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变量 : 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1) 117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我们要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观察中国的变化:
贸易摩擦只是一根树枝,国际关系才是大树,
民粹主义是谁也无法忽略的力量,
互联网不可能对所有传统行业发起“降维打击”,
城市也悄然进行着革命,
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
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学校出乎意料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革命场,
重建社群正在消除人性中的自私、偏见和戾气。
像观察一颗树一样,
剥离迅疾而无关紧要的变化,
小趋势,
是变量的密码。

作者介绍

何帆,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兼任熵一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拥有20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场咨询经验,游历50多个国家,每年读300多本书,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得到App《何帆大局观》和《何帆读书俱乐部》专栏主理人。是一位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对细节又极其敏锐的学者,更是一位终身学习的典范。现居北京和深圳。

部分摘录:
我的目标是身临其境地观察和记录当代历史。说到写历史,有很多出色的历史作家,他们是怎么描述历史的呢?
巴巴拉·塔奇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历史作家。她写过《八月炮火》《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等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八月炮火》试图解释为什么在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写这本书,她开着一辆雷诺车,同样在一个8月,沿着德国入侵的路线(卢森堡、比利时、法国北部)重访当年的战场。她去测量默兹河的宽度,在这里发生的列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战役;她像当年的法国士兵一样站在孚日山脉上俯视刚刚陷落的阿尔萨斯;她看到了田野里一片挂着成熟麦穗的小麦,或许骑兵队也从这里走过。她对每一个细节千锤百炼。有个读者告诉她很喜欢《八月炮火》中的一段文字,那段写到英军在法国登陆的下午,一声夏日的惊雷在半空炸响,抬头看是血色残阳。这是塔奇曼在一位英国军官的回忆录里找到的真实细节。那位军官就在现场,听到了雷声,也看到了日落。
塔奇曼志向宏伟,她认为最好的历史作家应该把事实证据和“最广博的智力活动、最温暖的人类同情心和最高级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但是在选择叙事模式的时候,她忠实地坚持按时间顺序的编年史写法,一步步写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历史像江河一样流淌。2
这似乎是描写历史的唯一一种方式。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历史的隐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把这种叙述模式称为“长河模式”。
为什么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河流作为历史的隐喻呢?文明的起源大多在河流岸边,从幼发拉底河到尼罗河,从长江、黄河到密西西比河,河流把最古老的村庄、城市、国家连缀起来,流光溢彩。长河模式也符合物理学对时间的认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宇宙中的熵只能增大,不能减小,这导致了时间的不可逆性。虽然在爱因斯坦的物理学体系中,时间也像河流一样,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速度流逝,但穿越时间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长河模式作为一种历史观,能够让人踏实。如果我们知道河流不管如何最终一定会汇入大海,就会拥有坚定的方向感。
沿着时间之河顺流而下,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未来30年的模样:
⊙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超过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按照普华永道的预测,中国在2030年的GDP规模会超过美国,印度会紧随美国之后。3
⊙中国的人均收入从中等收入迈进高收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大约在202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会超过12055美元这道高收入国家的门槛。4在中国之前加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的很可能是马来西亚,而紧随中国之后的有哥斯达黎加、黎巴嫩、土耳其、赤道几内亚和俄罗斯。
⊙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乃至深度老龄社会已是大势所趋。2016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至少有3亿。
⊙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大约到2040年,石油峰值将会到来。5能源格局的调整,势必搅动全球政治经济。
⊙按照《生命3.0》作者、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向科学界同行开展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大约会在2055年甚至更早出现。6技术奇点,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能降临。
有一些结果我们现在就能预测,但这不代表着我们能知道未来。一个GDP规模比美国还大的国家会如何影响世界格局?在中国加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之后,中国人就能从此过上童话般的幸福生活吗?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人工智能会怎样替代人类的工作,什么时候会替代我的工作?
在这些预言中,我们看不到真正的历史过程。虽然我们知道最终百川东到海,但没有亲身体会,就不可能知道沿途的风光。
长河模式更适合从后往前看,对历史进行复盘,描述在一个更长的时段(比如3000年)内的历史演变,但用长河模式来描述30年的变化是索然无味的。30年内会发生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东西在30年的时间段内不会变化。我要寻找的叙事模式不能和塔奇曼等经典历史作家的风格一样,我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平衡在30年的时间尺度里发生的变与不变。
去哪里找这样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呢?
公冶长书院门口的两棵银杏树给了我一个灵感。我需要的叙事模式是大树模式。当我们试图理解中国未来30年的变化时,实际上是在观察一棵树。
一棵树?一棵树有什么可观察的?
你当然知道树是有生命力的,你知道一棵树会从幼苗长成大树,你也知道年复一年,春天吐芽,秋天落叶,但几乎无法观察到树木缓慢、渐进的生长,因此也就难以感受其生命本质,除非你真的去仔细观察了。当你看到迅速膨大的苞芽、静静舒展的嫩叶、一翕一张的绒毛、慢慢渗出的树汁时,你才会突然惊叹:原来它们是活的。歌德说:“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园艺作家南茜·罗斯·胡格写过一本书,叫《怎样观察一棵树》。7胡格写道,想要欣赏一棵树的生命力,需要多年内定期去观察它的变化。就拿银杏树来说吧,幼年的银杏树像青春期的男孩,胳膊和腿都乱长,新长出的枝丫大大咧咧地戳向空中,看起来更像个衣帽架。银杏树的生长速度很慢,没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你分辨不出哪一棵是雄树,哪一棵是雌树。只有像公冶长书院门口这样的老树才会长出圆润的树冠。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