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贾樟柯的世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1) 113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第一部详尽介绍和解读贾樟柯及其作品的著作
世界著名影评人 《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倾心撰写
珍贵访谈╳主要作品评论╳合作者采访╳演说全文
1998年,贾樟柯凭借处女作《小武》崭露头角。他的电影以其现代性著称,风格源自对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关系的再创造、对新技术的创 造性运用,以及对个人和十四亿人口的集体之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
贾樟柯的电影敏锐地见证了影响中国和全世界的巨大变迁。《站台》《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及《山河故人》等影片勾勒出一条高度协调又不断更新的美学路线,耐心十足地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中心位置,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二十一世纪的新故事。
本书由著名的《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执笔,是首部详尽介绍和解读贾樟柯作品的重要著作。内容涵盖多篇第一手访谈,涉及童年、工作、拍摄及合作者采访。另有主要作品的分析与评论,并收录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演讲全文。

作者介绍

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1953–),出生于法国巴黎,为世界著名影评人、电影史研究专家。付东曾担任《世界报》电影版主编和《电影手册》主编,目前为Slate.fr网站撰稿人。此外,还任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出版多部关于电影 的著作,如《民族映像》《伍迪•艾伦谈话录》《论侯孝贤》《中国电影》《电影与纳粹浩劫》《罗伯特•布列松》《杨德昌的电影世界》《法国现代电影史:从新浪潮到今天》《阿萨亚斯谈阿萨亚斯》和《电影做什么?》。

部分摘录:
贾樟柯第一部众所周知的导演作品是十几分钟的纪录片《有一天,在北京》,1994年拍的(模拟信号格式)录像,用了电影学院的器材,虽然他学的是电影理论专业,而非导演。拍了一系列简短的人物肖像,都是在天安门广场上遇见的人,主要是来首都旅游的外省人。第二年,贾樟柯完成了第一部真正的导演作品《小山回家》[1],时长一小时的故事片,由他的朋友兼同学王宏伟主演。这部电影是在北京电影学院,以贾樟柯创立的青年实验电影小组的名义拍摄的,跟拍一个在北京大街上游移不定、胡乱游荡的年轻人。
小山一副落魄的怪相,长发遮脸,嘴上永远叼根烟,在一家廉价餐馆打工,但很快不干了,打算回老家过年。由此,开始在首都游荡:先是遇见了前女友,关系紧张,小山带着敌意推开了她;接着,与几个同伴喝酒,和再次相遇的女人短暂做爱,既无欢娱也无温存;最后,有个朋友陪他去弄火车票,费了很大劲也没弄到,卷入票贩子的勾当,狠狠挨了一顿打。在这场不幸的历险之后,小山独自留在北京,剪去一头长发。
《小山回家》基于一个主要的意愿,一系列偶然的决定加强了这个意愿。那就是茫然闲逛,故意用不稳定的手持摄影机,拍摄发生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市场、地铁和火车站周围的日常琐事。算得上“新浪潮”拍摄法,但过于混乱,与之呼应的是主人公的外形,以及缺乏理性又令人反感的行为。显然,为了一直吸引注意力,贾樟柯依靠的是鲜活的能量,源自对现实的捕捉和不矫揉造作。这种故意展现最平庸外表的“脏”现实主义,在1990年代初的第六代导演身上刻下了明显印记:粗糙的画面、晃动的取景、黯淡的色彩。第一部长片《小武》也是从这样的美学出发,但确立了更加独特的风格。
《小山回家》虽然还未达到这一步,但贾樟柯在主要选择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风格的编辑,与过于简单化的自然主义背道而驰,例如在第一组镜头中,从黑白过渡到彩色,快结尾的时候又反过来。再比如用纸板展示一些无用、冗余的信息(《小武》也用了这种手法),或者黑屏幕上的对话,或者运用一些讽刺意味的庸俗元素,比如献给妈妈的诗和甜腻的流行歌。流行歌曲在这里更像一种疏离的评论,而非现实的组成部分。
《小山回家》像一个笔记本,记录了在北京的外省青年的不安。更是一种刻意不叙事、不修饰的模式,公然背离一切技术手段,是对电影的创作自由强有力的肯定。这部影片还是一张有用的名片:获得1996年[2]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大奖,使得年轻的导演结识了未来几年两位重要的合作伙伴,摄影师余力为和制片人周强。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