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大一统 : 元至元十三年纪事-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1) 110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编辑推荐————————————————
采用纪实的写作手法,生动描绘大一统所引发的社会巨变及众多历史人物面貌。
·本书聚焦于元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似乎不是特别引人注目,但却是元朝统一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年份。就在这一年,蒙古铁骑挥戈南下,一路摧枯拉朽,兵锋直指临安,南宋君臣在忧虑和恐惧中或妥协或抗争,却终究无法抵挡统一的浪潮,偏安已久的南宋政权最终灭亡。
作者以纪实的写作手法将这一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连缀成篇,在残酷而激烈的战争过程之外,描述了由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冲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丰富的军事、经济、行政、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书中先后出现了近300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历史人物,皇帝、重臣、将军、义士、宫女……在这个有着宏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他们演绎了种种令人长叹、或悲或喜的个人命运。
·本书写作手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时间线为脉络,把一个看似平凡年份发生的大事依次叙来。作者利用自己的深厚学术功底,生动勾勒出众多历史人物面貌,挖掘出史书记载以外的另一番景象。本书既能让读者获取真实可信的历史信息,又具有相当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深刻剖析元代各项制度,解密其缘何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立国的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历史轨迹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诸多举措,这为他的“武功”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创造了两个“第一”的纪录——中国大陆首次出现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结束了长达五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大江南北再次重为一域;首次把云南、西藏和西域划入中华版图,建立起疆域空前广阔的大一统帝国。在本书中,作者从元代的军事、经济、行政、宗教等政策入手,条分缕析,以小见大,对忽必烈成功的奥秘进行了剖析。与此同时,也在文末指出元朝统一之后,看似政治鼎故革新、经济欣欣向荣,但已经暴露出权臣大权独揽贪污腐败、百姓分等级治理民心向背的巨大弊端。使读者能够对这个充满动荡和冲突,同时也酝酿着新的社会因素的时代获得更为宏观而全面的了解。
史卫民教授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自1994年后首次再版,并新增序言。
·作者史卫民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元史和制度史专家,撰写并出版了《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元代社会生活史》《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等一系列元史研究的著作。本书曾于1994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是“中华文库”系列中的一本,有着不错的口碑,数十年间却没有再版过。本次再版对内文进行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核实资料,纠正了一些知识性错误,并增加了新版序言。新序言主要介绍了六种类型的大一统论点,对元朝时期的人如何认识大一统做了进一步说明,揭示了大一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政治符号,同时还引发了当时思想、认识甚至是学术的重大变化。
◆ 内容简介———————————————————
公元1276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常常被人忽略但又有着关键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元军挥师南下,将偏安已久的南宋王朝攻灭,在长达五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大江南北再次重为一域,忽必烈成为首位在中国大陆建立大一统中央王朝的少数民族领袖;而且这次统一进程把云南、西藏和西域也划入中华版图,如此范围广大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首次出现。
作为元代统一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年份,《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作者史卫民以纪实手法将1276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连缀成篇,向读者展示出一幅简短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残酷而激烈的战争过程之外,重点描述了由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冲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书中先后出现了近300个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历史人物,皇帝、重臣、将军、义士、宫女……在1276年这个有着宏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他们演绎了种种令人长叹、或悲或喜的个人命运。

作者介绍

史卫民,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85—1995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府理论、公共政策、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
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军事通史·元代军事史》《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元代社会生活史》《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等,与陈高华合著的《元上都》《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以及与陈高华、杨讷、韩志远合著的《中国大通史·元代卷》。

部分摘录:
天将破晓,元大都城(今北京)大内正门崇天门下,文武百官齐聚,等待着皇帝升殿,举行元正受朝仪式。
当今大元皇帝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元太祖,1206—1227年在位)的孙子。他的父亲拖雷,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之第四子。成吉思汗病逝后,按照蒙古人“幼子守产”的传统风俗,拖雷承担了“监国”职责,直至新大汗窝阔台(元太宗,成吉思汗第三子,1229—1241年在位)即位为止。忽必烈出生于成吉思汗十年八月二十八日(1215年9月23日),年轻时并不以武功超群而见重于窝阔台汗和其后继者贵由汗(元定宗,窝阔台长子,1246—1248年在位)。他对文治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武功,在崇尚骑射的氛围里,可算是独树一帜了。一批中原和西域的文人、武士,很快被这位特殊的蒙古王子所吸引,他们相互推荐引见,聚集在忽必烈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并推动他把个人业绩与天下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
忽必烈的兄长蒙哥继任蒙古大汗(元宪宗,1251—1259年在位),既使拖雷家族重掌国家大权,也为忽必烈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打开了方便之门。蒙哥汗授命忽必烈总管漠南汉地军民事务,忽必烈立刻抓住时机,在部分地区进行“文治”试验。“文治”与“武功”,自然还要相辅相成,尤其对一个蒙古亲王来说,“武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忽必烈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蒙哥的命令,率军远征,摧垮了在云南地区立足多年的大理国。忽必烈的成功,引起了蒙哥汗及其臣僚们的猜忌。蒙哥依仗大汗的权威和力量,迫使忽必烈交出兵权;各地的“文治”成果,也被一扫而光。
1258年,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四川的南宋军事重镇,企图占领四川后浮江而下,灭宋而统一全国。由于督率东路军配合作战的蒙古宗王指挥不利,蒙哥不得不重新起用忽必烈,授命他代总东路军南征。1259年阴历七月,蒙哥病逝于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忽必烈得到消息后,从容不迫地安排了鄂州(今湖北武汉)一线的战事后,马上不失时机地赶回燕京(今北京),为即大汗位做准备。第二年三月十七日(1260年4月28日),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即位,成为大蒙古国的第五个大汗。 (1)
早就“思大有为于天下”的忽必烈,雄心勃勃地准备施展他的抱负。在四月六日颁布的即位诏书中,忽必烈向全国臣民宣布:
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阙,五十余年于此矣。盖时有先后,事有缓急,天下大业,非一圣一朝所能兼备也。……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 (2)
这段话既是对大蒙古国政治的简短总结,又是对未来治国方略的说明:先祖建国五十余年,武功显赫,文治未兴。时间有先后次序,事情有轻重缓急,国家大政不是一代天子即能全部解决。所以从我即位开始,就是要确定国家长远大计;既要承继先祖业绩,又要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新的统治方法。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