西。后来《北京文学》编辑听说,拿去看了。我说:要发是要担风险的。有人说:有这样的作家敢写,也要有这样的编辑敢发。我很自信,就是,我不是伤风败俗,而想激发年轻人向上的情绪,引导一种纯洁健康感情。所以,我是有自信心的。我有这个美学感情,有这个需要,生活打动了我。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没有打动你的东西,就很容易公式化。我写《大淖记事》也这样。我前年回家乡,我儿子也到那去看了说:哪有你写得那么美,完全是一摊臭水。的确变了,因为造纸厂的污水排到了那里。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