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中美相遇 : 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1) 115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理解当下的中美关系,应该从两百多年前的中美相遇开始
贸易战、留学生、移民、种族歧视、朝鲜半岛问题……困扰今日中美关系的这些话题其实并不新鲜,它们都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清朝与美国的相遇。中美因贸易结缘,而今却要因贸易反目成仇,甚至彼此脱钩吗?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部针对特定国家移民的种族歧视法“1882年排华法案”,为何目标对准了中国?今日的朝鲜半岛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干涉东北亚的战略楔子,可谁又知道,美国进入朝鲜半岛竟然是中国从中牵线介绍的呢?
★还原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真相,颠覆对晚清、对美国的固有认知
教科书中呈现的历史,往往带着各种先入为主的现代观点,将过去简化为一两句盖棺定论。然而历史从不简单。为何中国会轻而易举地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才获得的权利统统授予美国人?清朝真的是闭关锁国、不与外界往来吗?为何中国第一位派往外国的大使竟然会是个美国人?《中美相遇》以生动的叙述,还原200多年前真实的中美交往。回到历史发生的时代,认真检视每一个细节,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自以为是常识的东西,其实与真实相去甚远。
★关注大事年表背后的个体故事,让历史回归人本身
历史终究是由人构成的。从珠江口民妇郭梁氏之死,到密西西比州没法上学的林家女孩,从努力适应新大陆生活的留美幼童,到大搞“夫人外交”的慈禧太后……中美关系,不只有波澜壮阔的战争与条约,更有无数活生生个体的一言一行。正是通过这些小故事、小人物,我们才更容易看清被大事件掩盖的历史本质,看清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复杂深刻的联系。
★以史为鉴,窥视中国走向发展、走向世界的曲折道路
从康乾盛世到积贫积弱,到今天的再度强大,中国在过去的200年里走出了一条无比曲折的道路。为了走向复兴,清朝发起了洋务运动、公派留学等种种举措,却终于一败涂地。这些政策是否有可取之处,又为何失败?晚清的道路究竟错在哪里?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为何如此坎坷?为什么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的地位发生了如此巨大的逆转?何谓先进,何谓落后?
我们如何认识百余年前的晚清,也同样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眼下的中国。
◎ 内容简介
1784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帆船,满载对财富的渴望和对东方文明的幻想,前往乾隆治下的盛世中华;100多年后,大清轰然崩溃,而美国却在通向霸权之路上如日方升。在一个多世纪的相望、相遇与相撞背后,是中国逐渐认清世界,并蹒跚追赶时代脚步的历程。双方的此消彼长,正是两个世界、两个时代交错的侧影。
从蒲安臣使团到留美幼童,从排华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历史学家王元崇全面分析清美贸易、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往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天朝”与“外夷”、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之中,解读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复杂博弈,还原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打破线性历史观的陈腐教条,重新审视今日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若说这是一则老故事,故事背后的精神,却如同星期一的早晨一般崭新无比。”

作者介绍

王元崇,历史学家,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现任教美国特拉华大学历史系。研究近世中国、东亚外交以及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等议题。著有Remaking the Chinese Empire: Manchu-Korean Relations,1616-1911 (《再造中华帝国:满满朝鲜关系,1616-191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18年)、《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文汇出版社,2021)。中英文论文见于《T’oung Pao通报》、Late Imperial China、《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

部分摘录:
美国建立于1776年,即中国清朝乾隆四十一年,到现在将近两个半世纪过去了,历经西进运动、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虽然领土早已扩大为囊括了50个州和众多海外飞地的现代帝国,但仍旧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国家政权,其国家运行的基本规则并无根本变化。这二百多年中,中国则发生了剧烈变动,先后经历了清朝乾隆时期的大一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兴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度过了漫长且屈辱的近代时期,继以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在过去三十年间逐步成长为亚洲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曲折太多,对美国的认识、态度和做法,也几经变化;美国自1784年第一艘商船抵达广州以来,也亲身参与了很多中国的历史变化,与中国时而风雨同舟,时而又怒目相向。
中美两个大国在地理空间中远隔重洋,直到今天为止真正前往对方国家亲身目睹和经历对方社会与文化者,相对于本国巨大的人口都显得寥若晨星,可以说自双方发生交际以来,彼此眼中的对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诸种话语体系构建出来的想象体。现实生活中,双方人民对彼此了解的出发点差别也很大。例如,就各自的近代历史而言,中国是多灾多难的百年屈辱史,而美国则是欣欣向荣的百年进步史,于是当代中国有一种近代外来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受难者的心态,而美国则持有一种文明救赎者的心态,由此而对公众历史记忆产生的影响以及两者对若干现实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诠释,差别不啻天壤。19世纪以来各自的历史,决定了中美两国的心理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甚至在今天双方的眼中依旧沾染着19世纪的色彩。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明显缩短这种中美间的距离,甚至会以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来扩大这种距离。然而,在国际政治空间中,两国却已经做了二百多年的邻居了。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跃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政治秩序的主导国家之一,中国与周边很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都是受中美关系密切影响的。
在21世纪初的今天,中国国力富强且蒸蒸日上,美国雄踞列国之首而傲视全球,两国的关系重新进入到了一种大国时代。这是一种全新的局面,其新主要来源于一点,即美国自建国以来从未见过如此繁荣并融入了欧美一手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之内的中国。今日中国空前广阔的市场和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费人群,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新现象。与此同时,中国延续着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不会变成第二个美国,这让当代美国陷入了彷徨之中,甚至有要回到冷战时代的路线之争的意味。那么,一个推动全球经济的中国,究竟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呢?一个领跑全球科技的美国,又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冷战会以不同的形式重新归来吗?这两个大国迟早会走上直接冲突的道路吗?此兴彼衰是历史发展的唯一趋势吗?中美对彼此而言又真正意味着什么呢?
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我并没有十分可靠的答案。我仍旧在思考,而且相信在中美两国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做着同样的思考。我们从来不缺有关大国关系的各种精彩的理论分析和学术思考,也从来不缺中外各种机构的五花八门的局势解析和战略报告,甚至从来没有脱离过日常新闻报道所覆盖的大国关系。今天的中美关系无疑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关口之上,但这并非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本小书讲述的内容,是中美两个大国相遇之后的第一个百年间的交往故事,为以上这种思考提供一些历史角度的参考,并提供一种大的历史背景,以期寻找很多貌似无关的事情之间存在的联系。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