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交往在云端 : 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1) 114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颠覆了我们对于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许多传统认知。说起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我们既焦虑、又兴奋。在《交往在云端》中,南希·拜厄姆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本书并没有太多劝诫性的寓言故事,而是以研究数据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日常关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
《交往在云端》将学术研究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回答了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中介化互动可以是温情和私人化的吗?人们在线上会撒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数字媒体会破坏我们的其他关系吗?整体而言,本书强调,只有理解了数字媒体的特质,以及发展、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与人际情景,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答。
《交往在云端》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困扰,同时也指出我们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又如何去建立线上的新关系、维系线下的旧关系。
对于媒体研究、传播学、社会学的学生和学者,以及那些希望更加了解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关系的人们来说,《交往在云端》应该列入必读书目之中。

作者介绍

[美] 南希·K. 拜厄姆,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教授,现任微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参与创立互联网研究者协会并曾担任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传播、新媒体和粉丝文化。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互联网,已出版5部作品。

部分摘录:
与过去相比,如今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真是空前多样。曾经,我们只能依靠面对面交谈,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新的交往技术不断被创造出来。数字时代的独特之处,便在于使人与人相联系的技术中介经历了快速转型。在面对面交谈、固定电话、邮政信件等传统交往方式的基础上,我们拥有了电子邮件、移动电话、短信、即时通信、网聊、留言板、社交网络、照片分享、视频分享、多人在线游戏等诸多新型交往方式。不过,在面对新媒体时,人们也时常感到困惑。在这个创新与扩散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自然会关心这些新型交往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我们往往有两种反应:一些人对人际交往的浅薄化表示担忧,对于很多人而言,日益频繁的中介化互动似乎威胁到了人际关系的神圣性;另一些人则认为,新媒体为我们创造了更多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从而形成了更强大、更多样化的关系链。这两种观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也都印证了同一种观念:数字媒体正在改变社会关系的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逐渐习惯了新的传播媒体时,人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改变。这些媒体的存在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思考科技、探索交往,以及反思两者关联的最佳时刻,就是这些新媒体刚刚出现,有关它们的使用准则还未固定之时。
本书围绕数字媒体和数字设备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展开,旨在为大家提供一种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比起目不暇接、发人深省的故事逸闻,本书更愿意提供一些理论和数据资料,帮助读者理解人际关系中发生的重要变化。我从1990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1991年启动了我第一项有关网络人际关系的研究,1994年起在传播学院开设传播和新技术的相关课程。本书的素材取自我的研究项目、观察以及大量与此相关的其他研究文献,这些素材为评估和理解人际关系的变迁奠定了框架。
新媒体,新边界
当我们试图理解数字媒体和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以及对我们的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时,会发现各种各样值得思考的议题。在技术的最初发展阶段,它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社区、关系和自我。这也会促使社会和文化的重构与反思。卡罗琳·马尔温(Carolyn Marvin)(1988)的一项著名研究考察了19世纪大众科学杂志,她发现在人类历史中,电、电报、电话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会将人们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因此也更容易导致改变。这种改变又会造成人们的焦虑。在古代社会,人们曾为书写的出现担忧;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害怕电;如今,我们的“焦虑不仅针对电脑,还针对更广泛意义上的技术”(Thomas,2004:219)。
从远古时代起,这些传播技术出现的根本目的就是能让人们在身体缺席时,仍旧能够传递信息。在19世纪电报发明之前,这种超越空间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伴随时间的延迟,信息传达给受众可能要用上几年的时间。随着电报的出现,人类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不受距离限制的实时通信。人们也许曾对写作和出版感到震惊,不过,与面临这种全新的、瓦解时空边界的力量时产生的震惊相比,前者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毕竟数千年来,人类早已习惯面对面社交,这种以极高速度进行远距离交流的能力,打破了我们根植于集体意识深处的社会认知。数字媒体的出现则造成了更严重的困扰。它们向学者和普通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怎样才能既在场又缺席?如果自我不再需要身体作为载体,它将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何会在拥有如此多控制权的同时,又丧失了如此多的自由?当个人交流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时,意味着什么?当大众传播被用于个人交流时,其到底该被如何定义?“私人”和“公共”如何区分?“真实”到底是什么意思?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