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千年贸易战争史-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07) 111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从贸易战争史看国运变化和世界未来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 谷永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联袂推荐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霍建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郭卫东
贸易与冲突是构成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贸利益是世界历史上很多重大战争的动机,自古以来贸易关系到大国兴衰。本书从17世纪前主要的贸易战争写起,呈现了千年以来,贸易战如何促进大国崛起,又如何推动构建或破坏国际体系,以及中国如何与世界贸易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早期的荷兰、英国,后来的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在贸易战中受损或获利,借由贸易战衰落或崛起,书中都有十分精彩的呈现;对中国自清朝以来卷入的贸易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祸福,本书也有深入探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今天,全球正面临变局,本书为我们理解当下的世界经济、贸易、金融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介绍

彭波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评审专家,江西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本科、北京大学近现代史硕士、清华大学经济史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外贸、经济史、理论经济学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改革》、《国际贸易》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2017年获得2016-2017 年度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报告二等奖;2019年获第十八届中国经济科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施诚
江西省吉水县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从事全球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赴美国和英国的大学进修;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World History Studies、Journal of Sixteenth Centur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多部。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1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部分摘录: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发现:对外贸易不但比过去人们认为的要复杂得多,而且也要重要得多。是到了重新认识对外贸易的时候了!
自古以来贸易关系到大国兴衰
贸易与冲突是构成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经济(包括贸易)利益是世界历史上很多重大战争的动机之一。上古时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各古国,都非常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为了争夺贸易利益而频频爆发战争。有人认为古印度河流域是两河流域的商业殖民据点,古印度河流域文明最终因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断裂。当然,雅利安人还摧毁了发动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迈锡尼诸邦。西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特洛伊战争,过去传说是为了抢夺美女,但是现在的历史考证表明,更重要的动机可能是当时希腊各国与特洛伊争夺锡矿贸易的控制权;迈锡尼诸邦作为“海上民族”的一部分,战争掠夺与商业贸易都是其重要的利源。西方历史学鼻祖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开篇就记录了当时希腊与腓尼基两个商业民族之间有贸易往来,同时趁人不备就相互掠夺的故事;决定古希腊文明兴衰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两大集团争夺商业利益;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就是罗马和迦太基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权;英法“百年战争”的动机之一,也是英国与法国争夺西欧毛纺织业和贸易中心——佛兰德斯的控制权。当然更不用说数次“十字军东征”围绕东方贸易线路的百年血战了。
在中国历史上,贸易的作用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一般认为,中华民族从根源上是一个农业民族,历来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但是实际上,贸易与商业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从来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史前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北沙漠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玉器,就大量来自新疆。而内地用作交易媒介的贝壳,又大量来自东南沿海,甚至是东南亚地区,如缅甸、泰国一带。除非是通过市场,否则我们无法想象中国是如何获得这些物品的。传说中的黄帝,在统一了众多游牧部族与农耕部族之后,就推动了草原牧区与中原农区的经济交换关系发展,“北用禺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这个“禺氏”,可能就是后代所说的“月氏”,包括小月氏和大月氏。舜在承继尧的帝位之前,也曾在部落之间从事贸易,《尚书大传》有“舜贩于顿丘”之说。三代(夏商周)时期的商人,其商业精神和对利润的追求就明标史册。商人的先祖王亥因为从事贸易,结果亡牛于易,并且丢了性命,此事记载在《周易》之中,又通过甲骨文得到证实。不仅如此,当代考古学还认为,当时东方与西方之间存在一条稳固的贸易线路,发生着密切的贸易联系。商朝灭亡后,周公旦写下对商人的训词,要求他们肇牵牛羊,通过贸易获利以供养父母家庭。春秋时,郑国王室与商人相约: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王室与商人共同承担保卫国家的责任。《管子》76篇,对工商业及经济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重要贡献和社会各界对此的深刻认识,与西方传统商业思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齐桓公与列国之间“关市几而不征”的国际公约,反映了当时社会迫切想要扩大市场的需求。
总而言之,自古及今,中国的对外贸易线路都是中国的生命线、补给线,甚至可以说是“血脉线”。因此,虽然中华文明向来以农业发达著称,没有农业也当然不会有中国,但是如果没有商业和外贸,同样不会有中华文明和中国。
贸易可能带来和平也可能触发战争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贸易变得空前重要,贸易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空前紧密。
欧洲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战争与贸易之间的关系都空前紧密。一方面,正如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简·皮特斯祖恩·科恩(Jan Pieterszoon Coen)所言,“我们既不会没有贸易而发动战争,也不会进行没有战争的贸易” [1] 。战争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密切。但是,另一方面,启蒙运动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1748年写道,“和平是贸易的必然结果”;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其中的观点同孟德斯鸠的观点一致。从此,“贸易促进和平”的观念流行起来。
关于贸易与冲突之间的关系,当今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贸易与冲突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贸易有利于或促进和平;第二种观点是“依附理论”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经济关系对国家之间关系的影响取决于依赖是否对等;第三种观点认为,不断被扩大的贸易关系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 [2] 应该说,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这三种观点都有其正确性,也都有现实的案例可以佐证。
外贸本身是一种交易方式,可以给交易的双方都带来利益。在某些特定的时代,对于某些特定的国家而言,贸易更是显得异常重要,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得不高度重视。有时候,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的确可能会促进和平。但是,就世界历史总体考证而言,可以认为贸易利益保障和平的事例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与战争及冲突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曾说: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我们姑且承认这一点,但是,贸易活动中不同交易主体获得的利益是不均等的,而且发展的前景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就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发生的贸易而言,除非在战争状态下,或者其他导致农产品供应紧张的特定时期,否则工业国获利更大。而且长远来看,工业的发展快,规模效益强;农业的发展慢,规模效益弱。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国获得的利益会越来越大,最终相比农业国会遥遥领先。因此,在历史上,如美国、德国,甚至英国和法国,在与制造业更加先进的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否则,可能会损害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内市场,改善外贸条件,德国与美国都爆发过内战。近代史上的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无法保护国内市场,所以工业被紧紧压制,难以发展。
有时候,一种贸易对一国的利益越大,反而越能激发战争(冲突)的动机。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对东西印度的贸易就成为欧洲各国的生命线,利益巨大,一国兴亡多系于此。为了争夺对东西印度的贸易的控制权,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爆发战争。一开始只是劫夺商旅,控制贸易线路;后来就发展到武装殖民,直接占领。两次世界大战,最核心的矛盾就是英德经济竞争。二战以后,美国与日本之间60年的贸易战,及美欧之间长达60年的贸易战,也无非是因为贸易的利益太过重要,使得各方不得不尽一切可能去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对外贸易的确可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所得到的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未必是公正合理的,这同样可能引起内部及对外的冲突。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前,关税的高低就可能在美国国内带来不同的利益分配,从而引发内外多种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就只是富裕了国内的一小部分人,大多数中下层民众则未得其利,反受其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及“涓滴效应”,并非完全不存在,但也并非一定会发生。如果一国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内外必定会出现冲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无法长期忍受别人越来越富裕,而自己却越来越贫穷。万一分配不均的局势持续恶化,一国就必须设法解决。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利益。所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况,伴随着的往往不是内部冲突,就是外部冲突。
交易的条件也常常可能是不公平的,所以必须要努力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届政权都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试图改善自己在贸易中的地位。但也有如国民政府,为了获得外部政治军事支持,而草率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任意损害本国的贸易地位的。也有很多国家未必愿意接受正常的、公平的交易结果,而更愿意通过政治甚至是军事手段强行改变贸易的条件,让自身在贸易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鸦片战争的爆发,就是因为英国在对中国的贸易中无法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获得自认为有利的地位。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大英帝国是获益的,但是它认为利益还不够大,不能够满足其越来越大的胃口。大英帝国在占领印度之后,为了保障本国的利益,摧毁印度具有传统优势的棉纺织业,而将印度改造成为原料的生产及供应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英帝国不惜通过武力手段在印度的平原上留下累累白骨。当今美国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动贸易战,原因同样如此。
还有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削弱对方在贸易中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政治及军事目标,如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就是如此。2018年以来爆发的中美贸易战,就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目标,也具有政治上的目的:就是通过贸易战打垮中国,遏制或者阻断中国产业升级的道路,从而确保美国在全球独一的大国地位,消除中国的竞争威胁。
因此,贸易与战争(冲突)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