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7月12日

简介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已在国内推广多年且认可度很高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来解决心理问题,尤其对抑郁症、焦虑症有效。
作者实践与推广认知行为疗法多年,现将多年经验和理论集结成册。《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入门读物,先介绍了与认知和行为相关的部分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然后进入实践领域,按照心理咨询过程介绍了评估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及结束会谈环节,并讲解了咨询中各环节的重点攻克内容——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最后还从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的角度,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部分技术进行了生活化的普及。
希望读完本书,能够帮各位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的初学者和爱好者以及有自助需求的朋友掌握认知行为疗法技术,在工作与生活中应用。

作者介绍

郭召良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博士,认知行为疗法专家,昭良心理创始人。
◎ 师从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郑日昌教授,受到广泛、系统、深度的心理学专业培训。
◎ 国内少有的学院派实战专家,整合各家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精神分析理论等学术观点和咨询治疗技术方法,对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 从1988年开始心理咨询实践,2003年成为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首批培训专家,2004年成为卫生部心理治疗师考试命题组专家,2008年开始认知行为疗法(CBT)培训,2015年起在全国巡回开展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级班和高级班培训,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超过120期。

部分摘录:
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
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了解和觉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
感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认识。例如,眼前有一朵花,你睁开眼睛看到了它,并且意识到这就是一朵花的时候,这就是感知觉。又例如,通过身体上的感觉器官,觉察到自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处于焦虑紧张中,这同样也是感知觉。
思维是透过事物表面现象深入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本质的心理过程。例如,看到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你去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时候就是思维。又例如,当你竭尽全力学习,考试分数却不高时,你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也是思维。
想象是借助于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创造出一个新形象的过程。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就包含非常多这一类的想象,当然有些想象后来成了现实。例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就是想象。又例如,电影《阿凡达》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也是想象。再例如,有社交焦虑的来访者往往有“假想观众”的想象,他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审视和评价,其实这并不是真实的,别人并没有兴趣关注你。
记忆是把我们认识到的世界、经历的事情、体验过的情感等内容,储存在大脑中保留下来,必要时候提取出来的过程。例如,你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背过的唐诗宋词是记忆;你能回忆起来的童年的快乐时光、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的情形,这些也是记忆。
情意过程
情意过程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我们把它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过程都和人类的需要(或欲望)有关系。有些心理学家把这两个过程分开来表述,这样一来,心理过程就可以分为三个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当外部发生的事情如你所愿时,你体会到的就是积极情绪,如快乐、兴奋、高兴、愉悦;当外部发生的事情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时,你体会到的就是伤心、悲哀、恐惧、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而当外部发生的事情与你的愿望并无关联时,你就没有情绪。
意志过程也与需要有关,当客观世界不符合你的需要时,你发现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使得它更符合你的愿望,你采取某种行动去改变外部世界的过程就是意志。当我们照镜子发现自己身体发胖,腰上的肉太多时,这往往不是我们期望的状况,我们希望自己身材好些,更健康些,于是我们下定决心去锻炼,去减肥,这就是意志。当我们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我们努力去戒烟,这是意志。当我们意识到拖延并不是一个好习惯的时候,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挑战拖延症也是意志行为。
注意与意识
心理过程中还有一种叫作“注意”的心理现象,注意是对我们的心理能量或资源的一种分配或控制。我们注意什么,就是我们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或资源指向什么。老师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朝向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要去关注无关的事情;过人行横道时,我们要注意往来的车辆,防止行驶不当的车辆伤害自己。
和注意相关的一个词叫“意识”,当我们注意到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自己意识到某个东西。例如,我注意到自己心跳加快了,也可以说,我意识到自己心跳加快。有心理学家把意识区分为“意识”和“下意识”两个水平。所谓意识水平,就是你知道你当时正在做的事情,例如,你意识到自己正在读书,或正在听课,或正在看电视,或正在听人讲话等。
所谓下意识就是你当下在做的事情没有被你注意到。例如,你一边走路一边和人说话,你能意识到自己在说话,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前行,可你并没有意识到你是怎么抬腿,怎么走路的,前者就是意识,后者就是下意识。其实“下意识”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有些心理学家喜欢用“前意识”或“无意识”来称呼它。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所谓潜意识,就是那些埋藏在意识底层的东西,其不可能被人直接了解和认识,但却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喜欢某些人而不喜欢另一些人;尽管你周围有很多人都很优秀,但你却发现自己只喜欢某些类型的人,这些都是潜意识起作用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把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称为心理过程,是因为这些心理现象它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历程,它是动态的,也是变化的。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