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07) 114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种姓不能用来解释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不考虑种姓和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美国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得主十年巨著
○权威作者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的作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是普利策奖得主、波士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TED视频播放量超100万,奥巴马亲自为其颁发美国国家人文奖章。
○奖项认可
已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Goodreads年度读者选择奖(历史类),被《纽约时报》《时代》《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财富》等权威媒体选为年度好书。
○文本扎实
威尔克森前作《他乡暖阳:黑人大迁移史》曾获美国图书评论家奖等数十项大奖,还被《纽约时报》《纽约客》亚马逊、《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网站列入2010年最佳书籍清单。《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在前作采访1000余人的基础上写就,威尔克森亲自前往德国、印度实地寻访考察,耗时十年才完稿。
◎剖析美国种族问题与阶级矛盾
从《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中,了解美国历史上对人类等级高下制度性的随意划分,发掘美国社会社会冲突的根源:
为什么种族问题是美国的顽疾?美国何以分裂至此?
Black Lives Matter(黑命贵)运动为何如此激烈?
种族冲突如何影响了美国大选?
2042年,白人将不再是美国的大多数人群,美国将如何应对种族矛盾?
◎2020国际超级畅销书,亚马逊霸榜!
2020年秋季现象级畅销书,上市至今全球销量近100万,从未跌出亚马逊畅销榜前10
这个秋天,全球都在读这本书了解美国!美亚超12000人评论/4.8分高分,Goodreads近20000人评价/4.63分!
美国最顶尖精英都在读,奥普拉、普利策奖得主特雷西·基德尔等众多名人推荐,Netflix宣布开始《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的影视改编
★内容介绍
在美国的种族冲突、阶级矛盾之下,暗藏着种姓制度这一“看不见的骨架”。在《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中,普利策奖得主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探索的便是这种强大的、不可见的等级制度。种姓本是印度一种按人的血缘或出身、婚姻、职业、宗教信仰等来划分社会地位的制度。作者威尔克森认为,美国也暗藏种姓制度,其定义黑人、白人或“非白人”的方式,历史上的种族隔离政策与法规,还有美国人民的观念与作为,都符合种姓制度的定义与特点。威尔克森深入历史,结合真实事例,展现美国隐藏的种姓制度,并指出僵化的等级制度如何塑造了当今的美国和美国历史。在《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中,威尔克森将印度、纳粹德国的种姓制度与美国联系起来,总结了“支撑”美国种姓制度的八大支柱,包括神圣化、承袭性等。她结合翔实的案例,包括2008年、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讲述了种姓制度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并用个体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例如马丁·路德·金、棒球运动员萨奇·佩吉、威尔克森本人以及其他许多人的故事,展现日常生活中种姓的暗流。
★媒体评论
自1996年起,我一共推荐了86本书,《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就是第86本。在我推荐的书里,从未有一本书比《美国不平等的起源》更重要。……我自己买了500本《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然后把它们寄给每一个(我认识的)美国的政府官员,最顶尖的市长、企业CEO还有大学教授们。了解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理解种姓真正的含义至关重要,对这些领导美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奥普拉(美国著名主持人)
一出版即成为经典,一部能改变读者内心世界的书。
——《纽约时报》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美国社会的不公。
——《时代》
对种族主义、制度化的不公的全面审问……威尔克森在她的书页里激活了历史,并将历史的恐怖和可能性都公之于众。
——《卫报》
威尔克森在方法和行动上都勇敢、清晰和诚实……将威尔克森的思想推广到当代美国成了一项令人不安的举动,这恰恰证明了她的正确性以及种姓制度在社会中的深刻影响……
——《旧金山新闻》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将激发读者思考和感受什么是平等。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提供的美国式政治正确标准下观察、叙述和分析,从特定的角度揭示了美国的现实。这只是这本书妙处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美国现实的激进批判者们的道德热情和修辞能力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对于实现对公共议题的引领和对公共话语的建构,这本书堪称范本。美国的不平等究竟是怎样“造成”的,这本书为我们提供的不只是白纸黑字的答案。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西方史纲》作者)
美国与印度一样也有种姓制度?看起来触目惊心的说法,却成为伊莎贝尔·威尔克森解释美国社会矛盾的依据。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嗤之以鼻,但它毕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框架,从美国历史谈起,一步步剥茧抽丝。它注定让美国人不安,也让美国人庆幸——因为批判精神仍在。
——叶克飞(作家)

作者介绍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Isabel Wilkerson
·普利策奖得主
·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奥巴马为其颁发奖章。
·TED演讲视频播放量超100万
·曾任《纽约时报》芝加哥分社社长,现任波士顿大学新闻学教授。
·前作《他乡暖阳:美国大迁移史》被《时代》杂志评为21世纪10年代十大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曾获数十项图书大奖,包括:
乔治·波尔克奖、林顿历史奖、希尔曼图书奖、安妮斯菲尔德·沃尔夫非虚构类图书奖、斯蒂芬·安布罗斯口述历史奖、新英格兰非虚构类图书奖、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奖学金、独立文学奖、霍雷斯·曼·邦德图书奖、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最佳文学处女作形象奖、赫斯顿·赖特非虚构类图书奖……
【译者】
姚向辉
翻译爱好者。主要译著有《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全能侦探社》《教父》《克苏鲁神话》等。
顾冰珂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编辑、译者。

部分摘录:
2016年那个受到诅咒的夏天,反常的热浪袭击了古人曾经称之为“土地的尽头”的西伯利亚冻土带边缘。此处位于北极圈以内,远离美国政坛的激烈交锋,但热浪既从地表升腾而起,也从上方猛扑而下,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气温达到了难以想象的35摄氏度。野火熊熊燃烧,极地通常冰冻的土壤之下,沼气翻涌。
没过多久,当地牧民的孩子们染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它,因此也不可能认出它是什么。一名12岁男童突发高烧,出现急性胃痛,随后死去。俄罗斯政府部门宣布当地进入紧急状态,并将几百名生病的涅涅茨人牧民空运到萨列哈尔德最近的医院。
科学家很快查明了是什么在侵袭这些西伯利亚定居点。异乎寻常的高温穿透俄罗斯的永久冻土层,深度远超往年,土壤因而释放出了一种病菌,自从1941年的战火吞没整个世界以来,这种病菌一直被封存于地下。它是炭疽杆菌,几十年前它杀死了成群的驯鹿,然后被封冻于永冻土之中的动物尸体里。那年夏天,一具被炭疽杆菌污染的尸体解冻,升上地表,炭疽杆菌随即苏醒,它完好无损,威力不减当年。[1]炭疽孢子渗入牧场,感染了驯鹿,并传播到饲养驯鹿和以它们为生的牧民身上。炭疽杆菌从未消失过,它们就像仇恨和部落主义之类的人类社会中的病原体,在这个向前发展的新世纪里复活。它们蛰伏在冻土中,等待机会,直到极端的环境变化让它们升上地表,恢复生机。
远在地球的另一侧,一个国家正处于痉挛之中,引发痉挛的是一场选举。这场选举会令西方世界震动,它必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精神转折点,被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研究和剖析。那年夏天到秋天,以及随后的几年,诸如恶毒婆娘、边境建墙和茅坑国家的言论[2]纷至沓来,你经常会在某些圈子里听见令人难以置信的惊呼,“这不是美国”,或者“我不认识我的国家了”,或者“我们不是这样的人”。然而,无论我们了不了解、承不承认,这就是我们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样子。
热浪在北极圈升腾,也在美国的无数次偶遇中升腾。那年夏末,在纽约市这个位于最保险的蓝色州的深蓝色避风港,布鲁克林一位白人艺术家在帮助一位中年白人女性,他拎着她采购的日用品走向开往斯塔滕岛的南向地铁。
在那段时间里,两个人不可能对选情避而不谈。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政治季。有史以来第一次,一名女性作为主要政党的候选人参与美国总统竞选。这位候选人的名字家喻户晓,她是个不喜欢说废话的公众人物,按某些标准说甚至资格过高;她保守而慎重,尽管反对者说她欠缺生气;无论被问及什么政策或危机,她都能良好地掌握局面。她的对手是个专横的亿万富翁,一个电视真人秀明星,喜欢侮辱与他不同的每一个人,从未担任过公职,专家认为他不可能赢得他所在党的初选,更别提当选总统了。
竞选结束之前,这位男候选人会在一场全世界直播的总统竞选辩论中不停攻击这位女候选人。他会吹嘘自己如何乱抓女人下体,他会嘲笑残疾人,鼓励对媒体和与他意见不同的人使用暴力。他的追随者嘲笑女候选人,在这个亿万富翁主持的大规模集会上高呼“把她关起来”。他的言论和行为被认为异常粗俗,以至于一些新闻报道在播出前会加上给家长的建议。[3]
《卫报》在2016年写道,这个候选人“明显没有资格参选,他的参选更像是个恶作剧,而不是在严肃地竞争入主白宫的资格”。[4]
从表面上看,这里并不存在美国通常意义上的种族问题。两名候选人都是白人,生来就属于这个国家有史以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数。但女候选人代表的是个更自由的政党,大体而言,它由人道主义者和被边缘化者组成的松散联盟构成。男候选人代表的是个更保守的政党,近几十年来,它越来越被视为在保护一种旧有的社会秩序,其主要的受益者和支持者都是白人选民。
两名候选人是两个相对的极端,同样被各自对手的拥护者厌恶。那个选举季的极端情况迫使美国人选择阵营,宣布自己支持哪一方,或者想方设法避而不谈。就这样,在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布鲁克林艺术家帮年长的女人拎着东西,而她转向他,直言不讳地问他会投票给谁。艺术家,作为一名进步主义者,说他打算把票投给民主党那位经验更丰富的候选人。刚买完日用品的年长女人肯定也猜到了,她对他的回答表示不满。她和数以百万计在历史中占多数的其他美国人一样,也被那个排外的亿万富翁的直言不讳哄得非常高兴。
仅仅几周前,亿万富翁还说过,就算他去第五大道上开枪打死个把人,他的追随者依然会把票投给他,因为他们就是这么忠诚。[5]拎不动日用品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深蓝色的圣殿里,她听见他的各种言论,解读出了他的信息。她认为她有必要教训这个艺术家,让他明白他的想法是多么错误,还有为什么必须把票投给正确的一方。
“对,我知道他有时候口无遮拦,”她承认道,凑近有可能皈依正途的对方,“但是,他将恢复我们的统治权。”
就是这一刻,早在总统竞选辩论和一连串爆料到来之前,这位布鲁克林男人意识到,尽管存在种种不利因素,尽管有着那么多历史先例,这个真人秀明星——虽说在有史以来一切竞选者之中,他的从政经验最少——确实有可能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
竞选变得不再只是一场政治竞争,而是一场为了争取主导地位而战的生存斗争,战场是其人口结构已经在我们脚下改变的国家。相貌类似于那位布鲁克林艺术家和前往斯塔滕岛的女人的人,祖先血脉能追溯到欧洲的人,早在合众国成立之前就一直是历史性的统治多数,他们在显而易见的等级制度中有着占主导地位的种族种姓。然而,在这一刻之前的几年里,电台谈话节目和有线电视网已经在传播白人的总人口占比在逐渐下降的消息。2008年夏天,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根据他们的预测,到2042年,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白人将不再占人口中的大多数,在此之前,这个国家从来没有过其他的人口比例结构,没有过其他的存在方式。[6]
同一年秋天,就在一场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当中,仿佛是为了宣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种姓有可能从山顶滑落,一名非洲裔美国人,一个出身于历史上“最低种姓”的男人,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的上台既过早地宣告了后种族主义世界的诞生,也激发了一整场运动,其唯一的目标就是要证明他不是在美国出生的,领导这场运动的正是2016年参选总统的那个亿万富翁。
低沉的吼声在水面之下悄然涌动,支配种姓[7]必将胜利的前景刺激了神经元,焦虑的人们找到了代言人。有些人因此变得大胆。新泽西南部的一名警长声称要像割草似的干掉非洲裔美国人,责怪民主党女候选人会“向所有少数族裔低头”。那年9月,他殴打一名被戴上手铐的黑人少年,而后者被捕仅仅是因为未经许可就在一个泳池里游泳。根据目击者所述,警长抓住黑人少年的头部,把它“像篮球似的”撞向金属门框。随着选举临近,这位警长对他的下属说,那个真人秀明星“是白人最后的希望”。[8]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